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上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八上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8 07: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带着以下问题,快速阅读课文: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2、民主运动、内容、代表及意义。
二、三大战役的胜利:
1、三大战役的前提、时间、及意义
三、百万雄狮过大江
1、百万雄狮过大江的背景、时间、战线、战果及影响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1947年-1948年底解放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使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斗争。到1948年底,一亿左右的农民得到土地。土改工作人员把《中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壁上(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土改中分得土地面带喜悦的老贫农土改后农民生产热情高涨土改后农民用投豆方式选举新政府委员  抗战胜利后,国内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必须满足广大农民土地要求,以调动农民生产、参军、支前的积极性。   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巩固了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妇女为解放军赶做军鞋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  解放战争时期,仅华北、东北就有260万人参军。广大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看护伤员。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刘胡兰就义(油画)  刘胡兰(1932.10.8~1947.1.12),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妇救会秘书、区妇救会干事。1947年1月12日,阎锡山军队突袭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最后被敌人用铡刀残酷杀害。毛泽东为此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2、民主运动地点:
内容:
代表:国统区①台湾“二二八”武装起义②“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罢课示威游行③意义:成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反动国民党的卖国、内战和独裁政策学生们写在电车上的反美暴行标语1946年12月24日晚,北平发生2名美兵强奸北大女生沈崇事件,引发大规模反美运动。“美军滚出去!”“沈崇事件”台湾“二二八”武装起义(1947年2月28日)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1947年10月,国民党统治区12城市学生举行“反内战、反饥饿、反暴行罢课大游行”。昆明学生爱国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两条战线1.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英勇
作战,形成第一条战线;2.国统区人民掀起反卖国、反独裁、反内战的民主运
动,配合着人民解放战争,成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二条战线。解放战争分为三个时期:
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接下来比较一下三大战役打响前的兵力.
  如果你是我军的高级
指挥员,先打那场战役?辽沈战役
国军55万 共军70万平津战役
国军50万 共军20万淮海战役
国军80万 共军60万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会议辽沈战役  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首指东北战场。这是因为:第一,在地区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105万:55万);第二,东北国民党军被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大城市,所占地区狭小,军需补给困难,是撤是守,举棋不定;第三,东北地区是全国重工业最发达地区和最大产粮区,解放东北,可以东北工业支援全国战争;第四,歼灭东北国民党军,东北解放军可挥师入关,有利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林彪高岗陈云张闻天吕正操二、三大战役的胜利前提:时间:1948年,解放军已发展到280万人,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决策1948年9月—1949年1月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作战方针,先打锦州,以截断东北敌人退路,形成“关门打狗”局面。(1).辽沈战役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第一阶段 夺取锦州,封闭东北国民党军。第二阶段 会战辽西,歼灭廖耀湘兵团。第三阶段 攻占沈阳,解放全东北。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在辽沈战役前线罗荣桓刘亚楼林彪辽沈战役概况:①时间:1948年9月—11月②战果:③意义: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使革命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辽沈战役纪念馆  原辽沈战役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1988年重建新馆。新馆坐落在锦州市区北部青松翠柏掩映的辽沈战役烈士陵园,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8600平方米。在展厅正面建有一座中国特色的牌坊式的凯旋门。馆内建有全景画馆,用绘画再现锦州攻坚战的全景。各展厅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现代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珍贵的历史实物和照片。淮海战役总前委(2).淮海战役总前委是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统筹前后方一切事宜的最高机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淮海战役
(1948.11.6~1949.1.10)  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第一阶段 碾庄歼灭黄百韬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黄百韬。第二阶段 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歼灭敌黄维兵团,生俘兵团司令黄维。第三阶段 永城东北陈官庄围歼敌杜聿明集团,生俘,击毙邱清泉。国民党徐州守敌狼狈逃窜  解放军先在徐州以东的碾[niǎn]庄地区歼敌10万余人,后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又歼敌一个兵团。徐州“剿共”副总司令杜聿[yù]明部被合围在陈官庄一带。解放军于1949年1月,向拒不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兵团司令邱清泉被打死,杜聿明被俘。支援前线的民工小车队民工大车运输队为解放军运送军需物资民工组成担架队帮助运送伤员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淮海战役纪念馆  淮海战役纪念馆与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同时兴建,1965年落成开放。馆标由陈毅元帅题写。淮海战役共歼灭敌军55万余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纪念军功章淮海战役概况:时间:
中心:
指挥:
战果:
意义:1948年11月—1949年1月徐州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歼灭敌军55余万人平津战役司令部(3).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司令部即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在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药王庙东大街2号。1984年旧址按原貌修复,并辟作“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一陈列馆”。原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肖劲光为陈列馆题写馆名。
