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轴(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

文档属性

名称 数轴(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8-11 10: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主讲:屈莉莉宜君县太安中学数学 七年级 上册数轴1.2.2说 课 课 件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3.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2.教学目标的分析4.教材处理 “数轴”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有理数” 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2.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七年级的认知水平确定:
1)知识目标:理解数轴、相反数的概念,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形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3.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教学的重点:1)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
2)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有理数。教学的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体
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 4. 教材的处理1)通过观察温度计及师生互动表示课本第43页中的问
题,使学生明白数与形的对应,初步认识数形结合的美妙之处。
2)通过讲解数轴的概念,概括出数轴三要素,指导学生正确地画出数轴。
3)通过练习,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数轴的概念,并会用
数轴表示有理数,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
4)通过课本第43至45页的归纳,使学生深化对数轴、相反数概念的理解及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的大小关系。二、教法分析1.教学方法2.学法指导1.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课堂教学采用了“情境—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法
由于数轴这个概念,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模糊的,为了让学生形象、生动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来理解相关知识,我自始至终采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派代表发言。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从而突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形象。
2、启发 引导法:与数轴相关的知识,学生还不理解,为了让学生尽快的投入到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学习中,我采用启发引导法来使学生感知轴象知识。
3、讨论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我采用把较难 理解的 东西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
4、练习法: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 效果 ,使得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学习新课完了之后,我设计了层次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的概念,在拓展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学法指导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本节课指导学生采取以下学法:
1.观察发现法:数轴的轴象理解,学生有可能比较模糊,所以,一开始,我出示温度计让学生直接地观察,从中找出与数轴相似的地方,从 而理解数轴的概念。
2.讨论交流法:对于学生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知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 性,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通过讨论 出答案。
3.练习操作法: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有可能还不会正确应用,所以我采用让学生亲自尝试地去运用它,用它 来解决实际问题。
4.师生互动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整节课我都注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来进行贯穿教学。 三、教学程序分析教学程序流程图激发情趣
引入新课得出定义
初步运用总结概念
掌握方法反馈矫正
注重参与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布置作业
引导预习激发情趣 引入新课设计意图:1、复习巩固。
2、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知识。1)观察温度计,并填空: ℃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温度计并填空,为学习数轴概念做好铺垫。师生行为:老师演示课件,学生
观察并举手发言。学习数轴的概念 画划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叫数轴。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数轴的概念及其所需要的条件。师生行为:老师讲解数轴的概念,说明画数轴要满足的条件,并提醒
学生数轴的三要素,学生观察、理解。数轴满足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通常以向右为正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012-1-2得出定义
初步运用数轴概念的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反思,使学生认识数轴的三要素。师生行为: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老师进行总结,并概括数轴
的三要素。1)讨论下列数轴画得对错?并思考你认为画数轴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什么?数轴三
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板书)数轴概念的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画数轴,交流和反思,使学生真正掌握数轴的概念。师生行为:师生共同归纳画数轴的步骤,要求学生独立画出数轴,并互
相交流,老师巡堂并参与交流使学生弄清如何画数轴。2)画数轴1.画直线;画数轴的步骤: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解:点A表示-2;点B表示2;点D表示-1;点C表示0;例1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师生行为:观看课件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自己所画的数轴上完成,再由
老师演示答案。例2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3|2-5,0,5,-4,-3|2,设计意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理解从“数”到 “点”结合的思想。想一想2与-2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它们在数轴上位置有什么关系?3|2-3|2与,5与-5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
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
点的距离相等。总结概念
掌握方法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数和形两个侧面来理解相反数.议一议数轴上的两上点,右边点表示的数与左边点表示的数的
大小关系?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正数大于0,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小组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例3 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1) -2和+6;  (2) 0和-1.8;  (3) -3|2和-4;解: (1)-2<+6(正数大于负数);(2)0>-1.8(负数小于零);(3)-3|2>-4(数轴上,-3|2所对应的点在-4所对应点的右侧)。随堂练习1 写出三对非零的相反数,在数轴上将它们表示出来,并比较其中三个负数的大小。
2 在数轴上距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什么数?反馈矫正
注重参与设计意图:为了巩固本节教学重点,让学生动脑分析,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及把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1、-8的相反数是(  ),(  )相反数是-3|4.2、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 )侧,距原点的
距离是( ),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  )侧,距
原点的距离是(  )。3、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距离是2,
(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两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拓展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学生行为自己先小结,然后集体总结。老师课件出示小结1、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
2、数轴上距离原点的两个点有什么关系?以及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的大小关系?设计意图:1、进一步系统掌握本课知识点。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题2.2 知识技能 1、2、3题预习布置作业
引导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四、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我通过六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演示,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敬请评委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