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宽厚以待人
第18课 《孟子》两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肃穆(mù) 绥靖(suí) 赃物(zhuāng) 阻遏(è)
B.米粟(sù) 能耐(nài) 瞥见(piē) 呵护(hē)
C.域(yù)民 制裁(cái) 荒谬(miào) 歼灭(jiān)
D.俨然(yán) 寒噤(jīn) 清涟(lián) 轩敞(xuān)
2.下列划线字翻译全对的一项是( )
A.仿佛若有光(好像)阡陌交通(交错相通)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B.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濯清涟而不妖(清水)宜乎众矣(应当)
C.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多:充足。
D.选贤与能(通“举)鳏寡孤独(老而无子的人)女有归(女子出嫁)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委而去之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e" f+ Z3 b, _0 E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肃穆(mù) 绥靖(suí) 赃物(zhuāng) 阻遏(è)
B.米粟(sù) 能耐(nài) 瞥见(piē) 呵护(hē)
C.域(yù)民 制裁(cái) 荒谬(miào) 歼灭(jiān)
D.俨然(yán) 寒噤(jīn) 清涟(lián) 轩敞(xuān)
【答案】B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划线字翻译全对的一项是( )
A.仿佛若有光(好像)阡陌交通(交错相通)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B.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濯清涟而不妖(清水)宜乎众矣(应当)
C.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多:充足。
D.选贤与能(通“举)鳏寡孤独(老而无子的人)女有归(女子出嫁)
【答案】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委而去之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e" f+ Z3 b, _0 E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2分)
【答案】
1.(3分)(1)舍去 (2)限制(限止) (3)震慑(威慑)
2.(2分) D
3.(2分)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戚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4.(2分)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亲戚”等关键词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