  当淮海战役正在进行时,1948年11月底,中央军委决定发动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80万人挥师入关,同华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一起,迅速把敌人分割包围在张家口、北平、塘沽一线的5个孤立据点上。平津战役总前委成员  解放军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先后攻克了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塘沽。指挥平津战役的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华北野战军司令员聂荣臻在平津前线司令部。聂荣臻林彪罗荣桓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的战略性决战。第一阶段 分割包围,切断退路。第二阶段 各个歼灭被围国民党守军。第三阶段 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
1895.6.27~1974.4.19
山西临漪(今属万荣)人邓宝珊[shān]
1894~1968
甘肃天水人  中共中央为了保护文化古都北平,决定力争以和平方式接管。经多方努力,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人民解放军提出条件,并派副总司令邓宝珊到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谈判。1月20日达成和平解放北平协议。平津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概况时间:
部队:
战术:
战果:
意义: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军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三 大 战 役 情 况 汇 总 表三、百万雄狮过大江背景:
时间:
战线:
战果:三大战役过后,国民党再一次玩弄和平阴谋,双方代表达成《国内和平协定》,国民党拒绝签字,“和平”阴谋破产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分三路强渡长江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城,占领总统府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双方于4月15日拟订《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国共双方谈判代表在北平举行会谈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瑶岗村,原为清末一五品官宅第。1986年7月,安徽省政府批准渡江战役旧址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江 阴湖 口南 京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毛泽东在北平阅读南京解放捷报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1927.4.18~1949.4.23  南京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的解放,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钟山:指南京剩勇:指渡江战役后的人民解放军霸王:指项羽武汉解放(1949年5月16日)上海解放(1949年5月27日)  南京解放之后,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乘胜追击穷寇,先后解放了太原、杭州、武汉、西安、南昌、上海、福州、兰州等城市。8月和9月,还先后和平解放了湖南和新疆。至此,全国大陆已基本解放。国民党政权崩溃、灭亡的原因1.国民党不顾人民的和平愿望,挑起全面内战,违背人民意愿;2.国民党政府对人民进行残酷经济掠夺;3.国民党政府对外出卖主权,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遭到各民
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反对。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1.中共中央改变土地政策的决定
2.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及其意义
3.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及其意义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1.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同国民党军战略决战
2.辽沈战役
3.淮海战役
4.平津战役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三大战役
的胜利1.国民党反动派“和平”阴谋的破产
2.毛泽东、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3.渡江战役
4.国民党在大陆反动统治的覆灭
5.全国大陆的基本解放百万雄师
过大江课堂小结1.电影《大决战》有三部,即①《辽沈战役》篇,②《平津战役》篇,③《淮海战役》篇。请你按战役打响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毛泽东经常不顾疲劳,彻夜不眠地工作。在他屋里那张旧写字台上,为前线起草的指示、电文竟达190份之多,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对此,周恩来感慨道:“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这里“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BC3.“激战黑土地,解放大东北”的战役是
( )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4.在那场战略决战中,蒋介石80万“精锐之师”,仅65天之内就覆灭了55万余人。万里之外的斯大林在记事本上这样写道:“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那场战略决战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BB5.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直接相关?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人民解放战争中直逼南京、武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
A.粉碎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CC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毛泽东为庆祝一次重要战役胜利而作,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 郝学史同学在学校举办纪念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三张图片,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发起进攻》、《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如果给这个小栏目定一个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 A.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
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D.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DD9.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由弱变强,短短三年就打败了国民党,其主要原因是 ( )
A.毛泽东懂军事,蒋介石不懂军事
B.解放军作战勇敢
C.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D.国民党指挥失当
10.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
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 )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共“一大”召开?
C.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D.蒋家王朝的灭亡? CB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