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初三一模历史汇编: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章节综合(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北京初三一模历史汇编: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章节综合(PDF版含解析)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1 09:0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 北京初三一模历史汇编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章节综合
一、选择题
1.(2023·北京通州·统考一模)下侧是某本书的目录,该书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古代( )
……第二节从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县制的起源
第三节两千年三循环——郡县制的“封建变形”
……
第五节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行省的创新
A.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B.选官用官制度演变
C.地方监察制度演变 D.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2.(2023·北京通州·统考一模)以下图文材料反映了( )
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发掘出土了 《东京梦华录》记载:“近
(州)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
马水兽飞云之状。”
瓷器 5.6 万多件。州桥东侧的浮雕石壁上雕刻有海马、仙鹤、祥云
等图案。
①文献资料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②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③北宋时期雕刻技术水平较高 ④北宋时期制瓷业的规模庞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以下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A.经略边疆方式多样 B.地方治理不断完善
C.监察制度不断改进 D.中枢机关权力削弱
4.(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以下对下侧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第1页/共8页
A.唐朝中外交往繁盛 B.北宋削弱地方权力
C.元朝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5.(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宋代时,随着临安城的发展,在它周围数十里内,形成了功能各异的市镇
(见右图)。当时民谚云:“南柴北米,东菜西水。”这体现出宋代( )
A.城市布局的对称 B.中外交通的发达
C.政治制度的完善 D.商品经济的繁荣
6.(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下列一组示意图所反映的主题是( )
A.中外文化交流 B.经济重心南移
C.疆域面积扩大 D.君主专制强化
7.(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下侧图文材料说明( )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2页/共8页
C.改变了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 D.促进了民族交融
8.(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有效治理。下列
文物能够印证元朝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的是( )
A. B.
C. D.
9.(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关于中国古代的一项科技发明,书中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
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项发明促进了( )
A.造纸工艺的出现 B.军事的变革
C.航海技术的发展 D.文化的传播
10.(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宋初书籍多是手抄,刻本少且以官刻为主。北宋中期后,坊刻(书铺商
人刻书)取代官刻成为主流,特别是北宋熙宁以后,“禁刻一弛,则私刻坊刻,风起云涌,刻书遍及全
国”。上述材料说明宋代(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官营刻书业为主流
C.小说的创作蔚然成风 D.书籍印刷业商品化
11.(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
表”。以下属于元朝边疆地区实施的管理措施是( )
A.在西北地区设置了西域都护 B.派出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
C.在西藏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12.(2023·北京平谷·统考一模)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人口分布状况不断变化(如下图),下面哪一项与人
口分布变化密切相关( )
第3页/共8页
A.自然环境改变 B.中央集权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 D.北方财富增长
13.(2023·北京延庆·统考一模)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 1288 年),因唐制吐蕃
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23·北京延庆·统考一模)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
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
测量距离,竖立“表木”;政府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
A.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B.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
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 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二、综合题
15.(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下表反映了汉、唐、元三朝丝绸之路的发展情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汉朝 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
唐朝 设立互市监,管理丝绸之路沿线的经济贸易活动
元朝 在陆上丝绸之路沿途要道设立众多驿站,在沿海重要港口设市舶司,管理贸易
A.三朝均积极推动丝绸之路发展 B.各朝都重视提高丝织技术
C.唐朝是丝绸之路最繁盛的时期 D.南方经济完全超过了北方
第4页/共8页
第5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意中的关键字县、郡县制、行省可知,这是在描述中国古代的地方管理制度,D 项正确;
题意描述的是地方的管理制度不是中央政治制度,排除 A 项;题意中没有涉及选官和用官制度,排除 B
项;题意中没有提及地方监察制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献资料分为很多种,并非都真实可信,①说法错误;考古发现可以与文献
资料相互印证,证明文献记载;根据题意北宋东京城州桥的浮雕石壁上雕刻有海马、仙鹤、祥云等图案可
以说明北宋时期雕刻技术水平较高 ;根据题意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发掘出土了瓷器 5.6 万多件可知,
北宋时期制瓷业的规模庞大,②③④说法正确,排除含有①的选项 ACD。故选 B。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郡县、刺史、文臣地方长官、行省这些都是统治者对地方加强管理的实践,B 项正
确;题意中没有提及边疆,排除 A 项;题意中只有刺史属于监察制度,其余都非监察制度,排除 C 项;题
意中提及的都是地方机构,没有涉及中央机构,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分析可知该王朝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在西南地区设置宣政
