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共17张PPT)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共17张PPT)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31 18:3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1.概述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2.完成实验数据测量,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并完成实验探究报告。
3.经历观察、收集、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并尝试采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能说出速度变化的情况。
4.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经历实验与收集数据。
刨 根 问 底
如果要探究我们在百米赛跑中的速度变化情况,你能完成吗?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下面的实验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
1.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2.猜想与假设:
① 可能越来越快 。
② 可能越来越慢 。
③ 可能快慢不变 。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可能越来越快 
可能越来越慢 
可能快慢不变 
·导学建议·
本实验设计包括测量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设计,教师通过创新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
(1)小组讨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v= 。
(2)本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有 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 。
v= 
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
片等 
(3)实验方法:利用停表测出小车在某段路程中 运动的时间 ,用 v= 求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如图)。
运动的时间 
v=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把收集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0.6 m t1=20 s v1= m/s
s2=0.3 m t2=12 s v2= m/s
s3= m t3= s v3= m/s
5.分析与论证:
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计算出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填入表中。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发生了变化,速度越来越 大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得越来越 快 。
大 
快 
·导学建议·
学生初次经历科学探究,所以设计一个比较简单的、容易测量的实验进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详细的计划和步骤可以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6.评估:
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 多做几次 实验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多做几次 
7.交流与合作:
①本实验中木板底部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②实验中斜面与地面的角度是大点好还是小点好?
答:若斜面坡度太大,小车下滑就会很快,不利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所以,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与地面的角度小点好。
③实验时,如果发现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松手后小车不动,这时应怎么办?
答:适当增大斜面的坡度。
④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在小车到达金属片的同时按下停表停止计时,若测量时间时,测量者的反应略慢些,到达一段时间之后才停止计时,则测出的平均速度会怎样?
答:偏小。
⑤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你会发现你的数据和其他组的同学的数据往往是不同的,你认为数据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写出一条即可)
答:斜面的坡度(倾斜程度)不同。
⑥完成本实验探究,请你回答我们在“刨根问底”中提出的问题。
答:可以用停表分别测出某同学在10 m、20 m、30 m、40 m、50 m、60 m、70 m、80 m、90 m、100 m处的时间,然后用速度公式v=分别计算出0~10 m、10~20 m、20~30 m、30~40 m、40~50 m、50~60 m、60~70 m、70~80 m、80~90 m、90~100 m内的平均速度,根据各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判断百米赛跑中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学习小助手·
实验设计的原则
对于同一个实验目的,可能存在多种实验原理,进而形成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方案。一般说来,依据不同的实验原理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案主要遵循四条原则:
1.科学性原则。设计的方案有科学的依据和正确的方式,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2.可行性原则。 按设计方案实施时,应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器材造成危害;所需装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备,且成功率高。
3.精确性原则。在选择方案时,应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方案。
4.简便、直观性原则。设计方案应便于实验操作、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便于实验者直观明了地观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