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新课导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怎样解读?
1.能阐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能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能举例说明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如动物的运动、鸣叫等等
动物行为的概念
你知道这些动物在干什么吗?
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动物行为的调节
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动物行为的意义
动物在生活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人们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涡虫的行为
涡虫是一种自由生活在淡水中的低等动物,在小溪、池塘等地采集时,往往会发现涡虫生活在石块或其他物体的下方。为什么?难道涡虫喜欢黑暗环境吗?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1
涡虫在A、B端停留的时间无明显差异。
涡虫在B端停留的时间更长。
结论: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环境中。
实验2
活动
讨论
①课本中,实验1中属于实验者控制的因素是什么?
②实验2的步骤(1)和步骤(4)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③实验中观察到的涡虫行为有什么意义
在实验2中,涡虫在光照下舒展身体,电击时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这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在多次“光照——电击”的配合下,最后只要给光照,涡虫就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这是经多次“光照——电击”结合,涡虫学习到的行为。
这种见光收缩身体的行为就属于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实验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
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所有的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也称本能行为。
举例:蜜蜂采蜜,鸟育雏,蜻蜓交尾等。
先天性行为
动物只靠先天性行为能顺利的度过一生吗?
动物如果仅仅依靠本能生活,将很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所以动物必须要学习,在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总结生活经验,使自身的行为适应外界环境。大多数动物都能学会一些新的行为。
想一想
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
举例:蚯蚓的学习行为,山雀偷吃奶油,猩猩取香蕉。
后天学习行为
小黑猩猩会学成年黑猩猩的样子,用小木棍取食白蚁
成年黑猩猩通过不断地尝试,利用木箱取到了高处的香蕉
那么你知道这两种取食行为有什么不同嘛?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获得途径
适应特征
意义
总结比较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
在先天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所有动物必须具备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越复杂,学习的能力越强
随堂巩固
1.“公鸡报晓”给古代没有时钟的人们指明了时间,请问,这种行为从活动途径上看属于什么行为?
“公鸡报晓”属于先天性行为。
2.养宠物是现代人的一种时尚。宠物狗啃食骨头和到指定地点排便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宠物狗啃食骨头属于先天性行为;到指定地点排便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课堂总结
含义: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动物行为
意义:使动物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又称本能行为,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实例: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营巢孵卵等
学习的行为是后天的,个体之间存在有较大的差异
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