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陋室铭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7 20:3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陋室铭
总 复 习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朗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
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但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清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5、分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
言志:——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喻喻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清幽(景)生活恬适(趣)古贤自喻反问点题交往高雅(友)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文言词语——一词多义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渔人甚异之。
辍耕之垄上。的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它(指桃花林的奇景)去,往文言词语——其他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无丝竹之乱耳
5、无案牍之劳形出名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这里指奏乐的声音这官府的文书使……劳累句子翻译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比喻,对偶。
——引出“陋室”,说明只要“德馨”,便陋室不陋。上页 下页 返回文章评价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目的何在?引古代贤士的“陋室”类比,说明只要“德馨”便陋室不陋;也有将自己和名贤类比之意,表明自己也具有
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上页 下页 返回“何陋之有”起什么作用?引孔子的话证明,只要君子居之,便陋室不陋;
呼应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上页 下页 返回精要练习11. 本文作者是我国___代文学家___ _。
唐 刘禹锡
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草色入帘青 ②色愈恭,礼愈至
B. ①斯是陋室 ②何陋之有
C. ①可以调素琴 ②素湍绿潭
选B精要练习23.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
②惟吾德馨
馨:指品德高尚。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④无案牍之劳形
官府的公文 精要练习34. 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刘禹锡安贫乐道,追求自我品德的高洁,这种重视个人品德修养,追求道德自我完善的追求,在今天仍有进步意义,其流露出的清高、孤芳自赏有一定的局限性。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精要练习4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没有达官贵人们灯红酒绿的生活,也没有官场的文山牍海,不受世俗官场生活的干扰,揭示了作者情操高雅、自得其乐的精神风貌,也显示出作者对世俗、官场生活的鄙夷与厌恶。
6.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何陋之有”起什么作用?引孔子的话证明,只要君子居之,便陋室不陋;
呼应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上页 下页 返回精要练习51.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B. 惟吾德馨 如兰之馨
C.拍案而起 无案牍之劳形
D.无案牍之劳形 我们在劳动c精要练习62.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
3.完成下面的对偶创作。
上句 :品千古美文 下句:
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上”、“入”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化静为动,极写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上页 下页 返回试分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一句中“上”、“入”二字之妙。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 4.孔子云:何陋之有? 比喻 对偶
对偶
借代
引用 反问上页 下页 返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上页 下页 返回√

×





×对偶: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思相关。
“5”是领字对指出对偶句(骈句)仿写作品之一   教室铭(讽刺某些学生)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阅金庸。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上页 下页 返回仿写作品之二  为官铭(讽刺某些“公仆”)
  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有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有颂扬之雷鸣。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曰:“臭哉此翁。”上页 下页 返回你能仿写吗 周敦颐:宋代道洲
(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著名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作者简介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说文学常识: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蕃淤濯亵鲜fán 多yūzhuó
洗涤xiè 亲近而不庄重xiǎn 很少蕃: 染:
濯: 亵:
鲜: 宜:
植: 妖:
不蔓不枝:多沾染(污染)洗涤亲近而不庄重很少应当不生枝蔓,不长枝节立你会译吗?译文: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清高纯洁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品读课文,赏析角度之巧2、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请将匹配的相应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地方。
(莲的特征——人的品质)AHBEFGDCA、莲
B、出淤泥而不染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E、濯清莲而不妖
F、香远益清
G、亭亭净植
H、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思考 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
不慕名利的品格。
本文主要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小结: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君子的高尚品质托物言志三、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2、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水陆草木之花

牡丹可爱者甚蕃陶渊明独爱世人甚爱3、“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菊牡丹秋季开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花色艳丽,雍容华贵为了起衬托作用问题:
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叹惋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未免有些庸俗。
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鄙薄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赞美问题: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品析课文,赏析写法之妙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莲君子爱生态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菊隐逸惜牡丹富贵厌不慕富贵,洁身自好,鄙弃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 作者以“莲”自喻,托物言志,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人生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