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31 17:04:59

文档简介

高三生物学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AAD 6-10 CDCAC 11-15 DAADA 16-20 DCDBD
二非选择题
21(12 分)(1)物种组成 水平
(2)高(大) 生态交错区环境条件更复杂,能生长不同类型的植物(1 分),从而为更多种类的
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1分)。 速度和方向(2 分,答全给分)
(3)消费者 促进物种循环和能量流动(2 分)
食草鱼摄入的食物中纤维素含量较高,不易消化吸收,能量随粪便排出的比例较大。(2 分)
22.(10 分)(1)NADP+/NADPH、ATP、磷脂(答出两个即可)
(2)95%的酒精 脂溶性
(3)先升高后降低 氮肥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细胞易失水过多而死亡(或出现烧苗现象),
抑制了幼苗的生长
(4)浓度梯度 相同且适宜 表观光合速率 表观光合速率达最大时对应的最小氮肥浓度
23.(12 分) (1)24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2)非同源染色体 若基因 R 与基因 T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则 F2 中应只出现三种表型
(3)T 3/4
(4) 让基因型分别为 Tt 与 tt 的小麦进行正反交,观察统计子代性状及比例 (2分)
基因型为 Tt 的小麦作父本时,子代中抗病:不抗病=1:4, (1 分)
基因型为 Tt 的小麦作母本时,子代中中抗病:不抗病=1:1(1 分)
遗传图解:共 2 分(亲本基因型和表型共 1 分,子代基因型表型及比例共 1 分),
亲本 抗倒伏中抗病 不抗倒伏不抗病
父本 母本
RrTt x rrtt
配子 RT Rt rT rt rt
RtTt Rrtt rrTt rrtt
子代 抗倒伏 抗倒伏 不抗倒伏 不抗倒伏
中抗病 不抗病 中抗病 不抗病
1 4 1 4
高三生物学科 答案 第 1页(共 2页)
{#{QQABZYaUogAgABBAABhCEQWKCAMQkBEACKoGhBAEoAABARNABAA=}#}
24.(13 分)
(1) 两种引物分别与两条模板链 3'端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 5' PvitⅡ、EcoRI(顺序可换)
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自身环化和反向连接(2分) T4DNA 连接酶
(2) 3
(3) 繁殖速度快,培养成本低 (遗传物质较少,结构简单等合理即可) Ca2+ 表达载体
(4)ACD(2 分)
25. (13 分)
(1)灌胃等量葡萄糖溶液 阳性 排除实验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假阴性
(2)(4分)坐标轴及单位 1 分,组 1、组 2 和组 5 的柱形图全对各 1 分
(3)神经-体液 AB(2分)
(4)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
促进 GLUT4 基因的表达(1分),促进含 GLUT4 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1 分),从而促进葡萄糖的
吸收和利用
高三生物学科 答案 第 2页(共 2页)
{#{QQABZYaUogAgABBAABhCEQWKCAMQkBEACKoGhBAEoAABARNABAA=}#}绝密★考试结束前
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生物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 考场号、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 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措施违背生态学原理或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杭州亚运村产生的生活污水可为净化系统中的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B.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
C.在重要水生生物产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处建立自然保护区
D. 用废旧矿泉水瓶制作红毯,有利于减轻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
2.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蔗糖常在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合成
B.神经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都可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C.细胞中的胆固醇、磷脂和维生素都属于脂质
D. HIV 病毒和肺炎链球菌两种病原体中都含有逆转录酶
3. 下列关于细胞器及细胞器之间结构与功能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内既可产生 ATP , 也会消耗 ATP
B. T2 噬菌体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出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C. 抗体的合成、分泌过程体现了核糖体与内质网在膜结构上的联系
D.乳酸菌无具膜细胞器,但其需氧呼吸时需要膜结构的参与
4.选育高产、优质的菌种是发酵工程的前提条件,下列不属于发酵工程选育菌种的条件的是( )
A.发酵产物需从菌中破碎分离
B. 菌种对环境应没有明显或潜在的伤害
C. 菌种遗传特性和生产能力稳定
D.能利用充足且廉价的培养基原料
5. 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高增殖能力和保持休眠状态的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造血干细胞分化为不同种类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选择性改变
B. 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周期性,且绝大多数造血干细胞处于分裂期
C. 休眠状态的造血干细胞内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均处于停止状态
D.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不同细胞内,细胞器的功能一般不发生改变
6.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了杂草、灌木及小型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将形成森林
B. 群落演替过程中净生产量和生物量均持续增加
高三生物学科 试题 第1页(共8页)
