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化学反应的调控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树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已知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中的O是,达到平衡时,、和中都有
B.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
C.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平衡逆向移动
D.加入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2.合成氨作为重要的固氮方式,在工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某温度下,N2(g)+3H2(g)2NH3(g) ΔH=-92.4kJ mol-1,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mol H2,在催化剂存在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A.一定大于92.4kJ B.一定小于92.4kJ C.一定等于92.4kJ D.无法确定
3.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容器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 平衡物质的量/
I 387 0.40 0.16 0.16
II 387 0.80
III 207 0.40 0.18 0.18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容器I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Ⅲ中的短
C.达到平衡时,容器I中的体积分数与容器Ⅱ中的相同
D.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和,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4.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 +yB(g) xC(g),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20 mol·L-1。恒温增大压强使容器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45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 B.平衡正向移动
C.B的转化率提高 D.C的体积分数降低
5.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g)和H2(g),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 n(CO2)/mol n(H2)/mol
0 0.60 1.80
t1 0.20
t2 0.6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0~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mol·L-1·min-1
B.若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t2时,c(CO2)=0.10mol·L-1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CO2(g)和0.40molH2O(g),则v正>v逆
6.工业制硫酸中有一步重要的反应是在400-600℃下发生催化氧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的转化率,在生产过程中压强越高越好
B.工业生产中可通过增大二氧化硫的浓度来提升反应物转化率
C.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生产效益越好
D.工业生产中使用催化剂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7.不同温度下,将和充入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逐渐减小
B.24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
C.240℃时,若起始时充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D.240℃时,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为20min,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
8.可逆反应A(g)+BC(g)+D,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B、D一定是气体
B.若A为有色气体,增大A的浓度,平衡体系气体颜色加深
C.若B是气体,增大B的浓度会使A的转化率增大
D.升高温度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9.HI常用作有机反应中的还原剂,受热发生反应:。一定温度时,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I,体系中c(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min时,有91%的HI发生分解
B.40min时,
C.120min时,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D.HI的还原性与-1价碘元素有关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CO(g)+NO2(g) 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B.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C.对2NO2(g) N2O4(g),升高温度平衡体系颜色变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啤酒刚一开启即涌出大量泡沫。
11.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对人体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反应前的物质的量为7mol,平衡后的物质的量为5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20%
B.研发效果更好的催化剂,可以增大CO的转化率
C.增大压强,的浓度增加,平衡向右移动
D.平衡时再充入2molCO和0.5mol,反应朝正反应方向进行
12.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镁与稀硫酸反应开始缓慢,随后反应速率加快
B.500℃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C.、、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
D.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13.合成氨问题,关乎到世界化工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下列合成氨工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高压条件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C.工业生产采用500℃而不采用常温,是为了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
D.铁触媒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
14.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pH条件下,用浓度传感器测得反应2A+B=3C+D中产物D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D的适宜pH为
A.8.8 B.7.5 C.8.2 D.6.8
15.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图1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2表示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平衡时NH3的质量分数w(NH3)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自发反应,由图1可得加入适当的催化剂,E和ΔH都减小
B.图2中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0.045mol·L-1·min-1,从11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L,则n(N2)的变化曲线为b
C.图3中,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c点
