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唐江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唐江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7 09:1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江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齐平 审题人:何发祥、吴雁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
2. 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牛耕和铁农具使用 ②土地私有制确立 ③县制出现
④重农抑商政策提出 ⑤商业中心出现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唐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信息的是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4.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之状;“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5.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其造成的后果中不包括
A.原料不足 B.市场狭小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
6. 阅读表:
表 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
时期
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1850-1879
72
15
49
表1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 )
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宗法社会遭到破坏
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7.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根本因素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9. 天津市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1915年天津第一家大型机器面粉厂——寿星面粉公司诞生;1917年天津最大纱厂之一的华新纱厂建成;1919年近代中国最大的制碱厂——永利碱厂在天津塘沽诞生。促使这一时期天津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变革
②欧洲列强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话经济侵略
③天津拥有九河下梢,渤海之滨的优越地理位置
④有识之士认识到实业的重要性,积极投资新式工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10.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 )
A.经济危机的缓和 B.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11.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讲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描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产生、发展的艰难道路,展示了一代中国人强国梦的诞生与毁灭。从中我们得出的认识是(  )
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一战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③“实业救国”的主张在当时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中国民族工业无法走向独立道路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3.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14.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15.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16.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邓小平“南方谈话”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7.《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18.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 B.政府曾经起到推动作用
C.体现社会从专制到民主 D.完全西化成为必然趋势
19. 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一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①西方文化传入,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
③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 《民国乌青镇志》卷 19《风俗》载:“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 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这说明当时乌青镇( )
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 B.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
C.市民生活新旧交织 D.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请示父母
21.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的主要原因是?
A.黄金是解决商业危机的根本途径? B.获取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2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3.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有
A.使重化工业成为工业发展的重心
B.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C.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使帝国主义进入资本主义阶段
24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①全球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5. 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D.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50分,26题16分,27题20分,28题14分)
26.(16分)在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又与城市的繁荣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主要由于手工业市场的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手工业成品也往往因此而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这种世代传习显然是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 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原是一个“市厘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的大都会,唐代成为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县。正如诗人所说:“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昔时地险,实为建业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小邑。”连一个州的治所也不是。全国的统一,使金陵失去了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枢纽作用,运河的开通,使金陵失去优越的地理位置,缺乏经济依托的金陵地位一落千丈。而扬、润、苏、常、杭等州由于本身经济的发展和运河流经其地而成为重要的都会。
——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无)度,则财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原因及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金陵、扬州、苏州、润州、常州、杭州等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3)材料三、四是如何看待商业以及农业与商业的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6分)
2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
(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6分)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8分)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6分)
28. (14分)15世纪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掘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摘自自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是如何开创 "全球化"的?(2分)
(2)结合英国历史指出,英国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 "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动力是
什么?(4分)
(3)在第三阶段,美国和苏联为主导全球化,在欧洲展开的军事与经济方面的争夺有哪些表现?(4分)
(4)就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谈谈你的认识。(4分)

唐江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5 BCDDA 6----10DCDAD 11----15DADBD 16----20 DADDC
21-----25DABBC
26.
答案:(1)原因:小农经济、封建文化自我封闭和保守性的大环境影响;官府的干涉和控制;手工业内部错误的竞争观念。影响:有利于工艺传承,保证工艺水平;从长远来看,妨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了技术推广和进步。(4分)
(2)全国的统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6分)
(3)材料三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本业”,商业是“末业”;应该大力发展农业并驱使原来从事商业的人都从事农业。
理由:人们生产的产品有限,如果消费没有节制就会产生匮乏;从事商业的人不直接从事生产,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人人从事社会生产,都靠自己的劳动生活则社会产品充足,社会自然稳定。
材料四认为工商业也是本业,世人认为工商业是“末业”的看法是错误的。
理由:工商业本来是古代圣王所规定的正当行业之一,商人又可以促进商品流通,所以工商业也是“本业”。(6分)
27.答案:(1)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6分)
(2)态势:曲折而艰难地发展。(2分)
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6分)
(3)境地:处于困境。(2分)
原因: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4分)
28答案(1)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开始了大殖民,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4分)
(3)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苏联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成
立“经互会”。 (2分)军事上:美国主导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2分)
(4)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欧美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的进程,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欧美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造成了这些国家的贫困,但客观上也带来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4分)
唐江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材料分析题
26.
1.
2.
3.
27.
1
2.
3
28.
1.
2.
3.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