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1张PPT+视频)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1张PPT+视频)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31 20:2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六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两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和生产力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能简述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发展的情况
能知道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
能分析工业革命后产生的社会问题
1
2
3
探究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情景1: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问题1: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结论:
(1)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2)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3)经济快速发展,政局稳定。
情景2: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近代英国乡村学校
近代法国课堂
问题3:请你说一说实行情景中的大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结论: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19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问题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欧美国家实行大众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吗?它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结论:
达到了;
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情景1: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问题2: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结论:
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地位提高创造条件)
探究二:城市化
情景2: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资料1:英国的曼彻斯特原来只是个小镇,工业革命期间,这里的纺织业发展很快,除了有很多纺织厂以外,还建立了煤气厂和印刷厂等,逐渐成长为大型城市。
资料2:美国的纽约位于哈德孙河入海口处,濒临大西洋。由于开通了运河,兴建了铁路,这里的交通非常便利,很快就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
问题2:观看上述情景,看看这几个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有什么共性?这说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结论:
共性: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加快;
现象: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上升。
情景3: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巴黎景象
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刺穿了清晨的烟霾,
高楼沐浴在雾海,
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
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
——查尔斯·波德莱尔
曼纳哈塔(即曼哈顿)
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
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
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
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
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 沃尔特·惠特曼
问题3:同学们观看情景,你能概括一下城市化发展之后有哪些
问题出现吗?
结论: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容纳性不足;
人口增加后城市的卫生、居住等状况很差;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善;
医疗设施不足、教育资源缺乏等
情景1: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19世纪上半期如工人每天要劳动15到16个小时……尽管终年劳累,没有星期天等节假日,工资仅以维持一日三餐……不少工人只能睡在机器下面,或露宿在街头巷尾。工人子女的生活同样悲惨,他们没有幸福的童年……甚至六七岁就被迫给资本家当童工,任其宰割。超负荷的劳动使这些童工面黄肌瘦,一些人不到十岁就被折磨死了。
——纪录片《马克思主义诞生》
探究三:工业化下的社会问题
问题1:情景1反映什么现象?你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现象:贫富分化
原因:资本家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和市场垄断,不断对社会财富进行聚敛形成。
问题2:议一议这样的问题一直普遍存在会导致怎样的影响呢?
广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结论: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问题3:文学家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你们怎么理解?
结论:
工业革命是把双刃剑,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更丰富。但也带来了社会两极分化,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情景2: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问题4:工业革命还带来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结论:
环境污染;
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
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问题5:思考一下,请为我国治理雾霾等环境问题突出一些好的建议。
结论: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1)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环境污染防控法律
(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
(4)加大处罚措施
......
选择题请使用DCF课件作答,能更好的进行数据统计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
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
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
影响:促进人口、货物的流动;
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等。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开始时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得到改善。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答案:
态度:歌颂。
原因: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凸显了人的力量。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口方面变化:
教育方面的变化:
城市化:
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
越来越多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推广大众化教育
城市建设和发展
社会矛盾激化
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