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30 23:4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建水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二年级11月
历史综合练习卷(一贯制)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最能说明( )
A.封建军阀统治垮台 B.中国适合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工具的政策破产
2.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消息传到国内,学生群情激愤,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鲁迅说道:“五四运动一扫国民的俗气、奴气和小家子气!撑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太了不起了!”通过以上言论,可以反映出五四运动:( )
A.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以上史实反映出中国共产( )。
A.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从幼年走向成熟
C.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4.下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时间轴。其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于( )
A.A B.B C.C D.D
5.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与上述材料一致的历史事件(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南昌起义 C.武昌起义 D.中共一大
6.“这是长征途中的一次会议,它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决定了一支军队的命运,进而是一个党的命运,最终是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广元某校决定排演一出有关中共一大的话剧。剧本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确立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B.决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合作
C.选举董必武为中央局书记 D.决议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
8.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七七事变 D.黄花岗起义
9.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B.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实现共同抗日 D.粉碎日本想引起中国内战而趁机扩大侵略的企图
10.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1.这是一场注定没有诚意的谈判,然而却让中国人见证了毛泽东“弥天大勇”和“身系天下之安危”的气魄。材料的“谈判”指( )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12.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 )的重点进攻。
A.晋察冀解放区 B.晋冀普豫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13.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4.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造福一方,影响全国。这反映了张謇( )
A.变法图强的理念 B.“实业救国”的思想
C.民主共和的观念 D.“扶清灭洋”的主张
15.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是( )
A.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 B.当代著名电影《西安事变》
C.文学著作中对于事件的描述 D.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7.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18.在当今的节日体系中,有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大家十分熟悉的节日。这些节日都源于( )
A.社会近代化的实践 B.近代人民反抗斗争
C.传统文化传承延续 D.社会生活崇洋趋新
19.下列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五四运动
C.开国大典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事件标志着( )
A.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21.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是( )
A.《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B.抗日战争
C.开国大典 D.抗美援朝战争
22.新中国成立至今,农村土地政策发生多次变化,其中导致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的是( )
A.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3.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是( )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24.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甲点到乙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巩固 D.一五计划实施和三大改造
25.1958年的《人民日报》曾出现过这样一些报道,“麻城建国一社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这些报道反映出:( )
A.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 B.“大跃进”时期浮夸风严重
C.袁隆平研究出产量极高的籼型杂交水稻 D.农业合作化成果显著
二、非选择题(共4题,50分)
26.历史照片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以下历史照片,回答问题(14分)
(1)图①中志愿军行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列举其中一位英雄人物并介绍其主要事迹。(4分)
(2)图②的是一五计划的成果,请再列举一例该时期的成就。(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的完成有怎样的意义?(2分)
(3)图③中的文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会议确立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 敬爱的毛主席: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劳动,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土改前我们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了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栓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材料三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荣毅仁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的谈话(1956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4分)
(2)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三中国家对荣毅仁的改造方法是什么?荣毅仁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什么态度?(4分)
2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材料一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方面即可)(2分)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4分)
材料三 如下图。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事件是什么?(6分)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
29.阅读图片材料,围绕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体现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10分)
图一 1949年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 图二 上甘岭战役中国军队发起反攻
图三 1950年四川金堂县贫民分到土地 图四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