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28张PPT)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28张PPT)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31 20:4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十一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能简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能概述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主要表现
能分析和评价苏联模式的两面性
1
2
3
探究一:新经济政策
情景1: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在贸易国有化和工业国家化方面,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得过分,超过了理论上和政治上所需要的限度”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问题1:情景中列宁的两段话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你认为他这种认识是否正确?说说理由
答案: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执行过度;决定采取新经济政策(国家)。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和平时期,不能继续实行了,改革迫在眉睫,列宁开始准备实行新经济政策;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情景2: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理想预设: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你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列宁到底在想什么呢!
这样一来,新经济政策岂不是违背了社会主义的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的复辟?
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情景中的对话以及“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句话?
答案: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对话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看似是倒退了一步,但是从实践上看,恢复了深处危机中社会经济,巩固了新生的共产主义政权;
从理论上看,找到了一条由落后的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所以说新经济政策本质上是进步的,先进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复辟。
情景3: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把条约撕成碎片!重新获得德国失去的一切!”
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问题3:观看情景视频及材料,你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作为新世纪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你又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答案: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作用:(1)从苏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是苏维埃俄国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评价:它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
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答案: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问题4:苏俄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到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
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基本国情出发;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情景1: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探究二:苏联的工农业建设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2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 3 4 3
钢 5 5 5 4 3 3
1913-1937年苏联重要工业在世界和欧洲地位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PPSH -41冲锋枪,共生产六百万枝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问题1:根据情景,你能概括出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是什么吗?
答案:
苏联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落后;
资本主义帝国虎视眈眈,受到威胁,必须发展以求自保。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问题2:思考一下,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工业国的?这样的做法又伴随着怎样的风险呢?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答案:
情景2: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1927年-1928年,由于苏联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太低,农民并不急于卖粮,使粮食收购出现短缺。斯大林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富农阶层的蓄意破坏,一方面采用特殊手段打击富农,强迫他们按指定价格卖出余粮;另一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1927年12月,斯大林又提出了“消灭富农”的口号,命令没收富农的财产并将他们放逐,不准他们加入集体公社。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问题3:仔细阅读上述情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能总结一下,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背景以及农业集体化的措施吗?
答案:
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情景3: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乌克兰大饥荒......大约有315万至718万乌克兰人死于这一事件,在推行农业集体化期间,苏共党员在乌克兰遇到了消极的和积极的抵抗,最终导致对乌克兰“富农”阶层的集体逮捕和流放,导致乌克兰本土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率下降。免于被流放的农户,因为担心被划成富农不愿耕作,其直接结果就是粮食产量暴跌。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问题4:为什么会出现情景中的这些情况?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题?
答案: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由于高压政策与农民积极性的丧失,导致苏联农业一直处于长期落后,为后来苏联衰落埋下了隐患。
问题5:从苏联农业集体化中我们能够吸取到怎样的经验?
答案:
一定要注重发展的均衡性,所有产业共同发展;
政策实施一定要符合国情。
情景1: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探究三:苏联模式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对俄罗斯万幸的是,在她经受艰难考验的年代里,领导她的是天才而且坚韧不拔的统帅约瑟夫·斯大林。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赢得了他所生活的我们这个残酷时代的敬仰。
——丘吉尔
徐志摩在西伯利亚沿途所见,“入境愈深,当地人民的苦况愈发明显”,“苏俄之招待外国名人,往往事前预备,暴长掩短,类如此也。”“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实与那天堂中间隔着一座血海,人类得渡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胡适在报纸上公开他对苏联的新认识“他们的理想也许有我们爱自由的人不能完全赞同的,但他们的意志的专笃;却是我们不能不十分顶礼佩服的。他们在此做一个空前的伟大政治新试验;他们理想,有计划,有绝对的信心,只此三项已足使我们愧死。”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问题1:上述历史人物都对苏联模式作出了自己的判断,那么你又是如何评价苏联模式的呢?试着总结一下。
答案:
积极部分: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部分: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工轻比例严重失调;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指令计划压制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问题2:请你试着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差异有哪些?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答案: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发展道路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答案:
(1)发展经济时要农轻重比例协调;
(2)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3)政府要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4)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5)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6)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7)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选择题请使用DCF课件作答,能更好的进行数据统计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中国、苏俄(苏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结合以下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 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1)材料一中“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是通过哪次革命实现的?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哪次革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该革命对中国有何影响?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体现在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立即起来学习、宣传和研究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同时,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工农劳动群众的伟大力量,因而他们开始改变对人民群众的看法,逐渐认识到要真正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必须发动广大的工农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觉醒准备了条件,成为五四运动的前奏。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3)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是指实施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何影响?
新经济政策;
在列宁的领导下,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该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4)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个模式是指什么模式?该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苏联模式;
该模式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01
学习目标
02
导学探究
03
课堂检测
04
本课小结
列宁
斯大林
1922年,成立了苏联
1921年,新经济政策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完成一五二五计划)
3.苏联模式形成
2.农业集体化
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评价:①积极②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