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故乡明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月是故乡明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1 18:4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感受“诗中月”
1.配乐诵读,感受诗中“月”。
(配乐响起)同学们,每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时,心中一定也会引起无限遐想,而古人望月亦是如此。(出示《月夜忆舍弟》,生读。)
2.板书课题。
是呀,从古至今,人们常用“月"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季羡林先生笔下的抒情散文《月是故乡明》(板书课题)。
3 作者简介。
简介季羡林生平,知道他一生漂泊,思念故乡。引读文中第5自然段的句子:“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季先生背井离乡四十载,发出了“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设计意图:积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吟诵含有“月”的经典诗句导入,感知“月”这一意象。进而了解作者生平,为学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巧铺垫。
二、回忆往事,走近“思乡月”
1.初读感知,预习检测。(1)默读课文,要求:
读一读: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是对“月是故乡明"的阐释
想一想: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
(2)检测字词读音。出示:
徘徊篝火 萌动 无垠 点缀 澄激 旖旎 瑞士
烟波浩渺 莱芒湖 巍峨雄奇 碧波万顷 燕园胜地
重点指导读音:旖旎、燕(多音字)。
(3)初读课文,解“题意”。
过渡:季羡林先生离乡四十载,发出了“月是故乡明”的感慨,那么文中哪句话是对“月是故乡明”的阐释
自读第1自然段,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第1自然段的作用。合作交流,忆往事。
②一想: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
②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两个方面 概括事例 内心感受
童年趣事
成年经历
③全班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2.借助表格,理文意。
点拨: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概括事例的方法,适时出示: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世界各地、朗润园等词语。
设计意图:紧扣“课文导学”,借助表格支架,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主要事件及人物内心感受这条主线,教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三、品读体会,走进“故乡月”
1.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已是人生暮年,但他回忆起童年在故乡的往事仍然记忆犹新,他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童年的往事。
2.出示课文第2~4自然段内容。
(1)配乐齐读。
(2)引导想象体会: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在作者内心是美好的、快乐的、有趣的。如果你就是作者,此时就坐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那烟波浩渺的苇坑边,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3)同桌之间交流,并指名汇报。
3.追问: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可为什么要写这些童年趣事呢
预设:因为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月亮来写的,都与月亮有关。通过回忆这些往事,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4.披文人情: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2~4 自然段,读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5.小结:作者借一些典型的往事,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品读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去体会情感,与文本的表达特点相契合,同时指导感情朗读,升华了情感体验。
四、细读对比,走进“他乡月”
1.过渡:同学们,作者身居他乡四十载曾经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这些月亮给他留下怎样的印象
2.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作者心中的他乡月是怎样的 为什么要写他乡月呢
3.自学汇报。
师点拨,相机指导概括他乡月的特点。根据问题二引出以下句子。(出示)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比较句子: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
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的小月亮!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对比读,谈体会。
(2)思考: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多次用“小”来形容故乡的月亮吗
(3)赛读句子:“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4.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在表达情上的作用。
小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分析,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此时内心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那就是别处的月亮再美也比不上家乡的月亮。
5.品读“燕园胜地”部分。
(1)理解“耄耋”,补充古代对不同年龄称谓的知识。
(2)感受对比手法在表达思乡之情上的作用。
(3)朗读体会。(师引读最后一段,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
(4)小结。通过学习理解课文,我们发现,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故乡的月亮,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练说。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对比的方法,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体会、对比理解当堂练说等课堂活动,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真正做到活动式引领下的课堂“深度学习"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五、实践拓展,延伸“思乡月”
作业超市: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题完成课外作业。
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搜集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诗文或图片。
2.读一读老舍的《想北平》一文思老文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写法上与本文有什么相同之处,与同学们交流。
3.课外小练笔:有许多事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请想象置身于某个情境,运用对比写法写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借助“自主选择”式的作业,拓宽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放性作业,学生乐于选择,在写作业中升华热爱故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