院管辖西藏、在西北地区设立北庭都元帅府管辖新疆地区,示意图反映的是元朝对边疆的有效管辖,C 项
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不能说明中外交往情况并且朝代信息错误,排除 A 项;材料
不能说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并且朝代信息错误,排除 B 项;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中央政府对西
藏直接行使行政管辖,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D
【详解】南宋改都城为临安以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其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布局打破了唐
朝的“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也不受时间限制。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
“买卖昼夜不绝”,商品琳琅满目,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所以题目描述体现了南宋商业的繁荣,D 项正
确;从图示看不出城市的布局,排除 A 项;材料展示的临安周围的市镇,体现不出中外交通的发达,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商业的发展,不是政治制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6.B
【详解】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
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唐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宋代南方社会秩序相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
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继续得以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秩序发展,从而最
终超过北方,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B 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与中外文化交流
无关,排除 A 项;题干材料是汉代、唐代、宋代经济发展示意图,反映不出疆域面积扩大,排除 C 项;题
干材料是汉代、唐代、宋代经济发展示意图,反映不出君主专制强化,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B
【详解】根据“秧马……提高劳动效率”“复种技术……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科学
第6页/共8页
技术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说明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B 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
移,材料内容没有反映,排除 A 项;材料内容没有改变了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
农业的发展,不能说明促进了民族交融,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B 项正确;“唐
蕃会盟碑”见证的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清朝在西藏设立了驻藏大臣和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均与题干
“元朝”不符,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9.D
【详解】根据“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
“发明”是指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将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这种
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D 项正确;造纸工艺与造纸术有关,与题干“发明(活字印
刷术)”无关,排除 A 项;火药和火药武器促进了军事的变革,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均与题干
“发明(活字印刷术)”无关,排除 BC 项。故选 D 项。
10.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刻书遍及全国”可知,宋代随着印刷术的改进,书籍印刷实现了商品化,D 项
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材料未体现这一内容,排除 A 项;从“坊刻(书铺商人刻书)取代官
刻成为主流……私刻坊刻,风起云涌”可知,宋代刻书业的主流是商业性的坊刻,排除 B 项;材料只提及
了刻书业的兴盛,无法说明宋代小说的创作蔚然成风,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1.C
【详解】据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
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C 项正确;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北地区设置了西域都
护,加强了西域的管辖,排除 A 项;派出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发生在唐太宗时期,排除 B 项;明朝政府派
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C
【详解】根据图表“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人口分布状况不断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汉到北宋、南
宋时期,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这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关,最初是由于北方战乱,导致北人南迁,加上江
南自然环境优越,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最终南移,C 项正确;ABD 三项在图片中无法反映
出来,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13.D
【详解】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图中④区域西藏地区,是宣政
院管辖的区域,D 项正确;①是辽阳行省管辖地区,排除 A 项;②是中书省管辖区域,排除 B 项;③是台
湾地区,属于福建省,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4.B
【详解】宋代“坊市制”瓦解导致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城市秩序混乱,为此宋朝政府专门采取措施进行管
第7页/共8页
理,这说明宋朝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故 B 正确;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不是材料的
主旨,故 A 错误;收取杂税是对材料的误读,故 C 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政府的国策,宋代只是有所
放松,故 D 错误。
15.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唐朝设立
互市监,管理丝绸之路沿线的经济贸易活动”,“元朝在陆上丝绸之路沿途要道设立众多驿站,在沿海重要
港口设市舶司,管理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元三朝均积极推动丝绸之路发展,A 项正确;重
视提高丝织技术,与题干内容不符,因为题干内容都是与丝绸之路的管理相关,排除 B 项;丝绸之路最繁
盛的时期,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因为题干内容都是与丝绸之路的管理相关,排除 C 项;南宋时期,南
方经济完全超过了北方,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因为题干内容都是与丝绸之路的管理相关,排除 D 项。
故选 A 项。
第8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