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31 21:10: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第2首。这首诗饱含着诗人陆游的一片赤子之心。诗的前两句描写黄河和华山的雄伟壮丽。但显然这两句诗不仅仅是写景的,它是后两句诗的伏笔,如此壮美的山河却被金军夺走,诗人心中的悲痛呼之欲出。后两句借“遗民”之口,表达了诗人盼望南宋军队收复中原、一再失望却尚未绝望的心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的经验和方法,都了解陆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学生可以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大致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但他们对南宋时期的历史不太了解,教学过程中,所以我补充了相关背景知识,以便学生了解南宋和金对峙的局面,体会遗民南望王师的原因,从而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
教学方法:
1.读中感悟,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2.补充历史背景资料,拓展相关古诗,帮助学生感悟诗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能通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通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知作者
1.诗词导入。
(南宋有一位大诗人,他才情雄富,一生诗歌近万篇。他写梅花:驿外断桥,芬芳如故。他写田园:柳暗花明,山重水复。他写求学:书卷之外,事必躬行。但是他写得最多的是拳拳的爱国之心,殷殷的报国之志。他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他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2.介绍陆游。
3.解释题。
(补充写作背景:其实陆游在写这首诗时已经六十八岁了,他因主张抗金,所以被罢官,回到了山阴的家中,而当时社会态势是中原地区已经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他心中惦念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能尽快收复失地,实现统一,所以心头惆怅,再加上暑热依旧厉害,使他不能安睡,为了疏散心头烦闷,才成此佳作。)
诗人是仅仅感受到秋夜晚风的清凉吗?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二、读古诗,说诗意
1.自由读。
①读准字音。(仞、岳、摩、遗)
②初读古诗。(读流利)
③读出节奏。(读出节奏)
“三万里河”“五千仞岳”这两个词语连在一起读,为什么?
2.交流读。(个别展示读)
3.解诗意。(借助注释,理解大意。)
三、品诗句,悟诗情
所有的诗都是诗人情感的缩影,接下来让我们细细品读这首诗,走进诗人的内心。
(一)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黄河长 华山高)
你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黄河?(很长很长、波涛汹涌、波澜壮阔、绵延不绝)
你又看到了一座怎样的华山。(高耸、直插云霄、雄伟)
回顾赞美黄河、华山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天与齐。)
2. 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吗?(夸张)
3.拓展古诗中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
古诗中采用夸张手法的诗句有很多,谁来说一说?一起读。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桃花潭水深天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入”“上”
这两句诗中有两个字运用的特别好,山河本来是景物,由于用了这两个词,就使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生气。(入,上)
5.读诗句,读出自豪。
一纵一横,北方中原半个中国鲜明的展现了出来。(出示图片)
江山如此多娇,面对绵延万里,波涛汹涌的黄河、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华山【板书:壮美】此时你的内心是怎样的?(骄傲) 读出你的自豪,骄傲,赞美。【板书:自豪】
6.读诗句,读出悲愤。
写景,作者为什么不选人间天堂的杭州,不选小桥流水的姑苏寒山?独写了黄河和华山?面对如此锦绣山河,那为何陆游还要秋夜迎凉,一夜无眠呢?(出示南宋疆域图,补充资料。)然而这么好的河山居然落在了金人的手中,任由胡人的铁蹄践踏。【板书:破碎】此时你觉得诗人是怎样的心情?(悲愤)这两句写景的作用实则就是渲染作者的悲愤之情!【板书:悲愤】读出悲愤。
7.“迎凉”仅仅是秋夜凉风马?迎什么?(山河破碎)【板书:忧国】
(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不仅心系山河,更是悲悯百姓。
1.胡尘:指什么?这里的“胡尘”不仅指金兵的马蹄跑过扬起的尘土,更指金的暴政。
2.遗民:指谁?(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板书:遗留】
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了当时在金人掌控下的原宋朝老百姓的生灵涂炭的视频)
想到那些词语?(哀鸿遍野、生灵涂炭)
遗民的生活如此悲苦,陆游把遗民的悲苦都写进了这句诗读——“遗民泪尽胡尘里”。
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数据,你看!(出示数据)
3.泪:触目惊心的数字,这泪是怎样的泪?(妻离子散的泪,流离失所的泪,山河破碎的泪)这一句将亡国之恨宣泻无遗,同时也写出了对遗民的同情。
遗民的悲苦都在这眼泪当中了呀,我们再来一起读。
4.补充爱国诗句。
宋代诗人纷纷用自己的笔墨描绘着当时老百姓的痛苦与期盼。请同学们朗读宋代诗人范成大和辛弃疾的诗句,字字泣血。
(忍泪失声泪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
5.望:你觉得此处是什么意思?出示北宋、南宋疆域图。
(看:能看到南宋军队来收复北宋。
盼望希望:希望南宋军队早日收复中原)【板书:盼望】
6.又:这一望,望了多少年?
