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竹影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7 08: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丰子恺竹 影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丰子恺的散文,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一、作者简介:撇 蘸 幽暗 惬意

口头禅 参差不齐 萧萧
水门汀 芥子园 朱砂 撇竹叶 piě zhàn yōu qièchán cēn cī xiāotīng jiè shā piě二、基础知识检查注音弥漫(mí màn)
徘徊(páihuái)
口头禅(chán)
依样画葫芦
包罗
蘸(zhàn)
惬(qiè ) 意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疑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文中指(1)。(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常用语作谈话的点缀。今指常挂在口头的词句。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方法简单,单纯模仿,不加改变。包括(指大范围)。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含蓄的意思或情趣、情调、趣味。解词三、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弟弟、华明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听爸爸给我们讲解中国画知识,得到了一次艺术体验。
四、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看天
看月
看人影
描人影
看竹影
描竹影
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模仿力童心童趣为什么小伙伴们能发现这许多有趣的事情? 孩子有一颗童心,好奇地探访着周围的事物,有丰富的想像力,敏锐的观察力.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五、研读探究: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思考、质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对吗?”等等,这样进行阅读,才能真正获益。1、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竹影”实际是本文的叙述的缘由、源头;也是文章的线索,即:看竹——画竹——品竹。用“竹影”做标题,比用“谈画”或者“童年趣事”更具体、实在。2、月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了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描画,试问,孩子们描的竹影是艺术品吗?它美吗?请结合文中语句回答。(第五节“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3、那么,怎么画才能称得上艺术呢?(“经过选择和布置…竹叶的结合,方向…”)4、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富于创造。这一幅朱竹是艺术吗?它一点也不像,还是红色的!(第六节“不在于象不象…”“一种美的姿态…”)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做一些游戏,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野花编花环等,结合画竹影的文意,那么你认为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游戏说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一种学说,这种游戏指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游戏”。席勒认为艺术史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游戏。“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游戏可以说是和这种精神的游戏很相似。如从堆雪娃娃、泥巴造城堡中有独特的艺术创造体验和发现,充满童趣。文中的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谈谈你对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文中爸爸的出现,给孩子们讲了中国艺术画的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艺术入门课,把孩子们热爱绘画的热情进行正确的引导,爸爸这样做,保护了孩子们独特的艺术创造,有利于兴趣的发展。 同学们已经一步步的走进中国画的艺术殿堂了。这里出示的两幅画哪一幅更象竹子?哪一幅是中国画?人物达芬奇《蒙娜丽莎》风景静物5、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特点?——中国画重写意,要求“传神”。所谓“神”,就是活的神气,神韵。
——西洋画则看重写实,要求“画得象”,“画得同真物一样”。西洋画像照像,中国画像符号。照相是对事物真实的反映,符号是抽象地指称事物。由此可见出:梵高 《向日葵》齐白石 《虾》徐悲鸿《马》父亲罗中立齐白石 《虾》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区
别西

画像照相,
重写实。中

画像符号,
重写意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比喻。所谓“符号”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的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的各个方面。艺术史文化的鲜明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游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宗教、哲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式;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6、你觉得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也就是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一提到竹,我就会想起宋朝大诗人苏轼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竹在中国人心中之所以会有如此重的份量,是因为它象征着一种风度,一种精神,一种气节。正像明朝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赞颂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磨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你还知道哪些与竹有关的诗句?苏轼(宋)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池上竹下作》白居易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咏竹》傅庞如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用心体会处处有滋有味;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一片枯叶,一抹斜阳,都能让你激动流连,受益匪浅。其实生活中的美无处在。诚如罗丹所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