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同时该任务群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习内容是“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
本单元围绕“童年往事”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两篇略读课文《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以及“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主题习作。
其中《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和《村晚》,内容都描写了古代的儿童生活。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杨万里。古诗描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铜盆中的冰块去除,用彩丝穿过冰块当做银钲,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玉石一般破碎的声音。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冰时的小心、敲冰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达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味语言,借助关键动词揣摩儿童的心理变化,体会童真童趣及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3)展开想象,对诗中的情景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
(4)对比古代儿童与现代儿童生活,积累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体悟童年对每一个而言都是难以忘怀的,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借助关键动词揣摩儿童的心理变化,体会童真童趣及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比古代儿童与现代儿童生活,积累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体悟童年对每一个而言都是难以忘怀的,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教学过程
(一)合作互学,读中品诗味
1.点字成诗,激趣导入
师:在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明珠在文学艺术领域熠熠生辉,那就是——古诗词。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古诗天地,领略别样的韵味。而这从一句诗开始——
(出示诗词九宫格,学生猜诗:儿童急走追黄碟,齐读。)
师:这是一首我们曾经学过的诗,它的作者是——(生:杨万里)
他被称为南宋大家,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穿越古今,今天我们将与他在诗中相会,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出示课题,生齐读:稚子弄冰)
【课前游戏指向了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选用诗词大会从打乱的12个字中识别依据七言诗的形式,反馈完再齐声诵读,更灵活、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2.预习检测
师:大家都完成了课前预习单,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是否能够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指名生读)
师:有一个字的音可以读得更加准确一些,听出来了吗?(指名学生答,学生回答后再读)
师:当,这里读第四声,把···当做···。(学生再读古诗,直到读准字音)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的朗读节奏是怎样的?用你们的朗读告诉老师。(生读)
【这首诗通俗易懂,不难理解。课前让学生预习,学在前,教在后。预习单三道题按照顺序分别指向初步朗读、初步理解、初步感受。此环节指向检测学生课前预习单完成情况,主要检测初步朗读,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将逐步检测孩子初步理解和感受。】
3.本课学习路径
师:读通读顺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如何学习这首诗呢?学习这首诗的关键在于解决这个核心问题——从《稚子弄冰》中,你感受(体会)到什么?我们将从这三个自主探究活动来解决它。
学习探究一:体验“乐”
《稚子弄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习探究二:创造“乐”
如何展开自己独特的想象,创编这个故事
学习探究三:感悟“乐”
古今儿童之“乐”的同与不同是什么
【本课核心问题“从《稚子弄冰》中感受或体会到什么?”贯穿于三大学习板块之中,再用三个探究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从“体会乐”到“创造乐”最后到“感悟乐”,解决这一核心问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读、写、拓三个层面提升。】
4.解诗题,品味语言
学生齐读诗题,师: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答)
师:怎样的儿童才被称为稚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如:禾字旁,未成熟前,禾苗;稚可组词为幼稚、稚嫩等。稚的字理、组词、偏旁都表明是指年幼的孩子。)
师:一个“稚”字可以看出诗人用词是多么精准!稚子在干什么?(学生答:玩冰)既然弄就是玩的意思,那为什么诗题不是稚子玩冰,而是稚子弄冰?
(同桌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师相机点拨:大课间时我们去操场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是玩还是弄?上课时有些同学在搞小动作,是玩还是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玩是大场面、弄是细微的动作。)
师:同学们,诗题一共4个字,就有两个字用得相当精妙,这就是诗词,简短却不凡!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品味一番!
【杨万里的诗通俗易懂、自然清新,诗题理解不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由简单理解导向语言品味,让孩子能够关注到诗中字词精妙之处。】
5.合作互学,读中品诗意
师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你还觉得诗中哪些字词用得精妙?并明确要求:自学批注,圈出字词,批注理由;小组交流,相互讨论、补充。
(学生充分讨论后进行汇报,教师出示汇报模板:我认为···用得很精妙,因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评、板书部分相应内容。
师:从刚刚你们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每一个字的细细品读,品读能够帮忙我们发现诗词的深意。老师总结一下大家所说的,其实就是两类字词。(出示词组)哪两类?
(生:动词、名词)
师:全诗28个字,却有10个字都是与冰无关的事物。比如:银钲和玉磬都是——敲击的乐器(生答,师出示图片),玻璃是——一种玉石(生答,师出示图片),金盆是——金属做的盆,铜盆(生答),彩丝就是——彩色的丝线。
师:咦,它们真的都和冰无关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师:是的,正因为有了它们,整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想象稚子弄冰的画面,还仿佛能够听到稚子弄冰的声音。真可谓是——有声有色!(生答,师板书)
【此环节指向学生自读理解和合作互学,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学习。教师点拨学生遗漏之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教辅助学。】
师:稚子是如何弄冰的呢?(生自由答)你们找出的关键动作是——脱、穿、敲(生答,师出示:取冰-穿冰-敲冰)
师:为何是冰碎而不是碎冰?(生:冰是不小心弄碎的,不是故意弄碎的。)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生:忽)请你读这一句。
师:老师读诗,你们配上动作试一试。(学生表演)你们一边读诗,一边配上动作再试一试。(学生站立边读边演)
师:孩子们,在你们刚刚玩冰的过程中,心情如何?有没有变化呢?
