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蜀道难李白蜀道难——一首雄奇的送别绝唱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韩愈、白居易,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关于唐诗: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自青年时,漫游全国各地。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诗人非常高兴,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藳人。”以为这下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希望他成为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安史之乱发生,被牵累,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故。作者简介 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的,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太白鸟道古栈道遗址 栈道为无路可通之处,人工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古代悬空通道。远望仿佛悬空小阁,故称栈阁。充分反映了古蜀道之险绝艰难与古人坚韧顽强的毅力。 古栈道 1古栈道2天梯石栈相钩连古栈道3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朗读、听录音噫吁 ( )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巉岩( ) 飞湍( )
喧豗( ) 扪参( )
膺( ) 峥嵘( )
万壑(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
yīxūfúzhànnáochánhuīménshēnpīngwéishǔnzīyīngtuān hèzhēngróng听录音,给下面红色字注音。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梳理文意(第一段)主旨句一夸张蜀道难,难在哪里呢?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点明来历寓高山阻隔之意3.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
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才能飞过,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梳理文意(第一段)太久远
夸张很长时间没相通,
说明地险路险无人行
夸张地险隔绝之久蜀道是怎么开出来的呢?5.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沟通相连。梳理文意(第一段)神话传说“五丁开山”,有神奇色彩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面有使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
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越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梳理文意(第一段)虚
实
结
合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8.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山多么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
9.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梳理文意(第一段)正面写青泥岭难行
实写、细节描写描写神情动作
想象奇特,渲染山高
虚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五丁开山故事、作用)一叹高而难行蜀道来历蜀道高峻虚实结合1、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2、开辟蜀道的艰难反衬夸张细节描写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虚实结合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反衬、夸张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细节描写1.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问你西游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
梳理文意(第二段)设问,
来去一趟不容易意象描写
烘托渲染悲凉凄清的环境气氛景物描写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看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跟随在林间环绕飞翔。
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梳理文意(第二段)凋:使动用法,使……凋谢主旨句二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连绵的山峰离天不满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悬崖峭壁倒挂着。
6.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
7.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就是这么危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
梳理文意(第二段)砯:拟声词用作动词
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二叹险而可畏山水险恶景物凄清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闻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守关的如果(非)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
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互文) 梳理文意(第三段)4.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
5.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
梳理文意(第三段)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作者在此太平之世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侧过身向西望着,深深地叹息。
梳理文意(第三段)主旨句三结尾:主旨句三见 开篇:主旨句一见一 叹 高(难 行)蜀道难蜀道高峻二 叹 险 (可 畏)景物凄清山水险恶 ——以“何时还”起主旨句二见三 叹战祸之烈 (告 诫)剑阁险要杀人惨景 ——以“早还家”结照 应全文结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反复出现,一唱三叹,贯穿始终,每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内容层层深入,产生一叹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不足而至于三的感觉。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在各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讨论: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总 结 《蜀道难》本篇诗人借送友人入蜀,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含蓄表达功名不可强求。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反复叠现吟唱 境界: 神奇惊险、雄健开阔 全诗的情感 :高昂、澎湃 课 堂 练 习1、猿猱欲度愁攀援
2、使人听此凋朱颜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侧身西望长咨嗟 为……发愁,意动用法
使……凋谢,使动用法
使……滚动,使动用法
向西,名作状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