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上的水 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第一节,本课是“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主题2——人类生存的地球中的地球上的水体与“物质科学”中的主题——常见的物质中的“水”有密切联系,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它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学生容易体验和领会的,因此教材以“水”为主题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章节,本节先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循环,知道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树立要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知道水的存在状态。
(2)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探讨,体验水无处不在。
(2)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的积极心向。
(2)通过对淡水资源分布、储量和水的重要性的学习,认识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水的体验十分丰富,对于“水在哪里?哪里有水?”“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且在第一册中曾经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水与地球上生命的密切关系等知识。学生经验体系中的这些关于水的知识片段是本节内容的学习基础。
从水在哪里→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存在的?它们怎么转化?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转化?从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水对生命有多重要呢?这些问题在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情境被提出来,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头脑中关于水的零碎知识将链接起来,并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入,对各类水体的存在及其转化和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生活中的水》这一课题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通过启发学生原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深刻理会水的重要性和树立节约用水的习惯。
2.教法运用:启发性教育法、观察思考法、阅读法
3.学法指导:本节内容承载了很多信息,有些信息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如水无处不在,水很重要,任何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也有的信息离学生很远,如水体的分布和储量,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动力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大量PowerPoint图文和动画,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景中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激发学生产生学知识、用知识的欲望和乐趣。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准备 多媒体课件、冰块、烧杯
2.自制教具(如果没有,可不阐述)
五、授课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出示几幅西南特大干旱的图片(投影)
问:为什么会这样?
生答:……
出示一幅地球图片(投影)
问:在太空中看地球,为什么有些看起来是蓝色的、有些看起来的白色的?其中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是什么?
生答:蓝色的是海洋、白色的是陆地。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是海洋。
讲述:地球可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水球。水在地球上是怎样分布的?
板书: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新课,能激发学习兴趣,并很快切入主题
新
授
一、水的存在
问: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
答:海洋、河流、湖泊、土壤、空气、生物体内……
总结:可见我们生活里,自然界中,几乎处处都有水。
投影出示资料:
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至1994年3月,大约有10亿人得不到充足的洁净饮用水供应。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有6000到3.5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成的后果而死亡。
提问:地球表面分布了那么多水,为什么还会出现水危机现象?
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可能会出现的原因分析:
1、淡水少,大多数分布在海洋
2、水污染严重
3、人口的急剧增加用水量的增加
总结:由此可见世界水体分布是不均匀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水体的分布图,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生获取信息:
1、海洋水占地球水量的绝大部分,总储量为96.53%;其次是陆地淡水,占2.53%;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为蓝色就是这个原因。
2、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
提问:为人类提供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是哪部分的水体?
生:陆地淡水。
强调:陆地淡水中大部分是冰川水,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
提问:看了这则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感触?
生:我们应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分组讨论:根据不同的标准,把地球上的水进行分类?
(生答)根据分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根据含盐:淡水、咸水
根据是否污染:清洁的水、污染的水
根据状态: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师:水在液态、固态水、气态三状态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生:…………
师: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存在,各种形式的水随温度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师:你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或说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呢?
1、早晨植物叶子上的露珠。
2、棒冰冒的“白气”。
3、饼干放在空气中受潮了
4、冰块放入烧杯中,烧杯外壁有水等等。
教师演示冰块放入烧杯中,烧杯外壁出现水珠的实验。并请学生解释原因。
二、水与生命
创设情景:投影出示图片
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位遇难者被埋在地下125小时,却幸存下来,你猜他是怎样活下来的?
生:靠喝水活了下来。与生命
师: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谈谈人类以及动植物哪些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你有哪些这方面知识可以与同学分享。
生:1、动物生长需要水分。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
3、血液里有大量的水,如果没有水就不能流动
4、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洗涤、农业、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等。
(展示资料)生物体的含水量
说明:人体质量的2/3是水。如果人体减少水份10%,便会引起疾病,减少20~22%就要死亡。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约2.5升的水。
提问:有同学可能会说“我一天中几乎不喝开水,也相当健康,相当正常。”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水?
生:我们食物中有大量的水分。可以通过直接摄入和碳水化合物的转化通过获得水。
问:沙漠中缺少水,动植物极少,但也有少量的生物能顽强生活着,如仙人掌、骆驼。它们有什么法宝对抗干旱,赢得所需水分?