C. 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
D. 由于灌木丛较高,灌木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的利用率下降
7.呼气实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常用的方法,用 C标记的尿素胶囊,吞服之后被幽门螺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产生 NH 和CO ,然后通过呼气试验检测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存在 C,从而达到对幽门螺杆菌检测的目的。该实验与没有幽门螺杆菌存在条件下相比,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 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幽门螺杆菌核糖体合成脲酶所需 ATP来自幽门螺杆菌自身,而不是来自胃黏膜细胞
B. 脲酶的活性可用单位质量的酶在单位时间内催化分解尿素的量来表示
C.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NH 可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同时也会导致人“口气”重
D. 与没有幽门螺杆菌存在条件下相比,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 倍,说明脲酶具有高效性
8.哺乳动物的精子需在培养液中培养后才能与卵细胞完成受精,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方可移植到母体子宫中,下列关于精子培养及胚胎细胞培养叙述正确的是 ( )
A.精子通常在一定培养液中于 37℃、5% CO 条件下获得能量后再进行体外受精
B.哺乳动物体外受精后的早期胚胎培养不需要外界提供营养物质
C.培养动物胚胎细胞的时候既需要氧气也需要二氧化碳
D.动物胚胎培养液中需加入经高温灭菌的动物血清
9.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建立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如图3(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
下列关于吹绵蚧种群的数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吹绵蚧种群数量低于 m或大于p时种群数量都会下降
B.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 m~n之间时,种群数量会下降并稳定于m点
C.图中m、n、p是吹绵蚧种群数量的稳定点,果园生产中要严防超过 n点
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吹绵蚧数量也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10 、 11题
海带是常见食物。海带中含有植物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等激素, 为研究植物激素对海带生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开展了系列实验,下图为海带中IAA 和ABA 与海带生长变化的关系。
高三生物学科 试题 第2页(共8页)
10. 据图中信息分析,下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海带月增长率与IAA 含量呈 “正相关”
B. 海带在后期生长缓慢,原因可能是 IAA 含量降低,ABA含量增高
C. 已知海带成熟区段各部位ABA的分布无显著差异,则其在成熟区段中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
D. 两种激素含量的变化对海带长度的影响小于对宽度的影响
11. 为得到大量优质海带,开展海带的组织培养,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可取海带的叶状体基部切块作为外植体,培养基通常需加入天然植物激素
B. 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生成苗的过程中经历了细胞分化,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 组培接种前,可用50%的酒精对操作台进行消毒
D. 试管苗移栽阶段通常需浇灌稀释的MS或其他营养液
12.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因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而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发现使得 mRNA疫苗成为可能。下列关于 mR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接种DNA 疫苗相比,接种RNA疫苗起效更快
B. 提纯病毒相关抗原的 mRNA,直接将其注入人体即可诱发免疫反应
C. 病毒RNA可直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D. 相比灭活疫苗,注射 mRNA 疫苗产生的抗体种类较多
13.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Bt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得到抗虫棉,但一段时间种植后发现其抗虫效果减弱,为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以下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可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
B. 转入多种抗虫基因能提高抗虫持久性,因为棉铃虫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C. 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敏感型棉铃虫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
D. 提高 Bt基因的表达量,可降低抗虫棉种植区棉铃虫的种群密度
14. 蔗糖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为植物细胞提供营养、能量并维持一定的渗透压,如图为蔗糖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种转运蛋白可转运多种物质,一种物质只能由一种转运蛋白转运
B.结构①和②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载体且均具有催化作用
C. H 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转运,蔗糖进细胞的方式是易化扩散
D. 该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浓度偏高)中会发生质壁分离也会发生自动复原
