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变色龙》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变色龙》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1 19:3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文教学设计——《变色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变色龙”,提示题目。
自然界中的变色龙是爬行动物蜥蜴中的一种,它的典型特点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颜色,从而避免敌害,保护自己。如果生活中有人像变色龙一样,会是一种什么人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变色龙》,看看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变色龙)
请同学们回顾课文,谁能用一句话概述小说的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首饰匠赫留金被一只狗咬伤,警官奥楚蔑洛夫在确认小狗主人的过程中,不断变化自己的态度,当最后确定小狗的主人是将军哥哥并被带走后,他威胁、恐吓了赫留金。)
按照小说情节的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小说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思考:小说中谁是变色龙?
(预设:奥楚蔑洛夫)(板书:奥楚蔑洛夫)
二、怎样变?
师:那么警官奥楚蔑洛夫是怎样进行精彩“变色”的?主人公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对小狗和赫留金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结合导学案表格分享你的探究成果。这6次称呼有什么规律吗?
(每当得知这条狗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它是条野狗,想弄死它;每当得知它是将军家的狗的时候,就夸狗责怪赫留金。)
从中发现奥是一个怎样的人?(见风使舵、虚伪、善变。)
通过回顾称呼的变化,我们对于人物形象有了初步感知。
称呼的变化实际上表明了人物态度的变化,屏幕上是六次对小狗不同判定的语言描写,两句一组,请同学带着表情用一快一慢的方式来读。快的用责骂语气,慢的用夸赞语气。在多次一快一慢的不同语气朗读体验中,相信你已经体会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感受到奥楚蔑洛夫的善变。
下面让我们透过人物动作与神态的细微之处触摸人物的灵魂。请小组分角色演绎,从五次变色中挑选最典型的一次“变色”进行朗读表演, 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三、有何不变?
师: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加上同学们的精彩演绎,成功地塑造了“变色龙”式的经典形象,通过深入探究文本,大家发现奥楚蔑洛夫对狗和赫留金的态度不断发生变化, 但在他身上有没有不变之处?
请小组来说说他的“不变之色”是什么
如此我们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变的是,对小狗和赫留金的态度,不变的是是他的本性。作为小警官为了维护自身形象而装腔作势,作为整个权贵阶层的警犬,对百姓媚上欺下,作为高官权贵的走狗,面对权贵的见风使舵,这些方面是始终不变的。奥楚蔑洛夫的变与不变构成了他的变色龙性格。
四、为什么变?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奥楚蔑洛夫成为可恨又可怜的“变色龙”?(解决衍生的子问题:结合变色原因, 深入探究小说主题)
没有人天生就愿意成为走狗,奥楚蔑洛夫的畸形性格和他所在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我们一起来探究奥楚蔑洛夫成为“变色龙”的原因。
社会环境,在《变色龙》这篇小说中也有提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我们看到故事发生的舞台——广场。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这也是一种暗示,整个社会一片冷清、萧条,充斥着饥饿和贫穷,暗示着沙皇制度制造的白色恐怖,那么白色恐怖下的群众是什么样的呢?小说中也有描写,当赫留金追赶小狗的时候,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集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而当热闹结束,奥楚蔑洛夫恐吓赫留金的时候,围观看热闹的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围观小市民的笑声,残忍地笑出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俄国,揭露出沙皇统治下过去被掩盖的真相,现在的真实写照,以及未来的走向。
我们称这样的人为看客,他们无聊、麻木、愚昧。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藤野先生》)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呐喊>自序》)
这些都是在白色恐怖统治下,不分是非,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群众。除了环境和群众,还有制度,一个社会的好坏,最终还是由它的制度决定的。我们来找一找小说中的社会制度。
“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
“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了。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功夫就叫它断了气!”
人们在谈论法律的时候,语气充满了调侃和嘲讽,人们宁肯用宪兵来保护自己,法律的威严还不如宪兵来得实在。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整个社会成了一个人治社会,而权力成了这个社会唯一的通行证。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说的时代背景。
补充背景资料: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进入了最反动的时期,广大工农陷入了极度贫困和大量破产的悲惨境地,资产阶级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压专制统治面前俯首听命,不敢违逆,一些小市民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沦于黑暗中……
《变色龙》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最反动的时期,他采取高压政策,在加强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这时的警察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使整个俄国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奥楚蔑洛夫就像鲁迅所说的“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文中由情节到人物,再由人物到环境。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人物灵魂,也看到了整个社会群体的灵魂。
这种黑暗的专制制度,这个窒息的专制社会,就如同一张如影随形无法逃脱的大网。
五、在小说中变来变去换嘴脸的难道只有奥楚蔑洛夫吗
赫留金从一开始气势汹汹地向警官申述,到最后无果而终,没有向狗的主人去索赔,这期间态度也有转变。叶尔德林,围观的小市民,也都在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作出调整,以免波及到自身利益。只不过他们大都以沉默妥协来表现他们深层的变,不像奥楚蔑洛夫表现得那样明显。
从这个角度来看,“变色龙”所指代的不单是奥楚蔑洛夫,还有赫留金、围观百姓等人。
鲁迅先生说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他的作品不只是简单的招人一笑,一读自然往往会笑,不过笑后总会剩下些什么……
刚才大家都笑得很开心。我们想一想,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心情和大家一样开心吗?或者他的心情很沉重吗?为什么?
小说是虚构的,文本中虚构的这些变色龙形象,成为了经典。我认为他们更应该是一面镜子,虽然他(她)是虚构的,可以让每一个读他(她)的人,在读中,照出自己,反省自己,反思人性。同时,他(她)也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反映了社会,批判了当时的制度。对读者来说,对他(她)所反映的那个社会来说,都是有重要意义的。而绝不仅仅是塑造一个小丑式的人物,让人读后一笑了之。好笑的背后是严肃的目的,这也是经典之所在。因此,虽然创作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别不同,三位作者创作文本、塑造人物的目的都是讽刺社会,讽刺人性,让我们读者观人自省,是极其严肃的。
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和批判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与与医学的职能是一样的:治疗。 ——曹文轩《读契诃夫》
文学能有疗治的功能吗?也许可以。作为医生的契诃夫,治疗人的身体;而作为一名作家,契诃夫治疗的是人的灵魂!
他是荒唐时代中的坚守者,也是可笑闹剧中的理性人。社会病了,有时候耗费很多人力财力都解决不了。但伟大的作家,也许可以通过文字,起到疗治的作用。
这是美好而开阔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饱含对生命的激情和热爱,最后,祝愿大家将少年初心与本色融入血脉,注入灵魂,用心描绘时代的画卷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