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的意义,定义方法,密度的单位和单位间的换算。
2、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密度,熟记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公式的意义,会对公式进行变形,能应用公式熟练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知道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密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1、观察下列三个体积相同木块,铝块,铁块的物体,用天平称一称,它们的质量也相同吗?
2、问题2 :当木块,铝块,铁块它们质量相同,体积呢?
3、那么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这怎样的关系呢?
探究活动一: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用天平称出下列物体的质量,用刻度尺量出长宽高,算出体积:
不同物质,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
探究活动二: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分析和论证
实验证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三、合作探究
认识密度
物理学中,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属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
密度: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小等于单位体积的物体的质量。符号是ρ,读柔。
密度的特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通常可以用来鉴别一些物质。但.会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强.状态等)。在温度变化不大时由于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大,我们可以认为密度不变。
注意,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变化无关,气体除外。
二.密度的计算公式:
密度-ρ 质量-m 体积-V
三.密度的单位:
千克/米3 (kg/m3)
常见的单位:克/厘米3 (g/cm3)
单位转换:
(1)7.9×103㎏/m3= g/cm3
(2)2.7 g/cm3 = ㎏/m3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做练习题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