D.图3中T1和T2表示温度,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K2,则:T1>T2,K1>K2
二、填空题
16.I.工业上用丙烯加成法制备1,2 -二氯丙烷(CH2ClCHClCH3),主要副产物为3- 氯丙烯,反应原理为:
①CH2=CHCH3(g)+Cl2(g) CH2ClCHClCH3(g) ΔH1=-134 kJ·mol-1
②CH2=CHCH3(g)+Cl2(g) CH2=CHCH2Cl(g)+HCl(g) ΔH2=-102 kJ·mol-1
(1)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2=CHCH3(g)和Cl2(g),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①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压强/kPa 80 74.2 69.4 65.2 61.6 57.6 57.6
用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压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即v=,则反应①前180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CH2ClCHClCH3)=_______ kPa·min-1(保留小数点后2位)。
II.丙烯的制备方法
方法一:丙烷无氧脱氢法制备丙烯反应:C3H8(g) C3H6(g)+H2(g) ΔH=+124 kJ·mol-1
(2)①某温度下,在刚性容器中充入C3H8,起始压强为10 kPa,平衡时总压强为14 kPa,C3H8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 kPa(保留小数点后2位)。
②总压分别为100 kPa和10 kPa时发生该反应,平衡体系中C3H8和C3H6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10 kPa时C3H8和C3H6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
方法二:丙烷氧化脱氢法制备丙烯还生成CO、CO2等副产物,制备丙烯的反应: C3H8(g)+O2(g) C3H6(g)+H2O(g) ΔH=-118 kJ·mol-1,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3H8的转化率和C3H6的产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3)图中C3H8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观察图2,回答能提高C3H6选择性的措施是_______。(C3H6的选择性=×100%)
17.氮的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NO在空气中存在如下反应:2NO(g)+O2(g)2NO2(g) △H,上述反应分两步完成,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2)反应I和反应Ⅱ中,一个是快反应,会快速建立平衡状态,而另一个是慢反应。决定2NO(g)+O2(g)2NO2(g)反应速率的是___(填“反应I”或“反应Ⅱ”);对该反应体系升高温度,发现总反应速率反而变慢,其原因可能是___(反应未使用催化剂)。
18.一定温度下,在某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和,发生反应:,反应中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的结构式为_______;1min时,v正_______(填“>”、“<”或“=”)v逆;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2)2min时,的浓度为_______,请在图中画出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_______。
(3)对于可逆反应:,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恒压时充入He B.恒容时充入He C.恒容时充入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b.气体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停止
d.反应速率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e.单位时间内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H键断裂
(5)设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n(平衡),起始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n(起始),则n(平衡)∶n(起始)=_______。
19.二氧化氮在火箭燃料中可用作氧化剂,在亚硝基法生严流酸甲可用作催化剂,但直接将二氧化氮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已知反应CH4(g) +2NO2(g)N2(g) +CO2(g) + 2H2O(g),起始时向体积为V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CH4和3mol NO2,测得CH4.、N2、H2O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容器体积V=_______L。
(2)图中表示H2O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是曲线___________. (填“甲”“乙"或"丙")。
(3)0 ~5min内,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mol·L-1·min-1。
(4)a、b、c三点中达到平衡的点是______。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物质平衡转化=转化的物质的量/起始的物质的量×100%)。
(5)a点时,c(CO2) =__________mol·L-1(保留两位小数),n( CH4):n(NO2) =_________________。
20.已知Fe(s)+CO2(g) FeO(s)+CO(g) △H=akJ/mol,平衡常数为K;测得在不同温度下,K值如下:
温度/℃ 500 700 900
K 1.00 1.47 2.40
(1)若500℃时进行上述反应,CO2起始浓度为1 mol/L,CO的平衡浓度为_____。
(2)方程式中的a__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900℃上述反应达到平衡,要使得该平衡向左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加入FeO
C.降低温度到500℃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21.某兴趣小组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为研究对象,结合所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改变条件使其发生“色彩变幻”。
已知:①K2Cr2O7溶液存在平衡:Cr2O+H2O2CrO+2H+。
②含铬元素的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Cr2O(橙色);CrO(黄色);Cr3+(绿色)。
(1)i可证明反应Cr2O+H2O2CrO+2H+的正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ii是验证“只降低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正向移动”,试剂a是_________。
(3)iii的目的是要验证“增大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逆向移动”,此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Ⅱ中不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5)继续实验
①解释溶液变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②溶液变绿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和中都有,选项A正确;
B.可逆反应不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到底,和不可能完全转化为,选项B错误;
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选项C错误;
D.催化剂不影响平衡转化率,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2.B
解析:由N2(g)+3H2(g)2NH3(g) ΔH=-92.4kJ mol-1可知,1mol N2和3mol H2完全反应放出92.4kJ的热量,而合成氨是可逆反应,故1mol N2和3mol H2不可能完全反应,则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故B正确;故选B。
3.D
