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八单元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1第八单元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8 07:4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蓝天金星旗欢乐颂(贝多芬《第9交响曲》)
欢乐女神 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欧盟盟歌思考:
二战后西欧国家为什么走向联合?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阿登纳回忆录》现在(注:二战后)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材料二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 阿登纳(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材料 四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材料五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直接原因:法德两国实现和解。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5)直接原因:法德两国实现和解。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2、联合过程: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
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3)欧洲共同体成立:(经济组织)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4)1993年11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政治经济组织)(5)1999年推出欧元,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93年称欧洲联盟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增强人们对欧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从经济领域开始,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加强。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合一1967年




体发展共同的农业政策欧洲一体化进程统一关税与外贸趋向货币一体化趋向政治一体化共同的外交政策趋向军事一体化讨 论:从二战后至今,欧洲联合 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 发展的哪些特点?特征:
成员国 不断 增加,(目前27国)
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军事领域。
特点:反映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2、联合过程: 3、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4)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西方国家中,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他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人的控制。196O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增强了法国的实力。1964年,法国又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与美国相抗衡,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读材料读材料读材料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后,日本广岛一片废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第二经济大国1、前提:日本经济的崛起:内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③加强投资,重视教育和科技
④扩大出口贸易,口号:“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外因:
①美国的扶植日本加强政府投资,
②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影响(1)崛起的原因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2)日本经济崛起的表现: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日本新干线列车 日本的汽车工业材料: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学法探究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⑴.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⑵.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⑷.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响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首相曾根康洪在一次演讲中明确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日本正在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使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2004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称,日本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表示理解,但强调:
联合国安理会不是公司董事会,不是按照会费的多少确定其组成。正确理性的看待中日关系你同意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牢记过去惨痛的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从而开拓中日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合作探究:试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1)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这种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2、正式形成的标志
3、作用铁托纳赛尔尼赫鲁不结盟运动的标志1、历史背景:
①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2、概况:
(1)创始人: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成立: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原则: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4)任务和纲领: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3、作用: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新中国建立恢复发展文革挫折改革开放和平崛起四、中国的振兴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1)经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政治:新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军事:中国为世界公认的世界五个核大国之一。
(4)科技:航天技术、核技术、基因技术等高技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 …中国振兴的表现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l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探究: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强大的美国强大的苏联实力迅速上升实力相对下降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课堂小结1、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2、 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同步练习
1、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
2、二战后日本政府的首要工作是
A、发展教育  B、力保天皇 
C、发展经济 D、重建政府威信
CB3.70年代,在经济上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击的是
A、西欧、日本的崛起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中国的崛起  D、亚太经合组织
4.不结盟运动诞生于
A、1960年  B、1961年  
C、1971年  D、1973年
AB 5、 “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
A、联合起来与美苏争霸
B、摆脱美国控制,实现联合自强
C、实现政治体制一体化
D、抵制英国势力均衡的传统政策B、摆脱美国控制,实现联合自强 6、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属于
A、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 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7、欧共体成立的时间:
A. 1951年 B. 1957年
C. 1958年 D. 1967年
8、欧共体成立时的主要出发点是:
A. 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
发展步伐
B. 争取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
C. 密切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 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AD9、西欧一体化,首先是在哪个领域里开始的:
A. 经济领域 B. 政治领域
C. 文化领域 D. 经济和政治领域10、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 ①集中物力、财力进行建设 ②大力发展科技 ③美国扶植 ④大力发展教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D11、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的崛起D、美国经济滞胀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12、 二战后,美日之间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
A、美国有能力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国将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C、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13、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14、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华沙 B、北京 C、贝尔格莱德 D、布拉格C15、20世纪70年代,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
A、北约集团内部要分裂
B、国际局势的发展要求北约加强内部合作
C、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D、西欧各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16、标志着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崛起的事件是
A、亚非会议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D、七十七国集团成立B17、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主要目的是( )
A、要求建立新的世界格局
B、摆脱美苏争霸牺牲品的地位
C、谋求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18、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 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
B. 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会议
C.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
D. 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
C19、20世纪50—70年代,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有利条件是:
A. 扫除了封建落后的因素
B. 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C. 重视教育
D. 在朝鲜战争中得到了美国的大量订单 A20 .举例说明第三世界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的作用?举例: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