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7 17: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六合程桥高中:王加兵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
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封建反侵略从农民阶级到资产
阶级都未能完成反
封建反侵略任务新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开端:五四运动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诞生重大事件: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课标解读:
概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9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一、五四风雷2、经过:1919、5、41919、6、5北京上海学生工人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3、五四运动的结果:初步胜利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 除 二 十 一 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图中历史外电报道中国拒和约的新闻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2、结合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为什么能取得初步胜利? 因为工商界的参加,尤其是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使运动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迫使北洋军阀政府在人民面前低头。问题探究一:1、如何理解初步胜利?胜利:部分实现斗争目标,即释放、免职、拒签。初步:为完全实现目标,更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4、五四运动的意义:(1)性质: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特点(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军
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3)作用与影响: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探究问题二: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就新在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领导者,正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感悟:永远的五四精神 岁月的流逝并没有把五四运动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相反近百年的历史变革却凝炼起伟大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有哪些丰富的内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发扬这一精神?是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
是敢为天下先,永不低头的精神 正是在对五四生生不息的纪念中,我们感受到一个民族的不屈与奋进,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青年时期就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人民的最大利益联结在一起,将赢得永恒的青春。当这种人生追求成为一代青年的孜孜实践,迎来的,就是生机盎然的青春中国 。 (引文〈人民日报〉)二、中国共产党诞生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是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党产生的阶级基础,二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方能产生无产阶级政党。(一)成立的历史条件:对照此观点:20世纪初,中国是否具备了建党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3、组织基础: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各地早期共产党小组的建立(二)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
2、地点:
3、人物: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毛泽东、董必武、张国焘等13人4、内容:
(1)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2)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3)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成立的历史条件:
(二)成立的标志:
(三)成立的意义: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问题探究三:
“新”在哪里?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型的政党:代表最广泛人民利益的政党
新的奋斗目标和前途: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原因条件形势的需要: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共在斗争中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在三大上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国民党是较有实力的革命政党且孙中山愿意同中共合作共产国际的帮助2、合作方式:党内合作3、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4、影响: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二)北伐战争(1926——1927)1、准备:政府成立、军队整编、根据地的统一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成果: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迁都武汉。4、最终结果: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破裂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完全破裂问题探究五:北伐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方法点拨
分析革命或战争的成败原因一般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去分析,主观即自身原因,客观即外在因素;总结经验教训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经验的总结就是对成功做法的规律性或抽象性的概括,而教训的吸取就是失败主观原因的反思。(一)失败原因客观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国民党右派叛变主观:中共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
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二)失败教训:课堂总结 请按时间顺序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时期的重大事件,并指出其内部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1919年,五四运动——开端1921年,中共诞生——焕然一新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实现1926—1927年,北伐战争——国民革命高潮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工人运动的实践中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为北伐战争和革命高潮的到来创造了条件最终失败中共意识到坚
持革命的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国共对峙的新时期。学史小贴士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本质特性,而理清历史知识之间的前后因果关系则是把握其时序性的关键。我们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应努力地去探求历史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看似散乱的知识就能“散珠成链”,学习起来也就事半而功倍。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谢谢同学们的配合早期共产党组织分布示意图问题探究四: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六)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中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思考: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2、它们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直隶广东广西湖
南安
徽山东黑吉辽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湖北广东广西 直隶广州桂林长沙安
徽山东黑吉辽武昌上海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革命志士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南京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汪精卫宁汉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