(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整整沦陷了65年。65年,可是780个月,可是23739个日日夜夜。)
一个又字又扩大了时间的上限,写出了遗民年复一年的苦苦盼望,他们年年岁岁仍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
一年过去了,遗民在盼望王师,可是王师没有去,北方依旧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年过去了,遗民依旧在盼,北方还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过去了,山河依旧破碎,同胞依旧被掳,陆游才写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一年又一年,最终有没有盼到王师?【板书:失望】
7.对比感受。
一个“望”字写出了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而南宋王朝的统治者他们在干什么?我们上册学习的林升的《题临安邸》就告诉我们答案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就将他们那种歌舞升平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他们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又残害岳飞等爱国人士,社会是极度的黑暗。老百姓无时无刻不等待着‘六军来’啊!百姓盼望的每一天也是陆游苦苦期盼的日日夜夜。
8.“迎凉”仅仅是秋夜凉风马?迎什么?(人间疾苦的悲凉)【板书:忧民】
9.梳理陆游诗句。
纵观陆游的一生,爱国情一直伴随着他。
少年陆游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人到中年他依然是这样的志向“桥山岁晚松柏寒,杀身从死岂所难。”“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人到垂暮之年,依然不忘报国,他还有这样的豪情“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直到生死关头,他还留下了这样的生死绝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陆游是个怎样的人?(“忧国忧民!”“爱国!”“有志之士!”“为了国家,至死不渝的人!”)
四、说话练习,内化情感
1.你知道哪些爱国英雄?你想对南宋统治者说什么?
你们不应该在这享受这种奢靡的生活,北方的老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等着你们去收复失地呢,你们应该怒发冲冠,身披战袍,手持缨枪,那才是你们该有的模样。”
2.我们怎么爱国?
所以,现在你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岁月静好,铭记历史,并脚踏实地去学习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身,为我们国家发展添砖加瓦,所以同学们加油吧,为了未来那个更好的自己,也为了祖国的未来更加熠熠生辉。老师也坚信我们国家的未来必定如皓月之辉照亮我们浩渺的历史星空,因为越来越多优秀的你们正在长大(出示课件)。
五、诵读积累
同学们,英雄的诗作留在笔尖,英雄的爱国情记在心间,陆游一生虽未成英雄,但无愧英雄。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在音乐声中结束我们的课堂,全体起立,——
六、作业设计:
1.书面作业:积累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诗句或名言。
2.口头作业:搜集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
(壮美 赞美)
擦去破碎 悲愤 忧国
(遗留 盼望)
擦去遗忘 失望 忧民
教学反思:
首先,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的总体思路是创设一个充满诗意的爱国情境。具体表现在:
1.文章开头运用陆游所写的各类古诗创设诗意感,并引出本文作者是爱国诗人陆游,落脚在爱国这一主题上。
2.学习完前两句诗后,回顾拓展有关黄河、华山的诗句和含有夸张手法的诗句,积累拓展了知识储备。
3.学习后两句时,出示五上所学《题临安邸》进行对比,使学生感悟遗民的失望之情。
4.学完诗后拓展北宋其他诗人的爱国诗句以及梳理陆游一生不同时期的爱国诗句,增强学生对诗人情感的领悟。
其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一首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诗,不了解那段苦难的历史,就无法深入体会诗人的满腔悲愤与热切期盼。这堂课,我通过多次补充历史背景资料,试图带领学生了解历史,走进诗人的内心,真正读懂这首厚重深沉、饱含血泪的爱国诗。具体表现在:
1.课始,解题后补充写作背景。
2.前两句学完后学生感受到山河壮美之后,出示北宋疆域图和南宋疆域图,通过观察和介绍历史使感受到国土沦陷,作者的悲愤之情。
3.感悟遗民及泪时补充视频及数据,帮助学生感悟金统治地区人民的生活悲苦。
4.理解“望”时再次出现北宋疆域图和南宋疆域图,加深印象,感悟遗民的盼望之情。但从教学的效果来看,整堂课的容量有些大,同时又显得知识点零散。如果能去掉回顾拓展黄河、华山的诗句以及含夸张的诗句,这样就能以爱国这一主题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