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各位评委:
大家好 !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荀子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劝学》。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第一个方面:说教材
首先,我说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劝学》这篇课文,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劝学》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门人言论的著作《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我们学习《劝学》这篇课文,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考虑到高一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还存在着知识的难度,阅读有一定的困难,我就确立了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既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扩大、引申、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
《劝学》又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学习议论文,在获取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或文化观念的启示的同时,掌握好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也是学习的难。所以我把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第二个方面:
说教学方法
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据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1.诵读法: 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学生在诵读中能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2.串讲法:文言文的学习,词语句式还是教学的重点,用串讲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含义,把握文章的论证。
3.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根据以点带面和学生为主体老师正确引导的原则,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比喻论证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出发,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方面:
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来表达教学目的。
第一步:
布置课前预习,包括作家出生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化成就,作家作品的特点,文学地位及其出处,以及议论文的文体知识等等,这样,方便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
第二步:
解题。包括: (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解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
第三步:
老师范读,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
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沉醉在古代优美的文化熏陶中,激发他们热爱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美的教育。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教学过程中来。
正音
中(zhòng) 輮(róu)舆(y ú) 有(yòu)
槁暴( gǎo pù) 砺(lì) 参省(cānxǐng)
须臾( yú )
跂 ( qì ) 楫(j ) 生(xìng) 蛟( jiāo )
跬( kuǐ ) 骐骥( qí jì )驽( nú )锲( qiè )
镂( lòu ) 跪(guì)蟮(shàn)
螯(áo)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 。
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停止
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青①,取之于蓝②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 ,輮④以为轮,其曲中规⑤ 。
①青:靛青,一种染料
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③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④輮:使…弯曲
⑤规:测圆之器
虽①有②槁暴③ ,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① 虽: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晒。
④挺:直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
①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③就:动词,靠近,接近
④砺:磨刀石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①参:验,检查
②省:省察
③乎:相当于“于”
④知:通“智”,智慧
⑤过:过错
检测字词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从)
(比)
(通“又”)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
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学习的意 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青 出 于 蓝
冰 寒 于 水
輮 以 为 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蓝 青
水 冰
人
发展、提高
客观事物
提高、发展
直木 轮
木 直
金 利
客观事物
改变原来状况
人
知明而行无过
加工
胜于
冷冻
寒于
輮
绳
砺
引申
推
论
变化过程
学习
引申
推
论
人工改造
博学
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木、金
人
变化
提高
变化
不可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第四步:
学习第一段,在串讲的基础上,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理解中心论点在全文中的作用,并体会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引导学生能过掌握议论文论点提出的方法,并举一反三,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第五步:
重点分析第二段。在串讲的基础上,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本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论述学习重要性。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
①须臾:片刻
②跂:提起脚后跟
③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④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⑤彰:明显,显著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
①假:借助,利用 ②舆:车
③利足:脚步快
④致:达到
⑤能水:指游水,能,动词
⑥绝:渡
⑦生:通“性”,资质,禀赋
⑧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
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
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表修饰的连词
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相当于“而”,连词
可是,但是,转折连词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5、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强
憎恨
快
嫉妒
病
明显,显著
名词作动词,
游水
学习的作 用
弥 补
不 足
跂 而 望
不如登高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假 舆 马
假 舟 楫
见者远
闻者彰
致千里
绝江河
善假于物
跂而望 登高博见
登高招 见者远
通过学习
一般人
顺风呼 闻者彰
顺风而呼
推
论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一般的自然条件)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善假于物
达到目标
推
论
君子
(在利用自然条件的
基础上改进创造)
善假学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要靠后天学习
见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
作用:
弥补不足。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学习
空想
闻
水
陆
借助学习弥补不足
*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比喻论证的好处,学会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与自己的写作中。
引导学生理清论证过程。约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按照论证过程尝试翻译和背诵。
第六步:
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
第七步:
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 ;积水成渊②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③ ,而神明自得④ ,圣心备焉。
①焉:助词
②渊:深水
③德:品德
④得:获得
故不积跬①步,无以②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③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④ ,功在不舍。
①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②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骐骥:骏马
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锲①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③心一也。蟹六跪④而二螯⑤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⑥也。
①锲:刻 ②镂:雕刻
③用:以,因为
④跪:蟹的脚
⑤螯:蟹钳
⑥躁:浮躁,不专心
学习方法和态度
积累坚持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正面设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反面设喻
学习
要积累
(对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学习
要恒心
(对比)
学习
要专一
(对比)
第八步:
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总结全文:《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为了让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能够有更深刻的记忆,我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并通过相应的训练强化积累,然后我用多媒体显示。
扩展延伸:
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为了写作,在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了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要学会运用比喻论证,并学以致用,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话。
这八个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信息的传递由单项性,双向性向多向性转化。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四个部分: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而我这节课,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论证过程。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板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整个板书设计构成统一的一个整体,让学生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