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五年级下册
四单元
第10课第二课时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以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
这两句话出自清代民族英雄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
激情导入 引入课题
文章时代背景:
1840年,帝国主义列强发起了鸦片战争,用炮火打开了我国的大门,开启了我国近百年的屈辱史,把中国人踩在他们的铁蹄之下。近百年来,无以数计的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他们为祖国献出了鲜血和宝贵的生命。
杨开慧:“我死不足惜,
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在这无数的仁人志士中,毛主席的家人,就有六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其中就有他的结发妻子杨开慧,也是毛岸英的母亲。母亲牺牲后,三个孩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三子夭折,次子得病。后来,历尽种种危险,长子岸英才得以平安来到主席身旁,也深得主席厚望。
1930年,杨开慧烈士牺牲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1949年,我们在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带领下,终于成立了新中国!
被踩踏近百年的中国人站起来了!
可是,我们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军不仅不断挑衅朝鲜,甚至妄图攻打刚刚成立仅有一年的新中国。在1950年6月,他们挑起了朝鲜战争。期间美国飞机曾多次侵入中国领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唇亡齿寒,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毛主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1953年,我们的抗美援朝战争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在付出血的代价后不得不放弃侵占朝鲜的妄想,灰溜溜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三年光阴,我们的志愿军用无数血肉与生命,换得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2014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最终确认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
其中就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始于噩耗传来的那一天。
世界看中国:朝鲜战争之后,中国才算真正站起来了。
1953年,朝鲜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人民在烈士的鲜血中
站起来了!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题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计划
01
02
03
复 习 巩 固
品 读 感 悟
拓 展 延 伸
课时学习计划
01
复 习 巩 固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作者晓年写的一篇短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文章内容概述
1、复习回顾 —— 生 字 生 词
gé zé péng
马 革 毛 泽 东 彭 德 怀
nǐ duàn liàn wèi juàn
拟 定 锻 炼 慰 问 眷 恋
fù shū qiān fán
奔 赴 特 殊 签 字 繁 忙
复习巩固 —— 整体感知 体会伟人情怀
要抗美援朝,我们不只是物资的援助,金日成同志的 告急电报是明写的“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 军作战”!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
哪个战士的血内之躯都是父母所生,不管是 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作为党中央的 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我也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我不能搞特殊,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 别人又人人像我一样,不舍得自己儿子上战场,先派别人家的儿子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毛岸英得知出兵援朝,主动请缨上战场。
朝鲜战争爆发,岸英上战场
复习巩固 —— 整体感知 体会伟人情怀
噩耗传来,岸英牺牲
工作太忙了,儿子上战场时也没见上一面,活着不能见面,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可是……哪个战士的血内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踌躇难签,爱吾子以及百姓子,大局为重: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下面,是浸满泪水的枕头和一夜的未眠。
丧子之痛心如剜,思子归乡心如煎。
复习巩固 —— 整体感知 理解文本思想
平凡的父亲 伟大的领袖。
毛主席做为一个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他如此平凡,又如此伟大!
课时学习计划
02
品 读 感 悟
品读感悟----第一部分
一
第一封电报
噩耗传来,岸英牺牲。
资料袋:
素材来自
《国家记忆》
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1936年,他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1946年回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950年10月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毛岸英,毛主席的长子
品读感悟
一、品读第一部分,体会人物内心
圈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第二题)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品读感悟--第一部分
品读感悟--第一部分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品读感悟--第一部分
从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这一段没一个关于“悲痛”的词语,但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呢?
动作描写:吸着、按着,喃喃着。
语言描写:“岸英,岸英”;
神态描写:“紧锁的眉头”
细节描写:标红斜体的句子
从这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品读感悟--第一部分
2、读这一句心理描写,“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从里面的“不都”和“怎么会”,你读出毛主席什么样的心情?
可以从看出主席内心无比悲痛,不愿相信,难以接受。这是一个多么平凡的老父亲!
品读感悟---第一部分总结
动作:吸着烟、按着、喃喃着;
语言:“岸英,岸英!”
