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抓题眼,锁定“长大”内涵
1.谈话导人,理解“长大”。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们随着时光慢慢长大,回过头时,有多少记忆被铭刻了呢?今天,我们先来聊一个话题,关于“长大”。【板书“长大”】
你觉得什么是“长大”?(学生交流)
预设:身体发育,变强变壮了;长大就变得更有担当了;长大就更懂得拼搏的意义
小结:长大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更应该是心灵上的成长,我们理解的长大.应该是:更有担当、更有责任、更显成熟、更有智慧、更有自信、更有勇气、更有毅力,可能遇到了某一件事,突然就顿悟了某一个道理;可能是遇到了某一个挫折,自己勇敢迈过了;可能是在某一个岗位上,你去坚守了;可能是看到一本书,受某一句话的启发......
2.借任务单,锁定“长大”
请同学们借助任务单,结合前面的交流,写出你认为的“长大”是指什么?
话题:(友谊、亲情、挫折、坚守、启发......
我认为的长大是指:(设计意图: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本环节抓住“长大”这个题眼来进行讨论,在不断交流中,将“长大”这个词汇不断引向广处、引向深处,让学生的思维能在讨论交流中不断活跃起来,进而去锁定自己认为的“长大”内涵,通过任务单及时聚焦话题。)
板块二寻素材,解锁“长大”历程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有某一件事情会触动自己,会让我们在某一瞬间觉得自己似乎一下子就长大了,这件事会是什么呢?(将板书补充完整:那一刻,我长大了。)
1.认真审题,明确写作的具体要求。
根据教材提出的要求,与同伴交流此次写作的几个注意点.
(1)出示写作要求,学生交流。
这次习作,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
(2)梳理具体要求:
①写自己的事,主人公是“我”自己;
②是觉得自己长大的事;
③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④写清楚事情经过;
⑤把感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写真实、具体即这件事中的触动点)
(3)在任务单上用简单一句话概括地写下觉得自己长大的一件事,也可借助课文播图帮助你简要地写下这件事。(4)生交流自己的选材,师点评引导并打开选材思路。
2.学习素材,找准事件里的触动点。
我们再看看教材14页为我们提供的三个素材,边阅读边思考:这三个素材分别找准了哪些触动点来写他们那一瞬间“长大”的感觉?(出示三个素材及所提的问题.生交流。)
(1)交流“我长大了”事件触动点:
第一个素材:妈妈眼角细微的外貌变化触动了“我”。“我”感受到妈妈的艰辛。
第二个素材:爷爷好不容易买来的球鞋触动了“我”,“我”感受到爷爷的恩情。
(前两个素材都是看到亲人的付出,因懂得感恩而瞬间“长大”。)
第三个素材:同伴的鼓励触动了“我”,“我”感受到自己由不自信到自信的变化。
(2)从这些素材提及的“触动点”,交流受到的启发.(生交流)
①要把感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写清楚;
②要写清楚自己的内心想法,心理描写要写具体:
③“那一刻”的前后,“我”的表现是有不同的。
(3)根据讲解,可结合自己的经历,在任务单上简要标注事件中的“触动点”。如有新的想法,可稍作修改。
(4)学生交流自己瞄准的“触动点”师点引导。
话题:
我认为的长大是指;
觉得自己长大的一件事;
这件事中的“触动点”是;
就是在这一瞬间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理解题目,在明确了写作要求之后聚焦写作突破点--“那一刻”,明白“那一刻”其实就是自己思想转变的一刻,即整件事中最关键的“触动点”,通过素材学习,举一反三、在学生互动交流与教师点评过程中,不断打开学生思维,从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中去感受成长的变化.)
板块三借课文,学习“长大”写法
我们通过任务单,明确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借助学过的课文,一起来学习怎么更好地写好“长大”这件事。
1.细节描写,写好“经过”
写好一件事,记住一个口诀:起因简要说,经过详细写,结果看势头,一件事的重点在于写好“经过”,我们可以借助细节描写将“经过”写精彩。
(1)出示几处细节描写
“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风擦乱了老人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老了许多。”《梅花魂》
(外貌描写,与平时的对比,写出了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动作、神态描写,反复手法,细致刻而亲的疲惫。)
2.心理描写,写好“触动”。
《梅花魂》中有对“我”的心理描写,我们来读一读“我”的心理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将墨梅图弄脏,外祖父大发脾气时,“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可见“我”内心充满的是不明就里的委屈。
当“我”真正理解外祖父的时候,“我”的内心却充满了自责与不忍:“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
①方法指导:采用“内心独白法”来写内心想法:一般常用“我想......””我心里想......”“我心里嘀咕着......”“我思索着......”等词语引出.
②延伸指导:心理描写的其他方法,如:梦幻描写法。(借助梦境、幻觉的描写来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常用如“好像看见......””似乎看...”“仿佛听到......”等.)
3.对比写法,推动情节.
《梅花魂》中关于“我”的心理变化,其是“我”长大了的表现,课文也通过对比将故事推向高潮.因此,.那么.在那之前,情况又是怎样的?因此,通过前后对比,详细写出不同表现,更能突出“长大”的内涵。
(1)请同学们借助课文的三个素材,交流“我”之前的表现可能会是什么样的.
(2)生交流,师引导并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来触发习作方法,将新知与旧知进行有效的勾连,为写作提供了更便捷、更权威的路径,教学中,突破以上三个要点,写作的难点即可迎刃面解.)
4.总结方法,重申要求经过写清楚瞬间写具体感受写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