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音乐之声(节选)(练)-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音乐之声(节选)(练)-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7 14: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戏剧见人生
第16课 音乐之声(节选)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笨拙(zhuō) 提防(dí) 惟妙惟肖(xiào)
B.伫(zhù)立 祈祷(qí) 顶礼膜(mó)拜
C.哂笑(shěn) 允许(rǔn) 既往不咎(jiù)
D.冗杂(rǒng) 膝盖(xī) 果实累累(lě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烦躁 推崇 心旷神怡 意想天开
B.踌躇 媲美 谈笑风声 张皇失措
C.峥嵘 阴霾 通宵达旦 应接不暇
D.和煦 缜密 人才倍出 眼花缭乱
二、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姥家门前唱大戏
顾振威
姥姥是个戏迷,只要听到我们公社有唱戏的,三里五里她去听,十里八里她也去听。
姥姥住的村庄是个只有四百多人的小村子,在我的记忆里,姥姥的村子只唱过一场戏。
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姥姥让舅舅拉着架子车请我们去听戏。父亲要忙农活脱不开身,在我的撺掇下,母亲坐在舅舅拉的架子车上,去姥姥家听戏。
戏台就搭在姥姥家门前的空地上,我和母亲刚吃过晚饭,锣鼓家伙就“当当咚咚”地响起来了。跑出院子一看,晚饭前还空空如也的场地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急得大哭起来。姥姥一脸慈祥地说,在你们吃饭时,我早把家里的小板凳搬到戏场了。姥家门前唱大戏,哪能让我的小外孙听不成戏呢?
终于开戏了,我被戏台上的人物深深吸引住了,聚精会神地听着戏。母亲趴在我耳边小声说,你在这听戏,千万别乱跑,我回家去找你姥姥。
母亲站起来走了,我哭着撵上母亲,母亲只好拉着我的手,回到姥姥家里。
如豆的煤油灯光下,我吃惊地看到姥姥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沉重的石磨。汗水像小溪一样在她身上流淌着。
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姥姥一只手扶着磨棍,一只手擦着脸上的汗,乐呵呵地说,你们好不容易才来一趟,我总得让你们吃上好面吧?
母亲知道为了给姥爷看病,姥姥卖光了家里的小麦,就问姥姥,咱家里不是没有小麦了吗?
没小麦,我不会借吗?在村里我人缘最好,到谁家去借,谁不借给我呢?姥姥一脸自豪地说。
咱俩一块推吧,磨太沉了。母亲说着就抓起地上的磨棍。
你是来听戏的,哪能让你掏苦力呢?姥姥说着就放下磨棍,像是轰赶小鸡一样把我和母亲轰出了院子。
在我8岁那年的暑假,我不但在姥姥家听到了大戏,还吃上了让我唇齿留香的凉面条打鸡蛋。母亲曾多次内疚地对我说,为了让咱们吃上用小麦磨的好面,你姥姥借了人家二十多斤小麦,直到两年后土地包产到户了她才把小麦还清。
姥姥是个戏迷,可那年在她家门前唱的大戏她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没听成。就是那一场戏,让童年时代的我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醇浓的亲情。姥姥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我们,她坟前那经细如手指的的柳树,已经有碗口粗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3.请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4.选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5.读完选文后,你有怎样的人生感受?(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笨拙(zhuō) 提防(dí) 惟妙惟肖(xiào)
B.伫(zhù)立 祈祷(qí) 顶礼膜(mó)拜
C.哂笑(shěn) 允许(rǔn) 既往不咎(jiù)
D.冗杂(rǒng) 膝盖(xī) 果实累累(lěi)
【答案】B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烦躁 推崇 心旷神怡 意想天开
B.踌躇 媲美 谈笑风声 张皇失措
C.峥嵘 阴霾 通宵达旦 应接不暇
D.和煦 缜密 人才倍出 眼花缭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形近字、易错字。A项:异想天开B项:谈笑风生D项:人才辈出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姥家门前唱大戏
顾振威
姥姥是个戏迷,只要听到我们公社有唱戏的,三里五里她去听,十里八里她也去听。
姥姥住的村庄是个只有四百多人的小村子,在我的记忆里,姥姥的村子只唱过一场戏。
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姥姥让舅舅拉着架子车请我们去听戏。父亲要忙农活脱不开身,在我的撺掇下,母亲坐在舅舅拉的架子车上,去姥姥家听戏。
戏台就搭在姥姥家门前的空地上,我和母亲刚吃过晚饭,锣鼓家伙就“当当咚咚”地响起来了。跑出院子一看,晚饭前还空空如也的场地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急得大哭起来。姥姥一脸慈祥地说,在你们吃饭时,我早把家里的小板凳搬到戏场了。姥家门前唱大戏,哪能让我的小外孙听不成戏呢?
终于开戏了,我被戏台上的人物深深吸引住了,聚精会神地听着戏。母亲趴在我耳边小声说,你在这听戏,千万别乱跑,我回家去找你姥姥。
母亲站起来走了,我哭着撵上母亲,母亲只好拉着我的手,回到姥姥家里。
如豆的煤油灯光下,我吃惊地看到姥姥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沉重的石磨。汗水像小溪一样在她身上流淌着。
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姥姥一只手扶着磨棍,一只手擦着脸上的汗,乐呵呵地说,你们好不容易才来一趟,我总得让你们吃上好面吧?
母亲知道为了给姥爷看病,姥姥卖光了家里的小麦,就问姥姥,咱家里不是没有小麦了吗?
没小麦,我不会借吗?在村里我人缘最好,到谁家去借,谁不借给我呢?姥姥一脸自豪地说。
咱俩一块推吧,磨太沉了。母亲说着就抓起地上的磨棍。
你是来听戏的,哪能让你掏苦力呢?姥姥说着就放下磨棍,像是轰赶小鸡一样把我和母亲轰出了院子。
在我8岁那年的暑假,我不但在姥姥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到了大戏,还吃上了让我唇齿留香的凉面条打鸡蛋。母亲曾多次内疚地对我说,为了让咱们吃上用小麦磨的好面,你姥姥借了人家二十多斤小麦,直到两年后土地包产到户了她才把小麦还清。
姥姥是个戏迷,可那年在她家门前唱的大戏她却没听成。就是那一场戏,让童年时代的我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醇浓的亲情。姥姥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我们,她坟前那经细如手指的的柳树,已经有碗口粗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3.请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4.选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5.读完选文后,你有怎样的人生感受?(2分)
【答案】
1.喜欢听戏的姥姥,为了能让我们吃上面条,最终没有听上家门口的大戏。
2.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姥姥磨面时汗流浃背的样子,体现了姥姥的勤劳和对家人的挚爱。
3.“颤”在文中指声音颤动发抖,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看到姥姥磨面时的惊讶,表现了母亲对姥姥为家人无私付出的感动。
4.结构上与标题和开头相呼应,总结全文:表达上深化中心,表达了姥姥对我们深厚的爱以及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5.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表达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然后结合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故事情节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颤”在文中指声音颤动发抖,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看到姥姥磨面时的惊讶,表现了母亲对姥姥为家人无私付出的感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1)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2)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需结合文段的内容谈姥姥对孩子们的爱阐述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