神态:紧锁眉头;
心理:“当年……不都……?这次怎么会……”
细节描写: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一支、热了几次、原封不动、最心爱……
一封电报,一份噩耗:岸英牺牲
表现: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难以相信:“……不都……,怎么会……”
悲痛万分:“岸英,岸英!”
按着,紧锁,情不自禁,喃喃
主席知道后:
全文明明无一悲痛之词,却为何读者听到主席悲怆哭声?
环节一,完结小练笔:从下面的情感中选一个,快来学着写一写吧。
快乐,愤怒,哀伤,紧张。
第 一 部 分
总 结
品读感悟---第二部分
聚焦第二部分,感受伟人情怀
2
第 二封 电报
第三封 电报
2
伟人情怀:
平凡的父亲
一国的领袖
品读感悟--找电报
找出两封电报 内容,
并读一读
志愿军司令部来电: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品读感悟---找动作、语言、神态等句子
二、品读第二部分,体会人物内心
圈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第二题)
品读感悟---找动作、语言、神态等句子
动作描写: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神态描写: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主席黯然的目光
语言描写: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心理描写: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表现出了毛主席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毛主席想到的不仅是自己和儿子,还想到了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体现了毛主席以国家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
品读感悟---平凡的父亲
动作描写: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表现出了毛主席,他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他也是一个平凡的父亲。
神态描写: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主席黯然的目光
心理描写: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品读感悟---国家的主席
毛主席想到的不仅是自己和儿子,还想到了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体现了毛主席以国家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毛主席国家领袖的一面
语言描写: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品读感悟---平凡父亲的情感
最终,毛主席以父亲的身份哭了一夜。请你找一找,在哪里有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从那“泪水打湿的枕头”我感受到毛主席内心深处巨大的丧子之痛,以及对儿子无限的爱与眷恋,还有那浓浓的不舍。
品读感悟---领袖的胸襟
我感受到毛主席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伟大的领袖!
青
山
处
处
埋
忠
骨
何
须
马
革
裹
尸
还
品读感悟
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课后第三题)
品读感悟
句意:青山连绵,处处都是掩埋忠臣遗骨的地方,何必一定要用马皮裹着把尸体送回家乡安葬。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对毛岸英同志英勇献身精神的高度赞扬。体现了毛主席豁达无私、以国家的大局为重的博大胸怀。
板书设计
青 山 处 处 埋 忠 骨
(一)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巨大悲痛。 ——普通的父亲
(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超人的胸怀
课时学习计划
03
拓 展 延 伸
拓展延伸
他8岁那年随母亲一起被捕入狱,后来,他与弟弟流落民间,流浪在街头。最后,地下党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这才来到毛主席身边。14岁时,毛岸英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回国后,又被父亲安排到农村接受锻炼,“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新婚不久,撇下妻子,奔赴朝鲜战场,长眠异国他乡。
向英雄致敬,再读烈士毛岸英的一生
“志愿军的第一人”(彭德怀语)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
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毛岸英,男,汉族,中共党员,1922年10月出生,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湖南韶山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曾参加苏联卫国战争,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曾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支部副书记。1950年,新婚不久的他主动请求参加抗美援朝战斗。在一次美空军突袭中,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他壮烈牺牲。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922年10月-1950年11月25日
资料来自中国军网
1950年,毛主席读完一封百字电文,眼眶湿润,手颤抖不停。
原来,他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在了抗美援朝战场。他没有哭,只是静默许久:“打仗总是有牺牲的。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毛主席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遗物,发现一个不起眼的箱子。里边装着毛岸英的几件衬衣和袜子。原来他瞒着所有人,将儿子的遗物珍藏了26年。
毛岸英上战场前,还在问:“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父亲承诺,待他回来给他答案。
儿子牺牲多年后,父亲答到:
“合格,他是我的骄傲!”
合格,
你是我的骄傲!
我做毛泽东的儿子
合格吗?
拓展延伸--- 伟大的革命父子情
拓展延伸---毛岸英的一生
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拓展延伸---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
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是千千万万的子民。
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课后作业
二: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心理。
一:填空:
课文一讲述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获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
课文二描述了主席对毛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痛苦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歌颂了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三: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历史出处。并积累两句描写或赞美革命烈士的名言或诗句。
国旗为什么这么红,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它!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们的领袖毛主席!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