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8 08:0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
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答题框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此河”是指:( )
A.黄河 B.大运河 C.淮河 D.长江
2. .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该皇帝是( )
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3、下列历史人物中,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是( )
A.隋文帝杨坚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 )
A.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魏征的直言敢谏
C.受到“三省六部”的牵制 D.《唐律疏议》等法令的威慑作用
6.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7.“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成为时下的流行话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了唐代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是( )
①一起饮茶诵诗的年轻人 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
③“遣唐使” 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玄宗统治前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9. 某同学举行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0.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是从何时开始的?( )
A.隋初 B.隋末 C.唐朝 D.北宋
1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12. 右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14、三藏法师西游天竺后,将其见闻写成了( )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封氏见闻记》 D、《大唐三藏圣教序》
15、下列少数民族的首领曾经受到唐玄宗册封的有( )
①回纥 ②吐蕃 ③突厥 ④南诏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6、民歌《小放牛》中唱到:“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是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 柴王爷推车扎了一道沟”。实际上,赵州桥的设计者是( )
A.李春 B.李冰 C.郑板桥 D.鲁班
17、既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 A. 长安 B. 洛阳 C. 上海 D. 建康
18、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将给广大藏族同胞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藏族人的祖先在唐朝时称为( )
A. 赞普 B. 吐蕃 C. 突厥 D. 回鹘
19.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张旭
20.右图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是( )
A.《大唐律》 B.《大藏经》 C.《金刚经》 D.李白的诗集
21.你能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列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22、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
A、西周与东周 B、西汉与东汉 C、西晋与东晋 D、东魏与西魏
23.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时期( )
A.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国家重视东南沿海的开发
24. 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
A.山东 B.东京 C.杭州 D.四川
25.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6、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习俗有较大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服饰自由,各取所好
B、农村百姓住房较简陋,贵族官僚宅第则相当宏丽
C、食物已相当丰富,东京的夏季甚至有冷饮
D、由于缺马,人们出行多用牛车
27、毛泽东在其词中《沁园春·雪》中有一句“一代天骄”指的是( )
A.赵匡胤 B.元昊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28、“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回族最早形成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9.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
A. 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 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30.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①苏轼 ②关汉卿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⑤赵孟頫(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31题12分,32题11分,33题13分,34题14分,共40分)
31.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12分)
(1)请把下列地点、河流的英文字母填到相应的方框内。(5分)
A.涿郡 B.余杭 C.洛阳 D.会通河 E.通惠河

(2)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3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3分)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说明此河开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分)
(4)说一说A和B两运河有何不同?(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唐太宗看见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豰中矣”
材料三:“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缨望之继事”
请回答:
材料一、二、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它正式诞生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2分)
唐朝皇帝对这一制度采取了哪些完善的措施?(6分)
(3)这一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3分)
3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指东京开封)地,实仰东南财富,而呈中又为东南根底。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材料二:北宋时,南方人口已达一千一百多万户,占全国的60%强,而北方则只有六百多万户,占全国的40%弱。
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材料五: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材料三中的“苏湖”指的是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3分)
结合材料四,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简要说明宋代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政策。(4分)
请写出材料五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1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五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34.阅读材料请回答:(14分)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而且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
(1) 请列举中国历史上的两位蒙古族的杰出人物,其中元朝的建立者是谁?定都在哪里?(4分)
(2)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4分)
(3)元朝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什么?除管辖西藏地区外,还负责管理哪些地区?(2分)
(3)该朝统治者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请任意举出两例说明当时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2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5 BDBCA 6—-10 DDBDC 11----15 BDBBB
16---20 AABAC 21---25 CCADB 26---30 ACBAB
二、材料分析题:
31、(共12分)
(1)A C B E D (5分)
(2)江南河 邗沟 通济渠 (3分)
(3)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2分)
(4)隋朝大运河经过洛阳,元朝大运河不经过洛阳且裁弯取直,航程比隋朝大运河缩短。(2分)
32、(共8分)
(1)科举制 隋炀帝 (2分)
(2)唐太宗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扩大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1分)
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开设殿试创设武举;(1分)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1分)
(3)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学的读书人可以到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3分)
33、(共11分)
(1)经济重心南移(2分)
(2)苏州 湖州 (2分) 水稻 (1分)
(3)出现了商业繁荣的集市、城镇、城市 (1分)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立市舶司管理 (1分)
(4)宋朝 (1分)
(5)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迁的北方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3分)
34、(共9分)
(1)成吉思汗 忽必烈 忽必烈 大都 (4分)
(2) 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政府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政府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域;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3分)
(3)汉族外迁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任写两个即可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