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4张PPT。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鸦片战争中船坚炮利的直观刺激 结合单元知识介绍,说出近代中国向西
方学习的几个阶段及相关历史事件?经学难抵洋枪炮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单元线索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程标准:
◆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主张及其表现。
◆ 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探究1:结合以下材料概括“开眼看世界”的时代背景。魏源林则徐传统的华夷文化观: 贵华夏 贱夷狄从容自信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图为英使在热河觐见乾隆皇帝。◆东方与西方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函乾隆皇帝 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贵国国家兴盛,为周围各国所敬仰。如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本国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明帝国友好往来的好时机。本国臣民曾经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都能因此受益。……故此希望特派一位有权柄之人常驻贵国,管束我国臣民的行为……——摘自《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 乾隆皇帝回复英国国王乔治三世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等 嘉庆咸丰逆夷犹敢逞凶带领夷兵,逼进通州,称欲带兵入见,朕若再事含容,其何以对天下?—咸丰帝上谕(1860)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嘉庆帝上谕(1805)时代背景:从容自信盲目自大 从乾隆到咸丰,清朝统治者的文化心态是怎样的?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1、背景 ◆ 鸦片战争前,传统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
◆ 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在闭关时代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林则徐开始时跟所有封建官僚一样,有偏狭自大、不合时务的陈腐观念,对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为了制定战胜敌人的正确策略,他努力探求西方资本主义的新知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纲》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探究2:结合教材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① 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② 设译馆,翻译外国书报刊;
③ 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系统介绍各国地理历史概况。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海国图志》(1842年)(1794-1857)《海国图志》当时介绍西方地理历史最详实的专著魏源 《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筹海篇,讨论鸦片战争之得失
第二部分:地图册,展示完整的世界概念
第三部分:各国地理、沿革、政治、物产
第四部分:表,各国教门、历法、纪年
第五部分:各国资料汇编
第六部分:西洋船、炮、机械图说
第七部分:地球天文合论魏 源A.编写著作:
B.主张:
C.意义:《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
详实专著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师夷长技以制夷方法内容目的●战舰
●火器
●养兵练
兵之法学器物 材料1: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林则徐 材料2: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二人思想主张的目的何在?②结合两则材料思考: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开眼看世界”)有何积极影响?有何局限性? 共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器物)。
目的:御侮强国,维护封建统治。
积极影响:改变中国的传统观念,启迪人们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局限性:①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②停留在技术(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林则徐、魏源金田起义 请结合以下图片,从统治者的角度概括当时中国的形势? 材料1: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1864)
材料2: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1898)“中学为体”——以中国的封建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伦理纲常西方先进科技根本手段挽救封建统治“中体西用”为西学在中国传播打开了的通道挽救清朝统治体用之争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回顾必修2相关内容:
1、洋务运动的背景
2、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时间:
3、洋务运动思想主张、目的:
4、洋务运动内容(实践活动):
5、洋务运动的结果:
6、对洋务运动评价:请自读教材并思考: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何理解?
2、从政治角度看这种思想的实质及目的何在?从生产力角度看这种思想的实质何在?
探究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洋务派思想与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有何关系?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进步性:洋务派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把向西方学习从理论向实践推进。
局限性:只是局限于学习西方的器物,没有深入到制度层面的变革,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国家民族的命运。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郑观应的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① 结合教材思考: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原因?
② 结合教材归纳:代表人物及主张洋务运动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 ;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兴起; 。
王韬、郑观应主张:
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③ 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2011重庆)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B一、下诏鼓天下之气;
二、迁都定天下之本;
三、练兵强天下之势;
四、变法成天下之治。 1895年公车上书 1895年《马关条约》 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1)背景:(结合图片信息概括)政治:
经济:
文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3)主张 探究4: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2011天津)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D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蒋廷黻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 思考: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何特点?康有为为什么要披着孔子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跪着造反”)?如何看待其态度?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原因:
(1)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大。
(2)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具软弱保守性。
(3)与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有关。
看法: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既反映他敢于挑战封建思想,学习西方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他在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跪着造反”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谈谈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主张兴民权,倡新学;
思想启蒙,促进人民精神的觉醒;
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维新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挽救清朝统治学器物宣传维新变法学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学习西方,图强御侮课
堂
小
结历程是艰难的 方向是明确的 过程是渐进的 效果是明显的 思考:今天应该如何对待西方文化?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器物学习——制度模仿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学习西方
与
探索救亡道路
相结合课堂小结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A 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 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 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 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巩固练习2.鸦片战争失败后,一部分人开始寻求改变现状的道路和学习西方,他们大多属于
A、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
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
C、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
D、下层群众中的先进者 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原因:从这句话能看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由资产阶级的软弱属性决定---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再见郑观应(1842~1921)广东香山人。历任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总办。著有《盛世危言》等,其思想对后来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者有极大影响。王韬(1828~1897)苏州人。道光间在上海外国人所办书馆工作。后赴英译书,游历法、俄等国。同治间在香港办报,宣传变法自强。 这三幅图揭示了什么主题?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据此图指出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原因维新代表的主要主张借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方政治学说,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 复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变科举。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实行变法。结合维新派主张思考有何特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孔子以前的历史无据可考…, 《春秋》)中称颂的尧舜等的功德大业,都是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假托古人的议论而创立的。孔子托古的目的,是为了改制。” —《儒家制度化重建的尝试》 康 有为 活动: 办万木草堂,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宣传变法的道理。
作用: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梁启超(1873——1929)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次冲决君主之网罗, 次冲决伦常之网罗,次冲决天之网罗。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势不得不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谭嗣同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福州)人 “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
“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洋务派代表人物 在当时历史条件是进步的,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评价: “中学”指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即儒家的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制度。 “体”即治国之“本” “西学”指先进的实用技术等。 “用”即治国的手段
实质: 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的腐朽的封建统治。军事工业:师夷长技以自强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民用工业:师夷长技以制夷1888年 湖北织布局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北洋海军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建立近代海军办海军——组建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办教学——创办近代新式学堂 创办京师同文馆,培养近代科学人才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3、裱糊匠们主要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4、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