解析:A.比较容器Ⅰ、Ⅲ的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时生成物减小,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故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
B.比较容器Ⅰ、Ⅲ的反应,投料量相同,反应Ⅰ温度高,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快, B正确;
C.比较容器Ⅰ、Ⅱ的反应,探究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对反应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不影响平衡状态,故两体系为等效平衡,平衡时,CH3OH体积分数相同,C正确;
D.由图表可知,容器Ⅰ反应平衡时,,平衡常数;
若起始充入CH3OH 0.10mol,CH3OCH3 0.15mol,H2O 0.10mol,容器体积1.0L,此时浓度商,故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D错误。
故选D。
4.D
解析:A.在恒温下增大压强使容器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的瞬间,A的浓度是0.40mol/L。但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45mol/L,这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即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即x+yB.平衡逆向移动,B错误;
C.平衡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
D.平衡逆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降低。D正确;
答案选D。
5.C
【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t1时△n(CO2)=0.60mol-0.20mol=0.40mol,根据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可知,△n(H2)=0.40mol=1.20mol,故t1时n(H2)=1.80mol-1.20mol=0.60mol,故t1时反应达平衡,t2时n(CO2)=0.20mol;
解析:A.v(CO2)== mol·L-1·min-1,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3v(CO2)=mol·L-1·min-1,选项A错误;
B.在700℃时,t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CO2)==0.1mol/L,c(H2)==0.3mol/L,c(CH3OH)=c(H2O)==0.2mol/L,则K==14.8,温度升至9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2,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平衡是向左移动的,那么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B错误;
C.t2时n(CO2)=0.20mol,c(CO2)=0.10mol·L-1,选项C正确;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CO2(g)和0.40molH2O(g),c(CO 2)==0.2mol/L,c(H2O)==0.4mol/L,Qc==14.8=K,平衡不移动,则v(正)=v(逆),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6.D
解析:A.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提高的产率,但高压会对动力和设备要求太高,从而增加生产成本,为了降低成本,应该适当增大压强,故A错误;
B.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增大氧气的浓度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从而降低成本,故B错误;
C.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平衡逆向移动,降低产率,且增加生产成本,对提高生产效益产生不利影响,故C错误;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而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从而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故D正确;
答案选D。
7.A
解析:A.根据图中信息,温度越高,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小,故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逐渐减小,A项正确;
B.列三段式:
240℃时,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5%,=0.25,解得x=,K===,B项错误;
C.240℃时,若起始时充入0.5mol、2mol、1mol、1mol,Q===0.25D.根据B中三段式,该条件下,,D项错误;
答案选A。
8.A
解析:A.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B、D可能都是气体,也可能都不是气体,故A错误;
B.A为有色气体,增大A的浓度,平衡虽然向正向移动,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A的浓度仍然增大,所以平衡体系气体颜色加深,故B正确;
C.若B是气体,增大B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会使A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C的质量分数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9.A
解析:A.20min时c(HI)=0.91mol/L,则变化量为0.09mol/L,分解了为9%,A项错误;
B.如图40min时为c(HI)=0.85mol/L,n=cV=0.85mol,B项正确;
C.120min及以后HI浓度不再变化,则达平衡了,C项正确;
D.-1价的碘为最低价具有强还原性,D项正确;
故选A。
10.A
解析:A. 反应CO(g)+NO2(g) CO2(g)+NO(g)的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加压平衡不移动,增大压强,气体体积减小,各气体的浓度增大,故颜色变深仅仅是由于NO2(g)浓度增大造成的,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符合;
B. 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由于生成氯化银沉淀,氯离子浓度减小,故平衡正向移动,造成氯气浓度减小,故溶液颜色变浅,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
C. 该反应2NO2(g) N2O4(g)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2(g)浓度增大,体系颜色变深,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
D. 啤酒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夏天从冰箱拿出啤酒并开启,压强减小,温度升高,都会使溶解平衡向着二氧化碳析出的方向进行,故会涌出大量泡沫,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
故选A。
11.A
解析:A.设CO的起始物质的量为a mol。
平衡常数,解得,,A项正确;
B.催化剂仅改变反应速率,B项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总和相等,压强对平衡无影响,C项错误;
D.,平衡不发生移动,D项错误;
答案选A。
12.D
解析:A.镁与稀硫酸反应,开始时反应慢,随后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速率加快,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故A错误;
B.合成氨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合成氨,故B错误;
C.、、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是因为缩小体积浓度增大,而且该反应属于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压强改变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氯气溶于水生成HCl和HClO,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氯离子,抑制了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平衡逆向进行,故D正确;
故选D。
13.C
解析:A.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A正确;
