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复习课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复习课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31 22:0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能够举例说明我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及其特点;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的依据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学会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线路
2、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分布指耕、林、牧、渔业的主要分布区,由此归纳农业的地区差异(东西部、南北部的差异),并简析自然原因。(资料包括地图、文字等。)联系实际指联系当地或其他地区,并通过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对比说明农业的地区差异。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读图说出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工业区;结合资料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并能举例说明我国高薪技术产业的发展条件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选自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交通、农业与工业三方面的内容。由于工业和农业的分布都受到交通的制约,所以要了解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就必须掌握好交通运输的知识。本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教材又特别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出发,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根据需要而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多种原材料、能源、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所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基本状况,既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应知道的基本常识。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因此我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内容,对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对这类内容来说,学生普遍感觉较为枯燥和遥远。时代需要我们教师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
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的依据;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分布;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主要的工业区分布及区位因素。
【难点】对本章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复习,梳理知识;讨论交流;板演展示;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复习
师:PPT展示交通运输、农业、工业三幅图片,导入本节课的复习:交通运输、农业、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这一章的内容。
设计意图:以三幅图片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的具体内容。二、目标引领
有的放矢PPT展示复习目标。我们一起明确本章的考点提示(指一生读)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复习目标,完成我们学案上的知识梳理。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的任务。
三、自主复习,梳理知识
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复习,完成学案归纳整合。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归纳整合”教师PPT展示“归纳整合——主干再现”的答案。学生快速矫对答案并用红笔订正标出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矫对答案,学生能很快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提出疑难问题。四、精讲点拨,快乐复习 分享知识,释疑解难
(一)交通运输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PPT展示考点突破一我国交通运输网分布特点让学生读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分布特点:东密西疏并说明原因。由此拓展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网分布特点与我国相反,因此从发展方向来看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俄罗斯进行东部大开发。
展示考点突破二“中国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识记我国的铁路枢纽和铁路干线。
师点拨:要记住铁路线的名称,其实我国的铁路线大体上可分为南北向的和东西向的两大组:
1、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南北走向的“五纵”铁路线(自东向西):再引导他们找出东西走向的“三横”铁路线(自北向南)
回顾:陇海线是我国东西走向最长的一条铁路又是世界第二亚欧大陆桥。拓展出第一亚欧大陆桥。其他铁路线如青藏线(海拔最高,线路最长);南昆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拓展:
(1)、神州第一线大(同)秦(秦皇岛)线
(2)、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你知道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难题?高寒缺氧、冻土深厚、生态脆弱
(3)、京沪高速铁路和青藏铁路部分路段以桥代路是为什么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及方便藏羚羊的迁徙
(4)、青藏铁路的列车为什么是全封闭的?保障供暖供氧,保护生态环境这些铁路线都是我国重要的铁路线,教学生用手掌形象记忆“三横五纵”。承转:纵横交错的铁路网形成了许多重要的交通枢纽。
2、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主要铁路枢纽:北京、上海、徐州、郑州、兰州、株洲等。
(师板图交通枢纽,让学生填出经过的铁路线名称)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不但能记住铁路线的名称,还能记住一些铁路枢纽的名称。承转:学习了我国的交通运输如何选择呢?(我们应该根据我们出行的目地、货物本身的性质等,综合考虑价格、速度、运量等方面的因素。)
展示考点突破三“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表格,请学生根据八上教材 P86“活动 2”填写表格:
读教材,总结并填表。PPT展示“牛刀初试”练习,要求学生完成练习。把山西大同的煤炭运到上海最经济的路线及运输方式是
先经大秦线——到秦皇岛——海运到上海
聚焦热点:我国是高铁窗口,举例:介绍兰新高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填表并做练习,能很好地解决如何正确的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让学生完成复习学案中的“智能训练”1—3题
设计意图:及时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的掌握情况,进行当堂达标。
(二)农业发达的交通运输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请大家看一下我国的农业分布。
展示考点突破四“我国农业的分布”,引导学生分析明确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并明确差异的原因。
承转:我国农业分布体现了东西差异、南北差异都充分体现了怎样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PPT展示考点突破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求学生据图分析影响农业生产分布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实际应用: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将我国不同地区与农业发展的方向连线
拓展: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因地制宜体现得就非常充分,比如美国东北部的乳畜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放,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得出我国农业的差异及其原因和我国影响农业生产分布与发展的条件。PPT展示“大显身手”,要求学生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巩固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完成复习学案中的“智能训练”4—7题。
设计意图:及时检查学生对“农业”的掌握情况,进行当堂达标。
(三)工业承转:交通是“先行官”、农业是基础、工业就是主导。
展示考点突破六:“工业的空间分布”,让学生读图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四大工业区的位置及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
展示“比较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学生填表并总结发展工业的条件。
展示“合作探究”,让学生比较日本、俄罗斯的工业分布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表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能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讨论分析决定工业分布的因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PPT展示考点突破七:“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1、读图,找出我国高新技术中心主要集中的三个地区
2、读图总结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让学生完成复习学案中的“智能训练”8—12题
设计意图:及时检查学生对“工业”的掌握情况,进行当堂达标。
五、归纳构建,形成网络
通过本课的复习,让学生“七嘴八舌”谈收获和感悟,完成课件上的网络知识构建,形成知识体系PPT展示:展示网络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完成空白。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所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拓展延伸、综合运用
展示材料:农夫果园番茄汁深受人们喜爱,它是由总部设在A省省会的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运输方式时间(天)运费(美元/箱)铁路166000海运453000航空130000它的原材料番茄汁来自B省级行政区。B省级行政区番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发展番茄制品系列产品,是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之一。
1、B 省级行政区作为番茄原料的生产基地其自然条件有什么优势
2、A省作为农夫果园番茄汁生产基地有什么优势条件?
3、有一批番茄浓缩原料汁要从B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运往农夫山泉公司总部进行深加工,请选择合适的铁路运输线路
评测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铁路干线属于南北走向的是()
A. 陇海线 B. 包兰线C.浙赣线 D. 京广线
2.图 1中,下列铁路线组合正确的是()
A.甲——陇海线 B.乙——京九线
C.丙——京广线 D.丁——京沪线
3、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中国红十字会将 5吨救灾药品从北京火速运往灾区,最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火车 B.汽车 C.飞机 D.轮船
读图 2,回答 4~5题。
4.图 2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 ①大豆、②棉花 B. ①甘蔗、②油菜
C. ①油菜、②大豆 D. ①棉花、②甘蔗
5.导致我国南北方地区耕作制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 B.水分 C.热量 D.地形
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 3),完成 6~7题。
6.A、B两种土地利用类型是
A.水田、旱地 B.旱地、林地 C.水田、草地 D.水田、林地
7.林地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8.发展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条件是()
A.自然资源丰富 B.科技力量雄厚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位置优越
图 4为我国某工业区图,回答 9~10题
9.图 4所示是我国四大工业区中的()
A.辽中南工业区 B.沪宁杭工业区
C.京津唐工业区 D.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10.数字⑤所代表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最有利条件是
A.临近港澳地区 B.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消费市场
C.丰富的煤铁资源 D.我国著名的侨乡读
图 5“我国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 11~12题:
11、位于我国对外开放前沿阵地,利用侨乡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以轻工业为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的工业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13、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本区煤、铁、石油、海盐资源丰富。
(1)环渤海经济圈主要包括工业区、工业区及渤海南部半岛。
(2)请列举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不能少于三条)
(3)请结合气候方面分析,本区发展工农业最缺乏的资源是。
(4)严重影响本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