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心亭看雪》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8 08:4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湖心亭看雪张 岱dài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湖心亭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 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是继“公安三袁”之后的散文作家,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与境,意趣深远。他的散文小品短小隽(juàn)永,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的风韵。1、《陶庵梦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在明朝灭亡之后,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2、作者客居杭州,远离家乡。 3、“明亡后不仕”不做官,不忘故国,淡泊名利。
课文介绍:本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是一篇追忆西湖雪夜景色的散文,表达作者清高自赏和脱俗不群的志趣。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chóng zhēn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环境。寥寥数语,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态与众不同。是日更(gēng)定,余拿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接着记述赏雪经过。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展示作者高山情怀、不随流俗。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写意山水,寥寥数笔,包含了诸多变化。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此段写在湖心亭奇遇。此情此景能见游人,奇迹!双方“大喜”,感叹:“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
同饮、余强。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酒逢知己千杯少。
客此:到此作客。
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痴”体现俗人之见,也是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生字练习:拥毳( )雾凇( )沆砀( )( )铺毡( )更( )定日......cuìsōnggēngzhānhàngdàng更( )有此人gèng一芥( ) jiè绝( ) 消失雾凇沆砀( ) 冰花一片弥漫上下一白( )全长堤一痕( ) 一道强饮( ) 勉强客此( )客居是( )这更定( )计时单位更有( )还一余拿一小舟上下一白 (数词 “一”,一叶)(副词,全)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数词“一”,一个)更是日更定(古代计时单位)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副词,还)古今异义1.拿:古义:划动。例句;余拿一小舟。
今义:拿。
2.强:古义:竭力,尽力。文中指痛快。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
今义:勉强。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白描对比、夸张写作手法: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奇景雅趣作者借欣赏西湖雪景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在孤独落寞之余,巧遇知己的惊喜与分别时的伤感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