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8 08: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为祖国感到骄傲吧!同学们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八课 中国古代的发明与发现 李约瑟说“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着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 “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共同探究 今年暑假李子明同学参加了一个国际中学生夏令营。在夏令营里他认识了许多外国小朋友,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大多都有浓厚兴趣。然而有一个小朋友汤姆却说:“中国很落后,他们古代人只会喝酒吟诗, 在科技上没有什么贡献!”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问题情境一1:造纸术发明之前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有哪些?
2:造纸术发明者,时间,意义?
3: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时间,意义?
4:火药发明的时间,用途?除此之外呢?
5:指南针的演变,发明的时间?用途?除此之外呢?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四大发明△回答“学思之窗”思考题:①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 的发展 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封建城堡封建贵族④指南针推动了 的开辟和 雏形的形成 新航路世界市场 总之, 四大发明对欧洲由 社会向 社
会过渡起了巨大的 作用。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封建资本主义推动四大发明导致了欧洲近代社会的产生?对不对?史料分析:
材料一《韩非子 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 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州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治病,中国却用它当饭吃。”请回答:
(1)依据材料,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材料三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1)战国 生产(采玉)、导航、迷信活动(看风水)(2)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技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3)科学技术能否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活字印刷术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08年北京奥运会活字印刷术再现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宋史》 最早的火药武器万户试飞火箭★宋代火药武器霹




球 火蒺藜的包中除了火药
以外,还装着“铁蒺藜”。
铁蒺藜上面有尖刺,象菱角
形。用火点着药线抛出去,
不但会燃烧,里面的铁蒺藜
还会把敌人打死打伤。战国指南针---司南《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指示方向北宋指南针主要应用于航海北宋民间指南针指南鱼指南龟缕悬法指南针问题情境二1:《九章算术》成书的时间,特点,意义,马克思的评价?
2:列举我国古代的计算工具?产生的原因?算筹算 盘(元代)明清时期广泛运用(商业的繁荣)明朝时期外传至其他国家问题情境三1:我国古代天文学产生最初的原因是什么?
2:列举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
3:观察浑仪和简仪的区别?浑仪是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一种仪器,结构复杂。郭守敬富有创造性地制造了简仪,简仪从复杂的环圈交错中解放了出来,简化了仪器的结构,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郭守敬简仪 简仪的创制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才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明类似装置。
郭守敬的简仪,在清康熙五十四年被传教士纪理安当作废铜熔化。现存为复制品。问题情境四1:我国古代历书备受重视的原因?
2:列举我国古代的历法与四大农书?
3:《齐民要术》的内容?王祯《农书》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徐光启《农政全书》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氾胜之贾思勰元朝明朝南北朝西汉《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学·四大农书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扩展:干支纪年法方法
  1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问题情境五1:列举我国古代的中医学成就。提示:请同学们分角度来思考(政/经/策/教/主观因素)
政治:社会相对稳定
(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
经济:古代小农经济发达;(物质保障)
政策:对外政策和民族政策开放,民族交流频繁。
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主观因素: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能够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统计“李约瑟难题”请体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开始下降?轻松阅读 开拓视野政治:
思想文化:
经济:
对外政策:思考:中国古代发达科技为什么没有转化为近代科学技术?(李约瑟难题)
具体的要从明清时期的社会阻碍因素去分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专制日益腐朽。理学禁锢思想、制约创新能力。
封建小农经济的束缚,虽明中后有资本主
义萌芽,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
和推动力。
明清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
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得到的认识
认识:
科技的发展与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的需求、政府政策、国内外的交流、历史的继续与发展、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