15.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B对b及D对d均为完全显性。选择其中两个个体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 中出现2种表型、6种基因型。下列亲本组合正确的是( )
A. 图1和图2 B. 图2和图3 C. 图2和图4 D. 图3和图4
高三生物学科 试题 第 3页(共8页)
16. 科研工作者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 P、 S、 H 和 C对噬菌体以及大肠杆菌成分做了如下标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噬菌体成分 用 S 标记 未标记 用 C标记
大肠杆菌成分 用 P标记 用 H标记 未标记
A.第一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中含有 P的和 S的噬菌体分别占总数的100%、0
B.第二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存在的氢元素是 H
C.第三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DNA中不一定含有 C
D.第三组实验经过适宜时间培养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阅读下面资料, 回答 17、18题
研究表明,抑郁症与BDNF 基因甲基化水平及外周血中 BDNF mRNA 含量变化等有关。 左图为DNA 甲基化机理图, 右图为 BDNF 基因表达及调控过程。
17.根据左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中的甲基胞嘧啶不能与鸟嘌呤配对
B. DNA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C. DNA 甲基化可能阻碍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D. DNA 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不需与 DNA 结合
18. miRNA-195 是 miRNA 中一种, miRNA 是小鼠细胞中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 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 miRNA,可导致细胞中与之互补的 mRNA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miRNA 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 mRNA B. miRNA 能特异性的影响基因的表达
C. 不同miRNA 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D. miRNA的产生与细胞的分化无关
19. 右图为某一段神经纤维在受到适当强度的刺激后某一时刻的电位情况。下列正确的是( )
A. d所对应的神经纤维膜外的 Na 浓度低于膜内
B.最先接受刺激的部位为B点, 同时向A 和C方向传导
C. fg段对应的神经纤维膜正在发生Na 内流
D.记录该电位的电表的电极均接于神经纤维膜外
高三生物学科 试题 第 4页(共8页)
20. 某研究者用某二倍体动物细胞为材料进行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据图1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判断,该细胞属于图2中类型c 的细胞
B. 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且不含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C. 图2中细胞类型e为精细胞或卵细胞,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体现了基因重组
D. 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 大题,共60分)
21.(12分)某湿地生态区的浅水区(间歇性搁水区)是深水区群落与沼泽地群落的生态交错区域。沉水植物、浮叶植物主要分布在深水区,沼泽化草甸主要分布在沼泽地,在浅水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沼泽化的草甸镶嵌分布。生态交错区物种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在生态交错区常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共有的一些物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物种。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深水区群落与沼泽地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可通过物种丰富度反应群落的该特征。浅水区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 ▲ 结构。
(2)生态交错区域是多种要素的联合作用和转换区,生活在生态交错区域中的动物与两个邻近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 ▲ 。与相邻群落相比,生态交错区域中物种的数目增大,原因是 ▲ 。湿地生态区除了少数低洼地存有少量自然植被,湖岸常种有灌木和乔木,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 ▲ 。
(3)生态交错区域的食草鱼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与肉食性鱼类相比,食草鱼的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值较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 。
22.(10分)为研究不同氮磷配比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人员设置了5个处理组(氮磷质量比分别为2:6、3:5、4:4、5:3、6:2),适宜条件下, 一段时间后对各处理的马尾松幼苗株高增长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
宜三生物学科 试题第5页(共8页)
处理(氮磷比) 株高增长量/cm 总生物量/g 叶绿素 a+b含量/g 净光合速[umol/(m2. s)]
T1(2:6) 3.67 3.33 2.11 4.53
T2(3:5) 3.83 3.41 2.21 4.71
T3(4:4) 4.25 3.63 2.36 4.89
T4(5:3) 5.41 4 2.60 5.59
T5(6:2) 5.12 3.74 2.32 5.28
(注:表格中的数据均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且为相对值)
(1)氮和磷可以参与形成植物细胞中多种重要的有机物,在代谢过程和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请写出参与光合作用过程的两种含磷的有机化物 ▲ 。
(2)测量马尾松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时,常用 ▲ 将它们从叶绿体中提取出来,原理是叶绿素是 类 ▲ 性质的物质, 易溶于该试剂。
