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1 18:3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进古代儿童,记录童年“趣果”
《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
任务型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
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童年,记录童年“趣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生字。
2.借助注释,自主理解古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4.围绕古诗想象诗人所描写的画面,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联系自己的生活改写感兴趣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围绕古诗想象诗人所描写的画面,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联系自己的生活改写感兴趣的古诗。
【学生预习】
学生:朗读古诗,查找相关资料,自学生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读好诗题
1.玩游戏:看图猜古诗。
我会背
出示:《池上》《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的古诗插图,带领学生猜、背诵古诗。
2.刚才我们背诵的古诗背后,都有一段记忆深刻的童年故事。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看那时儿童生活的样子,收集古人童年的趣事,用我们的笔墨把它们记录在班级的《童年“趣果”集》中。
3.出示课题,读好诗题。
齐读课题:1.古诗三首
(1)谁来读第一首古诗的题目?(板书:四时田园杂兴)
“兴”读“xìng”,“兴”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兴”前面加上了“杂”,那就有随感的味道。
再读诗题,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
生1:四时是四季,文中描写的是田园风光。
生2:简介作者及有关《四时田园杂兴》的组诗信息。  
今天我们要学这组诗中的第三十一首诗。(师板书:其三十一)  
(2)第二首诗是宋朝杨万里写的——《稚子弄冰》。(板书:《稚子弄冰》)
齐读诗题,正音:稚子。
看诗题,你读懂了哪些信息?
预设:
生1:“稚子”是“幼儿”
生2:“弄”就是“玩”
课题的意思就是——(小孩儿玩冰)。  
(3)谁向我们介绍第三首?(板书:《村晚》)
预设:
生1:《村晚》是宋朝雷震写的,他生平不详。有说他是四川眉山人,是嘉定年间进士。也有说他是江西人,咸淳元年进士。
生2:读了诗题,我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山村的傍晚。
活动二、朗读古诗,初感童趣
师:预习时,大家已经读过这三首古诗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1.朗读古诗
(1)个别展示读古诗
师根据朗读情况正音(读准多音字“供”第四声,读准:“昼、钲、 磬、 陂、漪”的读音。)
(2)重点指导“钲”“磬”
出示钲的图片:“钲”是一种打击乐器,一般用铜做成,所以叫“铜钲”,如果是“银钲”,你马上联想到的是?(颜色是银色,贵重而好看……)
诗中还有一个打击乐器叫“磬”,看字形猜一猜,“磬”一开始是用什么制成的?(石头)所以也叫石磐(出示磬的图片),后来渐渐有了铁磐、铜磐、玉磐。(出示图片)其中玉磐最美好、最精致、最高雅。
(3)再读古诗,读节奏美
提示:七言绝句的朗读可以采用“二二三”节奏,押韵的字稍稍读得长一点,感受古诗押韵之美。
学生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奏美。
2.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昼、耘、桑、晓
师引导学生按结构归类,学生梳理: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得上松下紧,左右结构的字写得左窄右宽。重点指导书写“晓”,右上不要多笔画。
3.默读静思,你发现能这三首古诗编排在同一篇课文里的几条理由。  
预设:
生理由1:它们都是七言绝句,都是宋代的诗,都是描写儿童的古诗。
生理由2:这三首古诗里都有儿童。第一首诗里的儿童是——(童孙),第二首诗里的儿童是——(稚子),第三首诗里的儿童是——(牧童)。
生理由3:我发现单元导读中的主题就是“童年的美好”。(板书:童年的美好)
师:原来这三首诗都是跟儿童快乐生活有关。同一类的诗我们可以放一起学习。
三、活动三,聚焦画面,发现童趣
师:下面让我们借助注释和插图,把诗的大意梳理出来。
1.学生先自己结合注释一首一首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2.小组里合作讨论,讨论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首。
3.老师巡视,适当指导个别学生。
4.聚焦画面。
师:刚才你们在互相交流碰撞中对每一首诗意都有所了解。我想请大家分享这三首中最富有童趣的诗句学懂的情况。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学生结合注释说诗句的意思,师顺学指导理解:供耕织。白天耘田,晚上搓麻线是古代农村人们的主要劳动方式,用三个字表达就是(出示:供耕织),所以“供耕织”的意思就是——从事耕耘织布的劳动,如果是从事养蚕种植桑树,该怎么说?(供蚕桑)“桑阴”的意思是(桑树茂密成荫)。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联系生活,想象在玩的时候,他“脱晓冰”的动作,还有弄出的声响,引导学生用上“脱、穿、敲”讲述稚子玩冰的场面。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借助注释与插图理解诗句,体会“横”“无腔”“信口”传递出的无拘无束、悠然自得。
4.看到这些孩子,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生根据内容回答。
小结:这三首诗带着我们穿越千年,看到宋朝时候儿童丰富多姿的生活,感受到童孙的热爱劳动,稚子的机灵、聪明,小牧童的无拘无束。
四、活动四,诵读积累 征集主题
1.多么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伴随音乐朗读课文,看谁最先背得下来。
2.生反复练读,尝试背诵。
3.展示背诵。
4.我们还要把这三首古诗要收录在《童年“趣果”集》中,请给它们加个主题,你会用哪些主题词?
