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了解他人童年故事的同时,反观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围绕当时的感受详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然后聚焦本次习作的重点”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再反复修改的基础上,让习作趋于完善。
习作误区
1.事例选择应该谨慎,不要被“难忘的一件事”、“感动的一件事”、“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所左右,同是写事类文章但是侧重点不一样,所要传递的核心内容也不一样。以往记事类文章只要求写清楚事情起因、经过、结果,但是本次习作侧重于用细腻的笔触写好“那一刻”,那一刻的感受,那一刻的举措。
2.本次习作中要有“我的”感受,所写事例必须是真实的。虚构内容、杜撰的情景不能出现。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说“那一刻”
1. 同学们,本次习作的关键字是“那一刻”、“长大”,长大虽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是总有那么一刻,让你突然顿悟、突然懂事。唯有如此,才能长大;否则,永远是父母眼中的“小小孩”,永远长不大。
2. 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哪一个瞬间让你有了新的想法,新的顿悟,让你学会和过去的那个自己告别。
3. 预设:
(1)关于本人的:因为某件事自己有自信了、自己有胆量了、自己有想法了、自己能独立了等等。
(2)关于父母的:学会体谅父母、学会为父母做一些事、懂得为父母分担。
(3)关于他人的:得到老师的肯定,得到陌生人的夸奖,得到他人的正确点拨等等。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归归类,找找事,表表情。孩子们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帮其确定所选事例是否有价值,值得去写。
二.择“那一刻”
1. 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对自己脑海中留存的事例进行枚举,但是我们现在要对现有事例进行筛选,哪些事例有写的价值,能凸显本次习作要求,能诠释“那一刻的感受。
2. 指名分享。
3. 刚才大家提及的事例都是比较笼统的,有的事例可能需要我们用“慢镜头”将过程再现,不要急于落在“我长大了”这几个字上。为了进一步将“那一刻”的感受写清楚,我们的落脚点应该在哪里?
4. 指名说。对,重点写清楚那一刻你的所做,所见,所思。
三.读“那一刻”
1. 让我们一起回忆课文所学,走进《梅花魂》一课,想想看:外祖父是如何珍爱墨梅图的?
2. 出示相关语句: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3. 在这段话中,作者具体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传递外祖父当时的感受。语言描写中,作者采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外祖父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又借助“刮”、“抹净”等表示动作的字眼来凸显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那一刻作者才真正地感受到外祖父的思乡之情。这种细腻的描写最能抓住读者的心,也最能打动读者的心。
4. 我们再来读一读《月是故乡明》,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5. 出示句子: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6. 以上文字让你感受到什么?汇报。
7.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故乡“月亮”之美,排比句言语优美,情感真挚。也是在这一刻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思“那一刻”
1. 那么,请大家构思一下“那一刻”的事例你该如何来写?具体要求是什么?
A. 首先要写具体,要详尽地再现过程。
B. 其次事例要真实。
2. 唯有真实的事例才能打动心扉。让我们走进《你好,李焕英》,这部影片之所以打动观众主要是真实的,根据真实的事例改编的。
3. 说一说,影片当中最能打动你的场景。
4. 交流汇报。
五.润“那一刻”
1. 我们的习作都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文学作品主要再现的是作者形象思维的活动,这一直观感受需要用书面的、优美的、流畅的文笔呈现。例如《祖父的园子》充满自由和诗意的语句。
2.课件出示: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2. 园子里极为普通的事物,在作者的眼里变得那么金贵、那么闪耀、那么容易让人心动,你发现作者的写作密码了吗?
3. 指名说。
4. 对,作者虽然写的是昆虫,但是每一种昆虫都有能区别其余昆虫的特点,每一种昆虫的颜色、形状都是那般逼真。有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形象极了。更为巧妙的是:作者写蜜蜂时高明的描写——“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作者没有直接写蜜蜂吃饱了或者蜜蜂很胖,而是借助形象的比喻句来凸显,这也是侧面描写的巧妙所在。
5. 其实,用独具特色的手法来润色自己的语言有很多方式,具体使用哪一种修辞或者哪一种表达,要因需而定。希望咱们班的孩子能借助恰当的表达手法来揭示主题“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学反思
1. 在执教本次习作时,我进一步帮助学生搭建桥梁。这个“桥梁”一定是本次习作最为需要的,而非“习作”需要的。习作构思,布局谋篇是完成任何一篇文章所要熟知的,而本次习作区别于其他习作的支架是什么?这应该是搭建桥梁的意义所在。于是我打算从 “说那一刻”、“择那一刻”、“读那一刻”、“思那一刻”、“润那一刻”这“五步台阶”来落实,告知孩子写清楚“那一刻”的感受最为重要。
2. 在设计本次习作时,我重点将课文范例《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部分段落与主题同例电影《你好,李焕英》引入。其目的让学生学表达、用表达,从而体会习作要追求“真实”,真实应该是习作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