学生自由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受稚子情绪变化:脱冰的欣喜期待-穿冰的小心翼翼-敲冰的开心得意。
师:带着这种心情再读古诗前三句。(学生读诗)敲冰的情绪还可以读的更加饱满一些。(出示以下三种语境)
稚子敲了敲冰,那声音就像玉发出来的声音一般悦耳动听-敲成玉磬穿林响
稚子试探地敲着冰,那声音就像玉磬发出来的声音一般,高低起伏、悦耳动听,在树林里回荡--敲成玉磬穿林响
一群稚子在树林中嬉戏玩闹着,他们试探地敲着冰那声音就像玉磬发出来的声音一般悦耳动听。稚子敲冰的动作慢慢从小到大,发出的声音渐渐从弱到强,那声音此起彼伏,伴随着嬉戏声、欢笑声,穿越树林回响不断···敲成玉磬穿林响
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语境,学生读诗。教师读第三段语境时,学生演绎画面(做出相应动作,发出相应声音)后再读诗。
师:(停顿留白3秒)唉!(学生:冰碎了!)心情如何?(学生:懊恼、伤心、难过、心如刀割···)
师:稚子的心思都被你们猜透了!你们已经融入诗中!让我们入情入境地朗读这首诗!(学生朗读全诗)
师:老师都被你们的朗读感染了!孩子的脸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但这一切在诗人杨万里的眼中却觉得稚子——(生:天真、可爱、调皮···,师板书:童真童趣)是呀,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生: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师:其实这首诗还可以唱出来,我们一起试一试吧!(播放沙画配乐,学生唱诗、读诗。)
【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此环节设计了演绎中读诗、语境中读诗、沙画配乐中唱诗读诗。以读助学,以读促学,在读中深化理解、一咏三叹,不断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感官,营造与诗中意境相匹配的课堂氛围。】
(二)创意表达,写中凝诗趣
师:(出示学习路径,自主探究活动二)孩子们,我们刚刚体验了“乐”,知道了古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接下来我们一起“创造乐”!
师:如何展开想象,创编这首古诗,写出童真童趣呢?请看——(出示上个环节语境朗读的三段话)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教师总结出示写法妙招,生齐读。
展开想象,写出童趣
第一人称“有感觉”
环境描写“有氛围”
心理活动“有起伏”
表情动作“有分寸”
教师下发《课堂练笔单》,学生在《童年·口哨版》配乐中完成创编。
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够通过文字把诗中的画面和场景展现出来,相当了不起!(学生展示分享,生生互评,师相机指导。)
【上一环节学生在读中已经能够有所感触,正好趁热打铁,学生情绪最高涨时,进行创编。从输入到输出,教师提供思考方向,让学生的创编有章可循。学生在展示分享中,相互点评、促进,实现生生互学、促学。】
(三)拓展延伸,比中提诗境
师:(出示学习路径:活动三)现在我们一起进入第三个探究问题:古今儿童之“乐”的同与不同是什么。古代儿童除了在冬季玩冰,在其它时候还会干什么呢?你能想到哪些古诗?
(学生回答,师相机引导并出示:春夏秋冬描写儿童的古诗)
师:现代的孩子——你们的童年又是怎样度过的?玩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散回答后,教师出示现代儿童游戏图片和视频。)
师:孩子们,虽然古代和现代孩子们玩的场景不用、玩的游戏不同,但——什么是相同的?
(学生:快乐,师出示并板书:古今同乐。)
师:尽管时光飞逝,时代变迁,但——
(师出示单元导语,学生齐读)。
师:是啊,童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学生:都是快乐的、幸福的、珍贵的、难忘的···,师板书:难以忘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诗词世界里与杨万里相会,感受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和童真童趣,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试着背一背这首诗吧!(生背诵)
师:同学们,有一句话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愿你们的童年能够治愈一生,绽放出自有的光彩!
【此环节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拓展阅读其它描写儿童的古诗,由此链接学生生活,对比古代儿童和现代儿童的不同,积累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时代不同快乐相同;二是回归人文主题:童年,让学生对单元主题有更深的理解,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设计
学生在课内练笔中已经进行尝试创编,课后迁移其它古诗,进行巩固提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