预设:田园乐景、童年古风……
5.根据学生意愿,确定主题名。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选做题:(二选一)(优秀作品入选《童年“趣果”集》)
(1)工整抄写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并配上插画。
(2)阅读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并配上插画。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活动一、回顾旧知,明确任务
1.同学们,在上节课里我们跟随三首宋诗穿越千年,看到宋朝儿童丰富多姿的生活。诗中内容还记得吗?请打开学习单,把诗句补充完整。
我会填:
( )夜绩麻,
村庄( )
( )未解( )
( )学( )
(1)学生填写。
(2)打开课文书,同桌互改,错误的地方及时更正。
2.诗人用诗的形式写下自己心动神移的记忆,这节课想邀请大家用自己的笔墨绘出诗中的画面,把我们的《童年“趣果”集》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你们有信心吗?
活动二、捕捉画面,再现童趣
(一)我们先一起梳理课文,捕捉画面。
请根据提示捕捉课文中的画面。
捕捉画面
童孙 ( )
稚子( )
牧童( )
预设:
夏天,孩子们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冬天,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敲打冰的游戏;傍晚的时分,一个小牧童骑牛晚归,吹着笛子回家。
(二)开动脑筋,放大画面
诗中有画,诗中有情。我们先把诗人范成大看到的童孙种瓜的画面放大吧,也就是单元语文要素中说的——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1.举一,“童孙种瓜”
(1)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该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呢?我想请同学们一起出谋划策,
预设:
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可以描述儿童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还可以结合插图写景做为补充。(师板书: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
(2)谁愿意当诗人范成大来体验一把?(生举手)
师:你现在就是——
生答:诗人范成大。
师:天有些热,你想到那边的桑树荫下乘凉,正巧碰见几个小孩学着父母的样子,在玩学种瓜的游戏。你会想……
预设:
生:我会想,这个孩子真能体谅父母劳作的辛苦,那么早就学做农活去减轻家人的负担,这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师:这时你好奇地走上前看,会看到……
预设:
生:我会看到他玩时的动作。
师:你种过树或者花吗?如果种过想象一下他会怎么种瓜?
预设:
生:种过(如果没有种的经历,可以找一个有种植经验的同学完成“学种瓜”部分。)这个男孩他可能会捡一根小木棍,也有可能拿个小铲在地上掘土。坑可能会挖得深,也有可能会挖得浅,挖好之后抓起一把种子丢进坑里,趴在地上用手培土。不一会儿,他忙得满头大汗,想都没想用手抹了一把脸,哈哈成了小泥猴。妹妹取水来了,男孩小心翼翼地把水浇在新培的土上……
师:这时奶奶走过来,她笑着逗他:“娃儿啊,以后你种的瓜能给奶奶吃吗?”……来,孩子,加点对话。
预设:
生:奶奶,您放心。我种的瓜又大又甜,第一个就给您吃!
师:想问一下我们的范先生,此时你会想……
预设:
生:这孩子不仅爱劳动、体谅父母,还孝敬老人,真是个好孩子!这时,一阵微风拂过,桑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它们好像在为懂事的孩子鼓掌。
师:孩子,你的表现得太精彩了。总结一下让这童趣画面注满旺盛生命力的妙招是——
预设:(看板书回顾)
生:要想让画面生动起来,就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描写周围景物,说出其中的快乐。
2.反三,学习“稚子玩冰”“村晚”
过渡:课文中的另两首诗也有类似的情景。
(1)出示情境:
杨万里见稚子玩冰正在兴头,他忍住笑声没有打扰悄悄离去,回到家中与家人讲起这段有趣的见闻……
有一天,雷震乘时空穿梭机来到现在,和现代人说起自己山中生活的悠闲,他想到了那个小牧童……
小组合作挑选感兴趣的一个场景,注意运用上前面所讲的方法。
(2)分组练习,边演边讲述。 (老师巡视,适当指导个别小组。) 
(3)集体交流。
分享《稚子玩冰》的童趣画面。
预设:学生从诗人的角度叙述,他被金属盆子“哐啷”的响声所吸引,走出屋门,猜想孩子脱冰时的心情,玩冰的过程,听孩子之间充满稚气的对话……
分享《村晚》的童趣画面。
预设:学生讲述牛背上的牧童是什么样的打扮,“横牛背”的坐姿自在舒服,无拘无束,没有人管着自己。“短笛无腔信口吹”,时而( )时而( )时而( )爱怎么吹就怎么吹。以及他会怎样与路人对话…… 
活动三、选择画面,书写童趣
1.感谢同学们的想象,我们和古代儿童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请拿出笔,快快把那美好的记忆写下来吧。
2.出示要求: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3.学生独立练笔,教师巡视。
4.组内分享,互评有没有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5.推荐优秀作品分享展示。
活动四、布置作业,延续童趣
1.布置作业:
课下修改、完成小短文,并配上适宜的插画,优秀作品入选《童年“趣果”集》。
2.延续童趣:
(1)我们的课就要结束,我想请大家齐读单元导语中冰心奶奶的那段话。(出示单元导语)学生齐读。
(2)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这篇课文中的三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宋朝儿童生活的快乐与悠闲,那后面的几篇课文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深刻感受,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节课学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