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1 18:4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精读引领课《村晚》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村晚》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古诗。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这首古诗展示了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借助语言支架,充分展开想象,感受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古诗理解方法,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古诗理解能力,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这些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从画面中体会童真童趣。
[教法学法]
想象联想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名句导入,激发感情
1.出示单元导语: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
引导学生朗读。
2.引导:是的,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诗香,一起走进古人的童年。
【设计意图】:通过单元导语的朗读,一方面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共情”,从而为走入古诗的画面中奠定基础。
二、朗读评价,读通诗句
1.自由朗读《村晚》。
学法指导:结合注音、注释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指2-3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反馈。
3.齐读。
三、回顾学法,读懂古诗
1.引导学生回顾理解古诗的方法。
预设:结合注释、插图,抓关键字,想象,结合资料……
2.运用以上方法先自己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大意,然后和同桌交流。
3.指名说大意,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补充。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
【设计意图】:充分考虑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加上有《古诗三首》中前两首诗的铺垫,给学生自主理解古诗的机会和自由,同时对诗意的理解只需要掌握大意即可,不需字斟句酌翻译。
四、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1.再读古诗,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学法指导:边读诗句边说一说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表达小妙招:把诗句中的景物说具体,把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说清楚。】
2.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出示分享提示:读着 ,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同时想到了 ,我从中也感受到了 。
3.分享交流,相机板书学生体会到的感情,并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4.学法总结:我们通过想画面,体会到了诗中的感情。
【设计意图】: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在想画面、悟感情,所以在这一环节可以通过搭建语言支架、提示表达技巧让学生把画面说具体、说细致,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的表达更完整、流畅,体会牧童的悠闲自得,天真可爱也在具体的描述中水到渠成。同时,通过想象描述画面不仅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是对习作要求“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一种奠基。阅读中指向写作,有效落实语言运用的核心素养。
五、拓展阅读,升华诗情
1.结合注释、译文和旁边的批注自学丛书中的《舟过安仁》《牧童》两首古诗,运用想画面、悟感情的学法,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感情。
【表达小妙招:把诗句中的景物说具体,把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说清楚。】
2.学生自学后同桌为一组,任选其中的一首互相交流、补充。
出示交流提示:读着 ,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同时想到了 ,我从中也感受到了

3.指名分享,指导把画面描述具体。
4.想着画面,有感情诵读这两首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同主题的两首古诗拓展阅读,通过语言支架在引导学生描述画面中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同时让学生更清晰地感受不同诗歌中的童真童趣,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六、师生合作,激情诵读
出示:
师:童年往事,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生:忘却不了“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悠闲自得;
生:忘却不了“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的天真聪明;
生:忘却不了“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的优哉游哉。
[作业超市]
1.从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中任选一首,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改写成一篇小短文。(还可以给自己描绘的画面配一幅插图)
【古诗改写小贴士:把诗句中的景物写具体,把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写清楚。】
2.回家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享自己的童年往事。
【设计意图】:作业根据课后习题和口语交际内容进行设计。第一题是将课堂上的“说”变成课后的“写”,听说读写结合。第二题是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的一次初步体验,体现单元主题活动的统整性。
[板书预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参加“榆林市第二届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竞赛”的一节现场抽题赛讲课。现就本次赛讲作以下几点总结反思:
1.现场抽题,两小时备课,然后开始讲课,这本身就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考察。除语文教科书和主题丛书外,在没有任何参考书和网络资源可供借鉴的情况下,一方面,教师要在平时有积淀;另一方面,吃透赛讲教材范围中的每一课也尤其重要。每一篇课文在教材中的位置、所属的单元主题、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可链接的文本资源、课后的习题等都要细致揣摩。
2.环节设计要清晰明了,且由浅入深,这样自己才能讲得清,听者才能听得明。
3.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沉入文本中,感受其中的美。这样,学生在分享交流时教师自己才不会游离在文本之外进行评价。
4.旧课新上得按照“旧”的逻辑来,也要上出自己的新意来。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一方面要考虑他们对文本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有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有“新”收获。
5.在具体的文本解读中深刻领会“语文主题学习”中“一课一得”的理念,一节课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想讲。抓住语文要素,将其细化到本节课中,抽丝剥茧,层层深入。
6.最重要的一点,在“双减”背景下,作业布置体现的是教师对课堂和课后的协调连接能力。所以,“作业布置”这一环节不仅一定要有,而且得体现“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实践性以及与课堂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