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4.4 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1.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现象。
2.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认识到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1.碘的升华实验,一定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体。
2.判断物态变化时一定要分析清楚变化前物质是什么状态,变化后是什么状态。
升华
1.完成“活动1 观察碘的升华现象”。
(1)给烧瓶中的碘加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经过液态,而 直接 变成了 紫 色的碘蒸气。
(2)停止加热后,可以看到碘蒸气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经过液态,而 直接 变成了碘颗粒附着在烧瓶的内壁和玻璃片上。
没有
直接
紫
没有
直接
2.物理学中,把物质由 固态 直接变成 气态 的现象,叫作升华。
3.解释课本图4-33(a)中的现象:在严冬,冰冻着的衣服也可以晾干。
答 衣服中的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所以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
固态
气态
4.解释课本图4-33(b)中的现象: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
答 这是因为樟脑丸直接升华成了气体,所以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
凝华
5.物理学中,把物质由 气态 直接变成 固态 的现象,叫作凝华。
6.解释课本图4-33(c)中的现象: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会有冰花。
答 窗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至
0 ℃以下)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晶。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内表面。
气态
固态
7.解释课本图4-33(d)中的现象:白炽灯泡用久了会发黑。
答 因为灯泡在使用时,灯丝的温度很高,使钨丝逐渐升华为钨蒸气,停止使用后,温度降低,钨蒸气遇冷又直接凝华为固态的钨颗粒附在灯泡的内壁上,所以灯泡会变黑。
8.物质在升华过程中需要 吸收 热量,有制冷作用,在凝华过程中需要 放出 热量。
吸收
放出
9.人工降雨过程中主要涉及哪几种物态变化过程?它们是吸热的,还是放热的?
答 (1)干冰升华,需要吸热;(2)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需要放热;(3)小冰粒熔化为水滴,需要吸热。
1.下列图片中所反映的不是凝华现象的是( B )
B
A.窗户上的冰花 B.冰凌
C.雾凇 D.雪花
2.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C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C
3.回顾学过的物态变化过程,在下图的“ ”上填写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在“( )”内填写“吸热”或“放热”。
4.在一只搪瓷杯中装一些冰和盐的混合物,过一会儿,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答 现象:搪瓷杯的外表面会出现一层薄薄的霜。
解释:这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0 ℃以下)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5.两块大小一样的鲜肉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天平平衡。将其中的一块放入冷冻室内速冻后取出,再放到天平的托盘上,这时天平还能平衡吗?为什么?
答 不能再平衡,放冻肉的那边下沉。
因为冻肉的温度在0 ℃ 以下,周围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迅速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使得冻肉变重,故放冻肉的那边下沉。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去[距离]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
这个故事写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做下列两个填空。
(1)两小儿在争辩中,涉及了哪方面的物理学知识? 热现象和光现象 。
热现象和
光现象
(2)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 观察(或对比、推理) 。
(3)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的态度是 实事求是(或实话实说)。
观察(或对比、推
理)
实事求是(或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