B.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原料不能完全反应,采用循环操作,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B正确;
C.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会使平衡逆向移动,工业生产采用500℃而不采用常温,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C错误;
D.铁触媒为催化剂,可以大大提高反应速率,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4.D
解析:据图可知当pH为6.8时,经过相同的时间产物D的浓度最大,所以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D的适宜pH为6.8;
故答案为D。
15.C
【分析】A.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不影响焓变,由图1可知,合成氨是焓减熵减过程,根据△G=△H T△S可知,该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B.由图2可知,0~10min内氮气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6mol 0.3mol=0.3mol,根据 计算v(N2),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11min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
C.图3表示平衡时氨气含量与氢气起始物质的量关系,曲线上各点都处于平衡状态,达平衡后,增大氢气用量,氮气的转化率增大;
D.由图3可知,氢气的起始物质的量相同时,温度T1平衡后,氨气的含量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温度T1<T2,据此解答。
解析:A.加入催化剂活化能E降低,但不影响焓变,△H不变,由图1可知,合成氨是焓减熵减过程,△G<0反应自发进行,根据△G=△H T△S可知,该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故A错误;
B.由图2可知,0~10min内氮气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6mol 0.3mol=0.3mol,,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H2)=3v(N2)=3×0.015mol/(L min)=0.045mol/(L min),11min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故n(N2)的变化曲线为d,故B错误;
C.图3表示平衡时氨气含量与氢气起始物质的量关系,曲线上各点都处于平衡状态,故a、b、c都处于平衡状态,达平衡后,增大氢气用量,氮气的转化率增大,故a、b、c三点中,c的氮气的转化率最高,故C正确;
D.由图3可知,氢气的起始物质的量相同时,温度T1平衡后,氨气的含量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温度T1<T2,温度越高化学平衡越低,故K1>K2,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进程与反应热关系图象、化学平衡图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等,难度中等,理解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
16.(1)0.08
(2) 40% 2.67 Z Y
(3)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或温度升高,催化剂的活性增大) 选择相对较低的温度(或选择更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1)由于反应②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故压强的变化均由反应①造成,180min时压强变化为80kPa-65.2kPa=14.8kPa,所以生成的1,2 -二氯丙烷的分压为14.8kPa,所以;
(2)①设丙烷压强的变化为,同温同容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由题意可得,反应后压强为,解得,C3H8的平衡转化率为,;
②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3H8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C3H6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根据方程式,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3H8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C3H6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因此表示10kPa时,C3H8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是Z,表示10kPa时C3H6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是Y;
(3)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同时温度升高,催化剂的活性增大,因此C3H8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由图可知,温度较低时,丙烯的产率更高,相对于较高温度,丙烷转化为丙烯的比例更大,则丙烯的选择性更大,所以提高丙烯选择性的措施可以是选择相对较低的温度,也可以选择更合适的催化剂 。
17. 2NO(g) N2O2(g) △H=-(E3-E4) kJ/ mol 反应Ⅱ 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Ⅱ,升高温度后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造成N2O2浓度减小,温度升高对反应Ⅱ的影响弱于N2O2浓度减小的影响,N2O2浓度减小导致反应Ⅱ速率变慢
【分析】(1)根据图象分析反应I为2NO(g) N2O2(g)的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根据图象可知,反应I的活化能<反应Ⅱ的活化能,反应I为快反应,反应Ⅱ为慢反应,决定该反应速率的是慢反应;决定正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Ⅱ,结合升高温度对反应I和Ⅱ的影响分析可能的原因。
解析:(1)根据图象可知,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2NO(g) N2O2(g) △H=(E4-E3)kJ/mol=-(E3-E4) kJ/ mol,故答案为:2NO(g) N2O2(g) △H=-(E3-E4) kJ/ mol;
(2)根据图象可知,反应I的活化能<反应Ⅱ的活化能,反应I为快反应,反应Ⅱ为慢反应,决定2NO(g)+O2(g) 2NO2(g)反应速率的是慢反应Ⅱ;对该反应体系升高温度,发现总反应速率变慢,可能的原因是: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Ⅱ,升高温度后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造成N2O2浓度减小,温度升高对反应Ⅱ的影响弱于N2O2浓度减小的影响,N2O2浓度减小导致反应Ⅱ速率变慢,故答案为:反应Ⅱ;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Ⅱ,升高温度后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造成N2O2浓度减小,温度升高对反应Ⅱ的影响弱于N2O2浓度减小的影响,N2O2浓度减小导致反应Ⅱ速率变慢。
18.(1) > 0.025mol/(L·min)
(2) 0.1mol/L
(3)C
(4)b
(5)9:10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起始时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0mol,则氢气起始时的物质的量也是1.0mol,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9mol,可列三段式:
解析:(1)NH3是氮原子和氢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 ,1min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0~2min内, N2(g)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 L 1 min 1 。
(2)2min时, NH3(g) 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浓度为=0.1 mol L 1 。起始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时为0.7mol, 。
(3)恒压时充入氦气,容器体积变大,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恒容时充入氦气,容器体积不变,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恒容时充入氮气,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选C。
