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点的坐标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使用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本
课题 3.2.3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点的坐标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本章主要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应用,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够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本章是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将引领学生感受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多样性,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进而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图形的位置,所以本章是本册下一章一次函数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之后的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容深化的一节课。本节课在教材上是以两个例题的形式给出的,通过这两个例题让学生能够对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的深化。在正方形、长方形、等边三角形及直角三角形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去写出点的坐标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去感受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简单与精准,为学生以后学习各类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复杂的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了更好的铺垫,也为学生的数形结合和方程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学习者分析
考虑到这是学生第一次建立直角坐标系,因此教材书将它设计成了例题。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情状况,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进行交流、比较,这样具有开放性,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建立直角坐标系方法的多样性,为自主选择合适的直角坐标系、研究图形性质做好铺垫。
4.教学目标
1、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在应用中进一步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内容,会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5.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6.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课堂引入教师活动1 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1在坐标平面内如何确定一个点的坐标 已知点的坐标如何确定点的位置? 问题2在一次“寻宝”游戏中,寻宝人已经找到了坐标为(1,2)和(2,-2)的两个标志点,并且知道藏宝地点的坐标为(3,-1),除此以外不知道其他信息. 如何确定直角坐标系找到宝藏 学生活动1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问题1 对于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间先交流自己的想法,保留意见,后面再做练习。活动意图说明:这个情境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探究性,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环节二:探究新知教师活动2 1、如图,矩形ABCD的长、宽分别是6,4,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教师提示:在没有直角坐标系的情况下不能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所以应先建立直角坐标系,那么应如何选取直角坐标系呢 请大家思考. 教师小结并板书: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原则: (1).选原点(尽可能选一些特殊的点); (2).坐标轴尽可能建在图形已知的线段上; (3).画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定要完整.学生活动2 学生思考3分钟然后在图上标出字母,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顶点坐标。写完的同学交给老师检查。 教师屏幕展示不同的做法并提问:通过以上学习,你还可以怎样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内探讨得出结果,教师归纳总结。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坐标系下,同一图形的位置不同,关键点的坐标也不同. 确定坐标系时,一方面是看点的位置,同时也与此点到坐标轴的距离有关,而距离往往需要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三:变式训练教师活动3 如图,对于边长为 4的正三角形ABC,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 教师最后做总结: 1)以特殊线段所在直线为坐标轴、 2)图形上的点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 3)由长度来求坐标时,一定要注意坐标的符号。学生活动3 学生仿照以上例题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堂,针对问题加以指导。 课堂检测:回到课堂引入问题2,请同学们自主在课本65页的图上完成并标出藏宝地点的坐标。活动意图说明:建立正方形的直角坐标系的讲解到建立三角形的直角坐标系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图形的坐标系的建立,体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环节四:知识拓展教师活动4 提问:在一次“寻宝”游戏中,寻宝人已经找到了坐标为(1,2)和(2,-2)的两个标志点,并且知道藏宝地点的坐标为(3,-1),除此以外不知道其他信息. 如何确定直角坐标系找到宝藏 学生活动4 学完整个知识再返回去练习,学以致用。 学生直接在课本上作图,小组展示,师生共同总结纠错。学生活动3 学生仿照以上例题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堂,针对问题加以指导。 课堂检测:回到课堂引入问题2,请同学们自主在课本65页的图上完成并标出藏宝地点的坐标。
7.板书和PPT等媒体设计
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点的坐标 1求点的坐标,尽可能选择一些特殊点做坐标原点 2坐标轴尽可能建立在图形已知的线段上 3画直角坐标系一定要完整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课本习题 绩优学案基础过关 2、绩优学案能力提升、素养拓展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是学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在坐标中确定点的坐标之后,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容深化的一节课,课堂中应该让学生进一步去感受建立直角坐标系方法的多样性、多交流、多展示,从建立坐标系的多样性中体会优化的思想,从而选择适合的建立办法。并理解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为以后学习各类函数图像及性质做好铺垫。课堂中练习的时间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合理分配时间。
教学设计评价(作业提交形式:教学设计文稿)
维度 评价要素 权重 评价等级 (请在适合的层级画√) 得分
欠缺 达到 优秀
教学内容分析 1.恰当提出单元主题,界定单元内容框架;
2.能够把单元目标和核心素养培训紧密结合,设计培养路径和层次;
3.本节课的内容定位和组织指向单元素养培养目标,明确本节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分析本节课内容要素,建立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情 分析 5.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判断学生学习本内容难易情况;
6.对以往学习难点和学生学习需求开展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教学对策;
教学目标制定 7.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实际获得、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
8.描述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进阶的目标;
教学方法与策略 9.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
10.学习资料准备充分、鲜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11.教学环节分解合理,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合理;
12.学习活动,动手动脑结合,预设学生活动情况和提供学习支架;
板书与信息技术应用 13.结构化板书符合教学内容需要,帮助理解内容;
14.演示课件制作图文并茂,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15.整合多种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评价设计 16.课后的及时练习题设计符合目标,且有预设达标情况;
17.任务性作业设计,有完成任务过程的支架;
18.对重、难点内容学习过程有课堂观察的预设。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9.目标、学习过程与作业具有一致性;
20.设计利于强化、迁移应用所学知识;
课后说课 22.清晰阐述本节课设计的背景; 23.描述教学过程观察到的学生学习情况; 24.分析学习效果的检测情况; 25.提出同类课的改进设想。
其他 (针对项目的特殊要求) 26.能够看到有本项目学习内容的尝试实践过程痕迹
注:1.本评价标准可以用于教授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专家评价;2.可以根据项目要求赋予评价的权重;3.可以根据项目的特殊要求在“其他”处添加评价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