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辛亥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辛亥革命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8 07:56:51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
科目: 历史
教学对象:八年级 学生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的一课,主要讲述学习西方的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为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部分,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本课在八年级教学内容的重点。本课知识点多,理论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把辛亥革命的主线抓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时间对历史学习已基本有所了解,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还需通过课堂活动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小组探究学习为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课需要掌握的内容是“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开展有关活动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思考的能力,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知识结构和自主学习:
1、原因(背景):
国际:帝国主义加深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国内:民族危机、民族资本发展,改良之路失败,革命运动兴起
2、准备活动
组织准备: 年孙中山在____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年在 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其纲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机关刊物为_________
思想准备:孙中山提出???????????????,即 、 、
军事准备:举行武装起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黄兴领导的起义
3、武昌起义(革命高潮)
(1)武昌起义爆发:________年10 月10 日,起义爆发,率先发难者是_?? ____和________、起义军先后攻占了武汉三镇 、 、
(2)发展: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 ,响应了武昌起义、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3)成果: _______年元旦, 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________。
(4)高潮: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5)结局:?????? 年2 月_______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但是 窃取了革命果实,3月,????????? 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
4、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________????
从此,_______________深入人心、
二、学生整理表格
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从时间、地点、创建人、革命纲领、性质等方面。
三、组织学生做智力游戏
出示图片课本P37这幅图片是1910年中国国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上的插图,请你在图中找出,用竹叶够成的三民主义中的某个主义。学生们参加了互动游戏,掌握了三民主义的内容。激发了学习热情。
四、学生演情景剧。
五、合作探究,小组合作
1、?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你的观点是?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对比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课堂小结: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辛亥革命是那段特殊回忆的终点,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最后用中山先生的话与同学们共勉: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于自身之肩上。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期待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扬辛亥革命的精神,团结合作,积极进取。
学生活动
一、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学找出知识点。
四、情景再现
情景剧《武昌起义序幕》的人物介绍及简要剧情
学生甲:饰演革命党起义领导人金兆龙
学生乙:饰演反动排长
旁白:1911年10月10日,夜幕降临了,漆黑一片。湖北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正在秘密准备武装起义,这时,远处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
学生甲:谁?干什么的?
学生乙:哈哈,连我这个排长都不认识了!我们在巡营查哨。
旁白:金兆龙等革命党人谁也没有说话,都紧张的擦枪、安装弹药,反动排长发觉情况不对,厉声喝问。
学生乙:你们这是想干什?
旁白:工程营里鸦雀无声,革命党人都在继续擦枪、安装弹药,只有金兆龙站了起来,他两眼怒视对方,铿锵有力地答道。
学生甲:预备不测。
旁白:金兆龙这“一语双关”的回答激怒了反动排长,他快步向前,一把抓住金兆龙咆哮道。
学生乙难道你们想造反吗?
学生甲:反就反,你能怎样?
旁白:反动排长命令不下,立即逮捕金兆龙,这时,金兆龙大声呼救。
学生甲:再不动手,更待何时!
旁白:革命党人迅速包围上来,一个战友举起枪托猛击反动排长的脑袋,那个家伙疼得抱头鼠窜,革命党人开枪射击,武昌起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
1)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设计意图
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制作简单图表的能力。
三、寓教于乐,推广快乐教育。图画就是无言的历史,甚至比文字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力争人人参与,快乐学习。
四、编排情景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意识。同时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感悟革命的艰辛和胜利的艰难。缅怀先烈,激发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论辩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对参与展示的小组进行表扬,评出优胜小组,小组内进行评价,由组长对组员进行评价,通过练习题进行评价。
八、板书设计 第8课 辛亥革命
孙中山 1894年檀香山 1905年东京 1911年武汉三镇 1912年南京

辛亥革命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

课件21张PPT。第8课 辛亥革命
?知识结构和自主学习:
1、原因(背景):
国际:帝国主义加深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国内:民族危机、民族资本发展,改良之路失败,革命运动兴起2、准备活动
组织准备: 年孙中山在____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年在 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其纲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机关刊物为_________
思想准备:孙中山提出???????????????,即 、 、
军事准备:举行武装起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黄兴领导的起义
3、武昌起义(革命高潮)
(1)武昌起义爆发:________年10 月10 日,起义爆发,率先发难者是_?? ____和________、起义军先后攻占了武汉三镇 、 、
(2)发展: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 ,响应了武昌起义、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3)成果: _______年元旦, 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________。
(4)高潮: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5)结局:?????? 年2 月_______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但是 窃取了革命果实,3月,????????? 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
4、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________????
从此,_______________深入人心、
第8课 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革命的过程
1.孙中山前期的革命活动
(1)组织兴中会 1894年 檀香山
(2)建立中国同盟会 1905年 东京
◆革命纲领:
◆ 机关报:《民报》
◆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 日
(2)过程:
(3)结果
3.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4.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
学生整理表格
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从时间、地点、创建人、革命纲领、性质等方面。
组织学生做智力游戏
出示图片课本P37这幅图片是1910年中国国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上的插图,请你在图中找出,用竹叶够成的三民主义中的某个主义。学生们参加了互动游戏,掌握了三民主义的内容。激发了学习热情。
学生演情景剧(见教学设计)
三、革命的意义 材料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周恩来
材料2:“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 ——何香凝
材料3: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小组讨论:1、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
?
?
3、对比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
?
?
课堂小结: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辛亥革命是那段特殊回忆的终点,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最后用中山先生的话与同学们共勉: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于自身之肩上。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期待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扬辛亥革命的精神,团结合作,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