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1 10:03:1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竹里馆》王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学古诗。
2.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
3.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中描写的情景。
二、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 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中描写的情景。
2. 通过吟诗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1. 通过示范、点拨、讨论、吟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老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王维的生平资料、有关《竹里馆》的赏析资料。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1. 直接揭题,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正音。
( “篁”为第二声,要读准。)
3. 知道“竹里馆”是什么意思吗?(“竹里馆”为诗人王维中年以后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意思是“竹林里的一所小屋”。)
4. 读课题,你读出了什么?(馆主人的清雅、闲适;竹林的清幽、宁静等)
5.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2)、读通诗文,整体感知
1. 介绍王维。
2. 自由朗读古诗,读通读正确。
3. 指名读,齐读。
4. 借助注释和插图,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5. 质疑不能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探讨解答。
(3)、品读诗文,体验感悟
1. 赏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1)“独坐”两字怎样理解?诗人为什么“独坐”?这是一种什么心境的流露?
(2)“幽篁”指什么?“幽篁”里是什么?你能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吗?
(3)诗人独坐在这样的幽篁中,干什么呢?(弹琴、长啸)
(4)“弹琴”“长啸”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里指什么?“复”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弹琴复长啸”?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以悠长的气息读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2. 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深林人不知”中的“人”可以换成哪些词?(吾、我)表达的效果有何不同?
(2)“明月来相照”说明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心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静谧的月夜,倾听着悠扬的琴声,对于独坐幽篁的诗人来说,该是何等的心旷神怡呀!他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月夜之中了!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表达出诗人这种愉悦的心情呢?
(4)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诗中哪些字写得好,好在哪里?体现作者怎样的心境?
2. 为什么诗人觉得“深林人不知”呢?“独坐”“人不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王维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心境怎样?又是一种什么心境的流露呢?
3. 王维的诗很多,他还曾在《山居秋暝》中这样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又表现了王维怎样的心境呢?试着体会并表达出来。
4.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着背诵下来。
七、作者介绍及背景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代表作,也是他晚期创作的五言绝句中的杰作。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他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佛”,同时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评价他的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充满了艺术魅力,既能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色,又能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哲理。
《竹里馆》这首诗创作于王维的晚年隐居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而他的仕途也充满了坎坷。在40岁以后,他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这一时期,他的心灵澄净,与竹林、明月本身的清幽澄净的属性相互呼应,因此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竹里馆》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情景,展现了他内心的闲适与宁静。尽管身居竹林深处,但诗人并不感到孤独,因为明月相伴,清风徐来。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竹里馆》是王维晚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乐观、超然的态度,这为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提供了精神上的启示。
八、知识支架
《竹里馆》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诗人简介: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他的诗歌多涉及自然、禅意,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2. 创作背景:王维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逐渐远离官场,转向自然与田园生活。这首诗即是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心境写照。
3. 诗中意象:竹林、琴声、明月,每一个元素都有丰富的文化含义。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坚韧、高雅;琴声代表高洁、静谧;明月则常常用来象征清高、孤傲。
4.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通过弹琴、长啸这些动作,反衬出环境的静谧。同时,月光作为自然光源,与深林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
5.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孤独的热爱,体现了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也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6. 文化影响:王维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首诗更是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启示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九、整体感知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格调清新,语言也极为凝练,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本诗并没有惊人之语,没有奇特之意,也没有特别的形象,但就句中的个别字眼,如“幽篁”、“深林”、“明月”等,也许只有山村的人才知道其特别洒脱之处。全诗的美,端在于语言,也许,诗人已经把他所喜爱的一幅山林风光画在诗中,叫人凭借这些字画去寻觅造化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篁,竹林也;啸,撮口作声也。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静中有动,让人感到一种清静闲适而又生机勃勃的幽深之感。从思想感情来看,诗人追求的是一种隐逸之美:远离尘嚣,与世无争。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两句是说:自己独坐幽篁里弹琴长啸,可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啊。只有明亮的月光照见了我。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独坐”的情趣:上句以“人不知”衬托“独”,下句以“明月来”反衬“深林”,更显出这里的幽静与清雅。