(4)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气体密度一直不变,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未平衡前,气体总物质的量是变化的,所以气体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是变化的,当气体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故c错误;d.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反应速率 v(N2):v(H2)=1:3 时,正逆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e.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单位时间内 1mol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H键断裂,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没有指明是否平衡状态,故此说法不正确;故选b。
(5)起始时,氮气和氢气均为1.0mol,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0mol,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9mol+0.7mol+0.2mol=1.8mol,所以平衡和起始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之比为1.8:2.0=9:10。
19.甲 0.1 c 80% 或0.8 0.33 4:5
【分析】依据图象,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确定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CH4.、N2、H2O中的哪种物质;依据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计算出0 ~5min内,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达到平衡时的判断依据。
解析:(1)起始时向体积为V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CH4和3 mol NO2,测得CH4.、N2、H2O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CH4是反应物,即起始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依据c=,得V===2L;
(2)由(1)可知,丙代表CH4,从开始到平衡时,甲代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量:1.2mol·L-1,乙代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量:0.6mol·L-1,故从开始到平衡时,甲代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量:1.2mol·L-1×2L=2.4mol;故从开始到平衡时,乙代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量:0.6mol·L-1×2L=1.2mol,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甲代表H2O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关系,乙代表N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关系;
(3)乙代表N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关系,0 ~5 min内,N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为:0.5mol·L-1 - 0=0.5mol·L-1,v(N2)==0.1mol·L-1·min -1;
(4)当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a、b、c三点中达到平衡的点是c;达到平衡时,c(N2)=0.6mol·L-1,即从开始平衡,N2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L-1×2L=1.2mol,CH4(g) +2NO2(g)N2(g) +CO2(g) + 2H2O(g) ,依据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从开始到平衡,NO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1.2mol×2=2.4mol,故达到平衡时, NO2的转化率是 =80%;
(5)设a点时的浓度为xmol·L-1,CH4(g) +2NO2(g)N2(g) +CO2(g) + 2H2O(g) ,依据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1.0-x):x=1:2,x=0.67,=0.67mol·L-1×2L=1.34mol,=1:2:1:1:2,a点时,=0.67mol,c(CO2) ==0.33mol·L-1;=0.67mol,=1.34mol,故a点时,n( CH4):n(NO2)=(2mol-0.67mol):(3mol-1.34mol)=4:5。
20.5mol/L 大于 C
解析:(1)设500℃时,CO的平衡浓度为x
Fe(s)+CO2(g) FeO(s)+CO(g)
起始量 1mol/L 0
变化量 x x
平衡量 (1-x)mol/L x
则K= x=0.5mol/L
答案为:0.5mol/L
(2)从表中可以看出,升高温度,K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方程式中的a大于0。答案为:大于
(3) A.由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所以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发生移动,A不合题意;
B.由于FeO呈固态,所以加入FeO,对平衡不产生影响,B不合题意;
C.由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到500℃,平衡逆向移动,C符合题意;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对平衡不产生影响,D不合题意。
故选C。
21. 放热 KOH(K2CO3) 不能 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平衡也会逆向移动,所以溶液橙色加深,不能说明是由氢离子浓度的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或能冷却至室温,溶液橙色加深,说明氢离子浓度的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在酸性条件下,K2Cr2O7的氧化性更强(或K2Cr2O7氧化性比K2CrO4强) 重铬酸钾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H2O2CrO+2H+,SO与H+结合,降低c(H+),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为黄色 Cr2O+3SO+8H+=2Cr3++3SO+4H2O
解析:(1)i加热温度升高溶液橙色加深可证明反应+H2O2+2H+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ii是验证“只降低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正向移动”,试剂a可以选择能只与氢离子反应的物质,如KOH、K2CO3等;
(3)iii的目的是要验证“增大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逆向移动”,此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理由是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平衡也会逆向移动,所以溶液橙色加深,不能说明是由氢离子浓度的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或能冷却至室温,溶液橙色加深,说明氢离子浓度的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4)根据实验Ⅱ中不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酸性条件下,K2Cr2O7的氧化性更强(或K2Cr2O7氧化性比K2CrO4强);
(5)①重铬酸钾溶液中存在平衡:Cr2+H2O2Cr+2H+,与H+结合,降低c(H+),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为黄色;②重铬酸钾溶液被亚硫酸钠还原产生Cr3+,溶液变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2+3+8H+=2Cr3++3+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