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宋诗中的童年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稚、磬”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抓住关键词句,想象并诗句描绘的情景,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改写故事,讲重点部分写具体,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句,想象并诗句描绘的情景,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改写故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想象并诗句描绘的情景,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改写故事,讲重点部分写具体,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解读诗题。
1.谈话激趣。
童年生活如一幅幅精彩的画,让人痴迷留恋;童年生活又如一首首奇妙的诗,让人陶醉无穷。古往今来,许多诗人留下了富有童趣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杨万里追寻宋代儿童有趣的生活情景。出示诗题《稚子弄冰》。
2.解读诗题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的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稚子就是小孩,古诗中的小孩还有哪些称谓?
回顾诗句:“一叶渔船两小童”“小儿垂钓”“儿童急走追黄蝶”“童孙未解供耕织”“儿童散学归来早”“松下问童子”等了解古代对儿童的不同称谓,唤起学生学习体验。
“弄”字怎样理解?
出示“弄”的字源演变,拓展“弄玉”“弄璋”“弄瓦”等词语,理解“弄”字的含义。
3.诗题告诉我们故事的主要事件,更引发了我们的无尽遐想?稚子在哪儿弄冰?如何弄冰?与我们现代儿童弄冰有何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解决字词障碍。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晓冰 银铮 玉磬 玻璃
3.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4.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厘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金盆晓冰
经过:脱冰、穿冰、敲冰
结果:碎冰
三、想象画面,感悟情意。
1.稚子是怎样弄冰的呢? 默读古诗,圈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想象当时的画面,体会稚子的情感变化。
2.讨论交流,感受稚子的内心世界。
脱冰:盆里的冰是他早上起来才发现的还是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这可是完全不同的心情,前者是惊喜,后者是迫不及待,根据你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受吧!
穿冰:想象做银钲的时候他的动作、心情?可以联系你的生活体验,那是一块多大的冰,他是一人独立完成还是唤来小伙伴共同完成?冰重不重?他是怎样将彩丝穿过去的?成功的那一刻他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敲冰:当他拎着玉磬穿林而过时,他的心情怎样?想象稚子的神情、动作,小伙伴们的眼神,语言是什么样的?
碎冰:正当他享受小伙伴们的无限崇拜之时,心爱的玉磬碎了,这时孩子的心情如何,他会怎么做呢?为什么会碎?偶然还是必然?
3.自由朗读古诗,感受稚子天真活泼的形象及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这个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带着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读出情感的变化。
5.尝试背诵古诗。
四、聚焦写法,拓展练笔。
1.孩子们,这首诗短短四句,起承转合,一波三折,将故事讲得精彩生动,仿佛一部精彩的微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灵手巧、天真可爱的宋代孩童!杨万里的笔力可谓炉火纯青。在这首诗中,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呢?
动作之美:脱、穿、敲、碎四字简洁明快地勾勒出了稚子的形象;
色彩之美:金盆、彩丝、银钲、玉磬、玻璃等事物色彩斑斓,给整首诗镀上丰富的色彩,就像五彩缤纷的童年。
音乐之美:银钲、玉磬、玻璃碎地声使这首诗有声有色,读来趣味无穷。
2. 同学们,古诗太美,美在寥寥数语而意境无穷。恰如中国画中的写意画。我们今天的文章,却可以像工笔画一样将人物细细描摹,将故事娓娓道来。也有别样的意趣。同学们,想不想挑战杨大诗人,用我们的语言让这个孩子的形象有思想,有动作,会说会唱呢?
3. 搭建支架,拓展练笔。
想一想,这个故事中你准备运用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让这个天真烂漫的宋代稚子跃然纸上呢?
脱冰之喜可加心理描写;
穿冰之趣可以有细致的动作及神态描写;
敲冰之乐除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描写之外,还可加侧面描写,写其他孩子的言语神态来衬托稚子的心情;
碎冰之悲也可以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写出你心中的那个稚子。
亲爱的孩子们,你来做导演,你来做诗人,稚子的形象设计就交给你了!
五、布置作业
1. 改写《稚子弄冰》,注意将重点部分运用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写具体。
2. 拓展阅读杨万里写儿童的诗《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其二、《宿新市徐公店》等,感受宋代儿童的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