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曹刿论战(练)-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曹刿论战(练)-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7 15:1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智谋博人生
第21课 曹刿论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guì)  绥靖(suí)  赃物(zhuāng)  阻遏(è)
B.长勺(sháo)  能耐(nài)  瞥见(piē)  呵护(hē)
C.鞠躬(jū)  制裁(cái)  荒谬(miào)  歼灭(jiān)
D.俨然(yán) 寒噤(jīn) 清涟(lián) 轩敞(xuān)
2.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一鼓作气,又连胜两局,将金牌收入囊中。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C.《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孟子,名珂,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小惠未徧 (4)必以信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何以战
A.以其境过清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从文中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除此之外,你觉得还有其他原因吗?。(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guì)  绥靖(suí)  赃物(zhuāng)  阻遏(è)
B.长勺(sháo) 能耐(nài)  瞥见(piē)  呵护(hē)
C.鞠躬(jū)  制裁(cái)  荒谬(miào)  歼灭(jiān)
D.俨然(yán) 寒噤(jīn) 清涟(lián) 轩敞(xuān)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准拼音,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A.赃物(zāng)C.荒谬(miù)D.俨然(yǎn),寒噤(jìn)。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一鼓作气,又连胜两局,将金牌收入囊中。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搭配不当,张皇失措是形容词不符合语境意思。应改为“慌慌张张”。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C.《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孟子,名珂,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中《战国策》应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小惠未徧 (4)必以信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何以战
A.以其境过清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从文中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除此之外,你觉得还有其他原因吗?。(3分)
【答案】
1.(4分) 参与 (2) 目光短浅 (3)通“遍”,遍及,普遍 (4)实情
2.(3分) C
3.3分)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枯竭。(“鼓”、“再”、“衰”、“竭”译错各扣0.5分)
4.(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分)曹刿深谋远虑,深察战争的先决条件与战时的关键时机,同时他热爱自己的国家;(1分)鲁庄公是一个开明的君主,曹刿相信他能采纳自己的意见。(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徧”通“遍”,遍及,普遍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这里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