全诗描述了一种清静闲适的环境与心境。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脱俗的、避世的生活情趣。从表现手法来看,这首诗用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表现手法:前两句用弹琴长啸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后两句用明月的光影来烘托竹林的寂静。全诗语言简洁凝练,写景写人皆寥寥数笔,却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月夜竹林的高雅画面。
十、文本研读
王维的《竹里馆》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诗歌,其主题围绕竹林、琴音和明月,呈现了一个远离尘嚣、清幽绝俗的世界。此诗通过对竹林月夜、独坐弹琴和长啸的描写,让读者领略到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哲学。
诗歌开头“独坐幽篁里”,描述了诗人在竹林中独处的情境。这里的“幽篁”即深邃的竹林,给人一种静谧、深邃的感觉。诗人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沉思,自然也反映出他对这种静谧环境的喜爱,同时也传递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弹琴复长啸”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弹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琴声可以表达出人的情感和心境。而“长啸”则是一种更为直接、自由的表达方式,往往用于抒发豪情或排解忧闷。这里,诗人通过弹琴和长啸,展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外部环境。诗人虽然身处深林之中,但外界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唯有明月与他相伴。这里的“明月”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隐喻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追求。月亮以其清冷、皎洁的光芒,为诗人提供了一种无言的陪伴和慰藉。
从整体上看,《竹里馆》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更是一篇对自然与生命关系的深入思考。竹子作为一种植物,其修长、坚硬、色彩清凉的特性,被诗人巧妙地转化为对生命的感悟。竹子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雅的气质,成为了一个生命力的象征。这不仅让人感叹生命的宝贵和短暂,也提醒人们珍惜每一个当下,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魅力。
此外,《竹里馆》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如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还以其自然之美,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和启迪。而人类在享受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应该珍惜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总之,《竹里馆》王维的这首诗是一篇充满哲学思考的作品。它通过简单的意象和语言,传递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引导人们对自然、生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通过文本研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十一、生字词解析
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幽篁就是幽深的竹林。
深林:深处的竹林。
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独:独自的意思。
相照:照耀我。
十二、文本探究
1. 问题:这首诗的题目是《竹里馆》,那么,“竹里馆”指的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中的“竹里馆”指的是王维的居所,是他在山林竹林中修建的一处隐居之所。
2. 问题:这首诗的意境如何?
答案: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自然,幽深寂静。通过描绘月夜竹林的景色,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静谧与和谐。
3. 问题:王维在诗中是如何描绘月夜竹林的?
答案:王维在诗中用“独坐幽篁里,复得返自然”来描绘月夜竹林,表达出他独享自然之美的愉悦心情。
4. 问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对宁静生活的追求。通过月夜竹林的景色,表现出王维内心对禅宗哲学和田园生活的理想追求。
5. 问题: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何特色?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简洁明快。王维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用白描手法简练地描绘出月夜竹林的美丽景色,读来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恬静与和谐。
6. 问题:这首诗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什么地位?
答案:这首诗在王维的诗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王维诗歌的典型风格,即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和田园气息。
7. 问题: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答案: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白描、意象和寓言等。王维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月夜竹林的美丽景色,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内心的感受,同时也运用了寓言的手法,表达出对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的追求。
8. 问题:这首诗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这首诗启示我们要热爱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物质所束缚,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自然的美丽。通过欣赏这首诗,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到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享受生命的美好。
小结本诗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竹林,诗人独自在其中弹琴、长啸,与自然融为一体。整首诗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中的宁静与超脱。王维通过描绘竹林和自己的独处,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竹林作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场所,是诗人寻求心灵平静和内在和谐的理想之地。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白描和象征手法,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诗人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如“独坐幽篁里,复得返自然”,将情感和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本无间,笔墨生清辉的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竹里馆》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哲理的诗歌,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对孤独和宁静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自得的人生态度。
作者名句
1.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
4.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5.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6.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7.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
8.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9.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酌酒与裴迪》
10.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酌酒与裴迪》
王维的诗句通常以其空灵和意境深远为特点,令人反复吟咏,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