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7 17: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法国巴尔扎克法国罗曼罗兰法国雨果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一篇章
romanticism
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18c末-19c30s)
《西风颂》雪莱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感悟历史* 普罗米修斯因反抗天神对人类的专制残暴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岩石上,身受摧残但绝不屈服,最终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表达了诗人反对专制统治,反对宗教迷信,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
雪莱不愧为是诗坛上的普罗米修斯. 海涅(1797—1856)
浪漫主义的“幻想之王”,恩格斯称赞他是“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 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共27章。以冬天象征死气沉沉的德国,通过童话般的幻想,逐章对德国的检查制度、关税同盟、骑士制度、政治上的分裂等现状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如第26章把腐朽、分裂的德意志36个封建诸侯国比作“三十六个粪坑”。
长诗集中地体现了海涅艺术风格的特点:
夸张的讽刺、离奇的比喻、民间的传说、个人的幻想和风趣的对话都交织在一起。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巴黎圣母院》剧情简介美与丑的区别是内在的!思想内涵:赞美美好心灵,揭露社会黑暗、堕落。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
美丽纯洁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
道貌岸然、阴险狠毒
敲钟人卡西莫多:
外貌奇丑而心地纯洁善良
国王护卫队队长法比斯:
潇洒风流、卑鄙自私英国 德国法国雪莱海涅雨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德国,
一个冬天的童话》《巴黎圣母院》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抨击国家的分裂、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探究: 结合以上作品的内容,分析这些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文学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特点:
创作风格: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情节跌宕。
思想感情:不再刻意突出理性,歌颂人的感情。
反对封建制度,憧憬未来。
探究: 为什么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会出现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历史是文化的镜子,失去了历史的依托,文化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光彩。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社会的反映,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火车攻占巴士底狱卢梭工业革命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日益不满;
2、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激荡及其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未及描绘的美好;
3、战争频仍、政治黑暗使得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中外关联* 拓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所出现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产生于18-19世纪的欧洲的浪漫主义到20世纪传入有着古老传统的中国,五四一代的中国文人被认为是浪漫的一代,20年代前后的十年被看作是浪漫的十年。中国在这一时期文学、音乐、美术方面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他们的代表作品。 郭沫若徐志摩
再别康桥普契尼
意大利歌剧郁达夫*知识联系* 第二篇章
realism 碰撞与冲突——现实主义文学
(19c30s-20c早期)
19世纪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共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因而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全书描写了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简直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法国社会史。 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人间喜剧》现实主义文学:司汤达和巴尔扎克.rmvb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它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正是通过它,许多人了解到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俄国革命的领导人列宁曾反复阅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皱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安徒生他们的作品都对社会弊端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易卜生马克·吐温萧伯纳《苹果车》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二、现实主义文学(13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评价1: 恩格斯说,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评价2: 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说:“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探究: 结合以上作品的内容和评价,分析这些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文学特点?
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剖析社会本质,
批判社会罪恶——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 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共产党宣言》 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并没有消除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依然严重)探究: 为什么至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早期会出现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俄国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第三篇章
(modernism) 迷惘与荒诞——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
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
美国: 海明威《老人与海》
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 《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等待戈多》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路边的一棵树下等待戈多,用各种无聊的动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没作交代,唯一的主题便是等待。
戈多与其说是个人,不如说是一种物质、一种渺不可见的希望。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借两个流浪汉之口阐明“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主题,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爱斯特拉冈:咱们干吗不上吊呢?
弗拉季米尔:用什么?
爱斯特拉冈:你身上没带绳子?
弗拉季米尔:没有。
爱斯特拉冈:那么咱们没法上吊了。
弗拉季米尔:咱们走吧。
爱斯特拉冈:等一等,我这儿有裤带。
弗拉季米尔:太短啦。
爱斯特拉冈:你可以拉住我的腿。
弗拉季米尔:可是谁来拉住我的腿呢?
爱斯特拉冈:不错。
弗拉季米尔:拿出来我看看。
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 探究: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和特点? 背景: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特点:(反传统 反理性)
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毕加索《格尔尼卡》 第四篇章 与时俱进——苏联和亚非拉文学
(20世纪)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 高尔基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散文诗《海燕》,创造了一个勇敢的海燕形象,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是一篇不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檄文与颂歌。《母亲》则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之作,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背景:特点:代表: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并取得巨大成就。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多样化的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高尔基:《母亲》(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亚、非、拉文学特点: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殖民主义压迫思想。代表:印度: 泰戈尔: 《戈拉》
中国: 鲁 迅: 《呐喊》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背景: 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高涨尼日利亚:索卡因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译成英语,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戈拉》是其长篇小说代表作,体现泰戈尔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他创作的《人民的意志》是今天印度的国歌。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化了18年的时间完成的代表作。作者勾画了哥伦比亚农村百年兴衰的图案。通过次作品,作者开启了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新流派,称为“魔幻现实主义”。 渥雷.索卡因,尼日利亚作家、诗人、剧作家,尤其在戏剧创作领域取得很大成就,并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非洲人。 *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一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1)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材料二 :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认识升华:各种文学潮流在发展中相互借鉴,从而展现现代文学的多元化和交流、融合的趋势。在对待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关系上,应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逐步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课堂小结文学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西方文学20世纪的世界文学苏联文学亚非拉文学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矛盾和弊病暴露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