(3)分析表格数据,幼苗株高增长量、总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随氮磷比的增大均呈现 ▲ 的变化趋势。这也表明在马尾松幼苗培育过程中,适当提高 ▲ (填“氮肥”或“磷肥”)施用量能够促进其生长,且能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若肥料施用过多反而会抑制幼苗的生长,原因是 ▲ 。
(4)欲继续探究氮肥的最佳施用量(最适宜浓度),可设置 系列 ▲ 的氮肥组别,在其余条件 ▲ 的情况下,测量植株的 ▲ (填“真正光合速率”或“表观光合速率”)。当出现 ▲ 即为氮肥的最佳施用量。
23. (12分)土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自花传粉植物,其染色体组为 AABB(每个字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共含有 48条染色体,其中A、B不同源)。抗早基因R 对不抗旱基因r为完全显性,抗条锈病基因T对不抗条锈病基因t为不完全显性。抗旱不抗病纯合和不抗旱强抗病纯合子杂交得到 F ,F 自交获得 F ,F 的性状及比例为抗旱强抗病:抗旱中抗病:抗旱不抗病:不抗旱强抗病:不抗旱中抗病:不抗旱不抗病=3:15:12:1:5:4。不考虑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对土豆基因组进行测序需测定 ▲ 条染色体的遗传信息,t基因与T基因的根本区别是 ▲ 。
(2)基因R/r与基因T/t位于 ▲ (填“ 对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 。
(3)为了解释上述遗传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假说:T、t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雌配子正常,含 基因的雄配子有 定的致死率,致死率为 ▲ 。
(4)①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以上假说,并预测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只考虑T基因控制的性状)。
实验设计思路: ▲ 。
预测结果及结论: ▲ 。
②若假说正确、请利用测交实验验证(2)和该假说,并绘出遗传图解(要求:标出父本、母本)。
24.(13分)某病毒对动物养殖业危害十分严重。我国学者拟以该病毒外壳蛋白A为抗原来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期快速检测该病毒,图1为其主要技术路线,图2为A基因和载体及有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基因A为0.98kb。
高三生物学科 试题 第6页(共8页)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构建重组载体,需先设计引物,通过PCR特异性扩增A基因。用于扩增A基因的引物需满足的条件是 ▲ 、为使PCR产物能被限制酶切割,需在引物的 ▲ 端(3’或5’)添加相应的限制酶识别序列,由图可知在A基因的两端应添加 ▲ 和 ▲ 两种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这样就方便后面用这两种限制酶进行酶切,相比用同一种酶,该方法的优点在于 ▲ (答出 2点) 。 经过这两种酶酶切的A基因和载体连接时,可选用 ▲ (填“E. coliDNA连接酶”或“T4DNA连接酶”)
(2)将转化后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随机挑取单菌落(分别编号为1、2、3、4)培养并提取质粒,用(1)中选用的两种限制酶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经电泳分离,结果如图3,可知 ▲ 号菌落的质粒很可能是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3)基因工程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其具有 ▲ 等优点。 般需用 ▲ 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以便将重组质粒导入其中。由图1可知,该转基因工程菌中的重组质粒是▲ (填“克隆载体”或“表达载体”)
(4)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哪几项( )
A.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前, 已免疫的脾细胞需要通过原代培养扩大细胞数量。
高三生物学科 试题 第7页(共8页)
B.单克隆抗体筛选中,将抗体与该病毒外壳蛋白进行杂交,其目的是通过抗体检测呈阳性来获得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进行酶切产物电泳时,加样孔一端朝向正极。
D.停止电泳后用0.1%的亚甲基蓝溶液对凝胶进行染色,染料使用后按规定灭菌后再废弃。
25. (13分)罗格列酮和格列奇特是常见的降糖药物,主要机制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但长期服用会导致肝、肾等器官功能损伤。有研究表明荔枝核皂苷也具有降糖作用,为研究其作用机制,科研人员以正常大鼠和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为对象,分别对各组大鼠灌喂给药,2h后测定血糖和胰岛素含量。实验分组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研究对象 处理方式 血糖(mmol/L) 胰岛素(mmol/L)
1 正常大鼠 4.3 121
2 模型大鼠 葡萄糖 6.6 264
3 模型大鼠 葡萄糖+罗格列酮 4.2 133
4 模型大鼠 葡萄糖+格列奇特 4.1 245
5 模型大鼠 葡萄糖+荔枝核皂苷 5.2 156
(1)在上述分组中,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正常组大鼠灌胃的处理方法是 ▲ 。其中3、4组为 ▲ 对照组,其作用是 ▲ 。
(2)根据上表信息,绘制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实验结果柱形图
(3)机体血糖的调节方式为 ▲ ,分析上表实验结果,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通过服用以下哪些药物进行治疗( )
A. 罗格列酮 B.荔枝核皂苷 C. 格列奇特 D.以上三种都可
(4)下图为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的机制示意图。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GLUT4对胰岛素敏感。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 ▲ ,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研究表明荔枝核皂苷能改变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从而影响血糖浓度。请结合图尝试解释荔枝核皂苷降血糖的原因可能有 ▲
高三生物学科 试题 第 8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