(共33张PPT)
《 劝 学 》
说 课 稿
说课内容
说教材
1
说教法
2
说学法
3
说教学过程
4
说板书设计
5
说教学反思
6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劝学》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都是古代议论散文。其宗旨:聆听其中的济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襟抱与睿智,我们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的表达思想和见解。
《劝学》是著名思想家荀子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一篇散文,如果学生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
一、说教材
2.学情分析
经过前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虽然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需要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说教材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一、说教材
4.教学重点难点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因此,教学
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如
下: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
把理解词句与理解文章统一起来。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一种技术。根据该课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 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并贯穿研究性学习。
2、 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 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3、 归纳法:教师引导学生将文中字词及特殊句式进行归纳。
三、说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法,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合作探究法,分组合作探求知识,感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3、朗读法,眼耳口脑手并用,高效获取知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我导入新课的方法是播放超级演说家《教育的意义》的片断,使之不由自主地快速进入情境。
导入新课
四、说教学过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在认识论方面,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在政治上,提出“法后王”,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质,主张“明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认为人和物都可以改变,能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
了解作者
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它有“劝告”“劝勉”的意思。
“劝” 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诵读指导
播放录音、让学生自读、齐读课文,以解决生字词的读音。
这个环节让学生分组合作,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义。将大家都难以理解得字词标注出来,教师重点点拨。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之后, 归纳课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师生交流讨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整体疏通课文
(一)通假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再一次;
“暴”通“曝”,晒干。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③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火烤。
④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二)词类活用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④用心一也
一,数词作形容词,作“专一”讲。
(三)特殊句式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④輮以为轮
省略句
(四)重点实词
劝:勉励 中:符合
假:借助 疾:宏亮
兴:兴起 跬:半步
功:成功 绝:横渡
利:敏捷 金:金属刀剑
强:健壮 一:专一
以为:把…做成… 寄托:藏身、托身
2、作者为什么这样认为?
理清课文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学不可以已)
蓝 青
水 冰
人
发展、提高
客观事物
提高、发展
直木 轮
木 直
金 利
客观事物
改变原来状况
人
知明而行无过
輮
绳
砺
引申
推
论
变化过程
学习
引申
推
论
人工改造
博学
跂而望 登高博见
登高招 见者远
通过学习
一般人
顺风呼 闻者彰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一般的自然条件)
善假于物
达到目标
君子
(在利用自然条件的
基础上改进创造)
善假学习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2、作者为什么这样认为?
理清课文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那如何去做呢?
学习方法和态度
积累坚持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学习要积累
学习要恒心
学习要专一
理清结构
学习的意义:
提高和改变自己。
中心论点: (为什么)
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作用:
(是什么) 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态度: (怎么办)
积累、坚持、专一
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
(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然后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
分析论证方法
蓝 青
水 冰
人
发展、提高
客观事物
提高、发展
直木 轮
木 直
金 利
客观事物
改变原来状况
人
知明而行无过
輮
绳
砺
引申
推
论
变化过程
学习
引申
推
论
人工改造
博学
比喻论证
跂而望 登高博见
登高招 见者远
通过学习
一般人
顺风呼 闻者彰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一般的自然条件)
善假于物
达到目标
君子
(在利用自然条件的
基础上改进创造)
善假学习
比喻论证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学习方法和态度
积累坚持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学习要积累(对比)
学习要恒心
(对比)
学习要专一
(对比)
比喻
比喻
作业
就课堂练习写一篇100字左右关于《学习习惯》的小论文,要求文中含有比喻论证的句子。
五、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而我这节课,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论证过程。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板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整个板书设计构成统一的一个整体,让学生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学习的意义:改变提高自己
比喻论证
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比喻论证
比喻、正反、对比论证
劝学
五、说板书设计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六、说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学习目标的设定清晰明确,目标达成率高;导入效果较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于探究点的设置,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学生的课堂表现非常好,非常积极活跃,热情非常高涨,课堂参与度比较高。
不足在于课堂容量过大,课堂后面部分时间有些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