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二章 地球的表面形态
第二节 风成地貌
你知道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吗?
提示:风成地貌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区域认知
观察风成地貌景观图,了解风成地貌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2.综合思维
借助案例探究分析,理解风成地貌的形成原因 风沙活动的危害,学会有针对性分析治沙措施,解决区域性实际地理问题。
3.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通过对区域真实案例的分析,了解治理的生态措施和工程性措施,掌握真实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升地理实践力和树立人地协调观。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进
走
课
堂
风成地貌
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风成地貌分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种。
一、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的分类: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吹蚀作用:风吹经地表时,由于风的动压力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物质)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风速愈大,其吹蚀作用愈强。一般情况下,组成地表的沙质物质愈细小,愈松散、干燥,要求的启动风速愈小,受到的吹蚀亦愈强烈。
.磨蚀作用:风夹带沙子贴地面运动时,风沙流中的沙粒对地表物质进行冲击、摩擦,如果岩石表面有裂隙等凹进的表面,风沙甚至可以钻进去进行旋磨,风的这种作用称为磨蚀作用。由于风沙流是一种贴地面的沙子搬运现象,沙子的分布只限于距地表的较低高度内,故磨蚀作用也在接近地面处最为明显,所以,沙漠地区的电线杆下部可因风沙磨蚀而折断。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
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
风蚀地貌——风蚀柱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
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风蚀地貌——风蚀谷
干燥区的短暂暴雨,可将已经强烈风化的地面在短时期内冲刷和侵蚀成很多沟谷,然后,风力继续对这些谷地进行吹蚀,使之加深扩大,逐渐形成外形宽窄不一,底部崎岖不平的谷地,称风蚀谷。
风蚀地貌——风蚀洼地
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吹蚀,形成了宽广而轮廓不大明显的、成群分布的洼地,叫做风蚀洼地。其外形多呈椭圆形,成行分布,并沿主要风向伸展。洼地的深度不超过10米,长度在1—2公里之间。背风坡一侧的坡度较陡,迎风坡一侧较缓。风蚀洼地在我国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广泛发育。
风蚀地貌——雅丹地貌
“雅丹”来自维吾尔语“雅尔当”,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在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雅丹地貌最初命名于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有些雅丹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在世界其他干旱地区,也有类似的地貌分布。
二、风积地貌
(1)含义: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风积地貌
(2)类型:沙丘 流动沙丘 黄土堆
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横向沙丘)
新月形沙丘(barchan dune)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新月形沙丘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新月形沙丘
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
缓坡为迎风
风力堆积具有分选性
即堆积颗粒均匀
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格状沙丘
格状沙丘由相互垂直的风相互作用形成的,因风向较多使沙丘纵横交错,在腾格里沙漠较常见到此现象。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危害:
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防治:
通过设置蔽障或植树种草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可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措施。
【典题训练】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完成(1)、(2)题
(1)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
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2)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石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第(2)题,图中所示沙丘是由风速降低携带物质沉积形成,属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A
C
新月型沙丘是平面形如新月的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新月型沙丘的纵剖面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其中一斜坡两侧形成接近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新月型沙丘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下图为新月型沙丘景观图和新月型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
1. 新月型沙丘两翼的延伸指向( )
A.迎风坡 B.背风坡 C.西部 D.东部
2. 新月型沙丘大部分出现在沙漠边缘地带的可能原因是沙漠边缘( )
A.临近戈壁滩,植被状况差 B.地形复杂,利于泥沙沉积
C.高压控制,主导风向稳定 D.风力减弱,风积作用显著
【解析】第1题,根据风的侵蚀与搬运作用特点可知,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则新月型沙丘两翼的延伸指向新月型沙丘的背风坡。第2题,沙漠边缘是风力减弱的地带,意味着风力的侵蚀与搬运作用减弱,风力沉积作用显著,因而分布大范围的新月型沙丘。植被状况、地形状况和气压状况并不是沙漠边缘出现新月型沙丘的原因。
B
D
读图,回答3、4题。
3. 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 )
A.广东 B.吉林 C.四川 D.新疆
4. 这种地貌的成因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解析】第3题,图中经过为风蚀蘑菇,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广东位于南方湿润区;吉林位于北方半湿润地区;四川位于南方湿润区;新疆位于西北干旱区。第4题,风蚀蘑菇位于西北干旱区,风力作用显著,以风力侵蚀为主。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