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神奇的眼睛 课时1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4.6神奇的眼睛 课时1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31 19: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第1课时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1.利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说明眼睛的结构和晶状体的调节机理,复述眼睛的视物原理。
2.复述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缺陷及其矫正方法。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
神奇的宝镜
很久以前,有一位罗马皇帝,发现自己看远处的物体总是看不清,模模糊糊。于是,皇帝将大臣们召集起来,问有什么妙招。一位大臣献上用绿宝石磨出来的一片宝镜,皇帝眯起一只眼,用这片宝镜观看远处的击剑比赛,看得清清楚楚,真是太神奇了!
  【问题】这片宝镜神奇在哪里?要揭开这个谜底,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眼睛的视物原理
1.眼睛的结构:由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部分构成。晶状体相当于 凸 透镜,视网膜相当于 光屏 ,视网膜与视觉神经是相连的。
2.视物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 视网膜 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物体了。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倒立、缩小的实 像。
凸 
光屏 

网膜 
倒立、缩小的实 
3.眼睛的调节:当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 收缩 ,带动晶状体变 厚 ,折射作用 增强 ,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产生视觉。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 放松 ,带动晶状体变 薄 ,折射作用 减弱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近似平行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产生视觉。
收缩 
厚 
增强 
放松 
薄 
减弱 
4.视力的缺陷: 近视 和 远视 。近视眼是看不清 远 处的物体,是由于晶状体太 厚 ,折射作用太 强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 前 。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太 弱 ,像会聚于视网膜 后 ,使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近视 
远视 
远 
厚 
强 
前 
弱 
后 
如图所示,这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 C )
C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视力的矫正
1.近视眼的矫正:在光进入眼睛之前,先经过 凹 透镜进行发散,再经眼睛 会聚 ,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 视网膜 上,从而看清 远 处物体,即近视眼应戴 凹 透镜进行矫正。
凹 
会聚 
视网膜 
远 
凹 
·导学建议·
对于视力的矫正,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经验,近视的学生有这样的经验:“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戴上近视眼镜之后就能看清它了。”充分利用这一经验探究近视眼的缺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此基础上,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
2.远视眼的矫正:由于 凸 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经 凸 透镜会聚一些后,再经眼睛会聚于 视网膜 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即远视眼应戴 凸 透镜进行矫正。
凸 
凸 
视网膜 
凸 
探究眼睛的成像原理
提出问题: 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那么,眼睛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
猜想与假设: 可能是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等。
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那么,眼睛的成像
原理是什么 
可能是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在
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实验步骤:
(1)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眼睛的成像原理进行探究。图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光屏的高度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缩小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
光屏的高度 
缩小 
(2)图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睛的 晶状体 ,光屏相当于眼睛的 视网膜 。
晶状体 
视网膜 
(3)如果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但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凹 (选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的人的眼睛缺陷是 近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
凹 
近视 
(4)若进一步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应更换一个焦距 更大 (选填“更大”或“更小”)的凸透镜进行对比实验分析。
更大 
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提出问题: 青少年患近视的比较多,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矫正呢? 
猜想与假设: 近视眼可能是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以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
青少年患近视的比较多,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如
何矫正呢? 
近视眼可能是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
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以利用凹透镜的发散
作用进行矫正 
实验器材:蜡烛(相当于物体)、水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说明:水凸透镜的凹凸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这里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实 (选填“虚”或“实”)像。
倒立 
缩小 
实 
实验步骤:
(2)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折光能力更强),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不再清晰。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水凸透镜前面放一块 凹 (选填“凹”或“凸”)透镜,或者把光屏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
凹 
靠近 
近视眼的成因是 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应该佩戴 凹 透镜制成的眼镜。
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得远处物体
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凹 
实验结论:
学以致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皇帝利用这片宝镜为何能看清比赛吗?
答:宝镜的中央薄、边缘厚,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皇帝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眼睛的缺陷是近视,远处的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使像向后移落在视网膜上,于是皇帝就看清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