生答:1、仙人掌的根发达,叶成针刺状。
2、骆驼在穿越沙漠之前储存足量的水,并可关闭毛孔。
(说明)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物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三、水的循环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有没有科学道理呢?
用图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观看水循环图片并思考:
假如你是一个水分子,你将参加怎样的旅行?
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请四五个学生描述自己的旅行。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整理知识,得出水循环的三个部分。
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小循环 1陆上内循环: 陆地-大气—陆地
2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海洋
用图片分别展示海陆、陆间、海间循环。
提问1:从这里我们看出各类水体通过哪些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相互转化?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或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相互转化。
提问2:水循环动力来自于何处?
生: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水循环有哪些重要性?
预期答案:水体更新;给陆地输送淡水资源;把大气、水、岩石和生物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水循环也使得各水体在不断地更新,但更新周期各不相同,见表(投影)
拓展训练: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
(回答)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图片展示)
总结: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实际例子来引出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引导学生要节约用水。
从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表并从中获得信息
让学生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经验事实,让学生知道空气中是含有水分的。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白水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例子来说明水对生物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通过古诗词来引入水的循环。
通过多媒体中的图片、动画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能确定水循环的内因和外因,突破教学难点
结
课
小结:一起回顾,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哪些知识?
想象如果没有水这个世界将会是怎么样的?
作
业
作业:
1、完成学案
2、写一篇300字的短文,描述你作为一个水分子的旅行过程。
板
书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
一、水的分布:
海洋水 96.53%
陆地水 陆地咸水 0.94% 陆地淡水2.53%
二、水循环
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小循环: 1陆上内循环: 陆地-大气—陆地
2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海洋
课件29张PPT。西南特大干旱! 地球看起来是蔚蓝色的, 因为,地球上有水地球区别于其他星体的主要特征之一:有丰富的水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思考:我们周围的水都分布在哪里?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晶莹剔透的固体冰川蜿蜒流淌的小河一、水的存在 不断喷出的地下泉水水天一色的大海碧波荡漾的湖水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至1994年3月,大约有10亿人得不到充足的洁净饮用水供应。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有6000到3.5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成的后果而死亡。地球表面分布了那么多水,为什么还会出现水危机现象?
各小组交流讨论。可能会出现的原因分析:
1、淡水少,大多数分布在海洋
2、水污染严重
3、人口急剧增加,用水量增加总结:由此可见世界水体分布是不均匀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水体的分布图,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海洋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它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2.53%,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为人类提供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是哪部分的水体?陆地淡水陆地淡水中大部分是什么水?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多少?
冰川水,只占0.3%看了这则资料,你们有什么感触?我们应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根据分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根据含盐:淡水、咸水
根据是否污染:清洁的水、污染的水
根据状态: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小组讨论:根据不同的标准,把地球上的水进行分类?实验: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呢?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早晨植物叶子上的露珠;棒冰冒的“白气”;饼干放在空气中受潮了。 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存在。为什么被埋了这么多天却能幸存下来,你猜他是怎样活下来的?二、水与生命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结。动物离不开水植物也要“喝水” 生活在沙漠地带的动植物,为了适应少水的环境,都有特殊的结构和本领,以保持体内水分的含量。热带沙漠中的仙人掌讨论: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不常饮水。是不是它们不需要水?如果需要水,它们又是如何得到水的?热带沙漠中的骆驼生物体的含水量 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测定,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只有在水分充分的时候,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有没有科学道理呢?三、水的循环思考:我们已经知道,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假如你是一个水分子,你将参加怎样的旅行?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1.水循环包括哪三大过程?
2.水循环包括哪些环节?
3.水循环的具体途径? 讨论途径: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
陆上内循环 (陆地---大气)蒸发蒸发凝结成云水汽输送降水降水蒸腾地表径流地下 径流海洋陆地讨论:1.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联系起来的?2.从水循环图上看,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是怎样的? 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3.地球各处的水为什么能不断地进行水循环?修建水库节水灌溉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小结:第一节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和分布海洋(96.53%)陆地大气生物体水与生命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水的循环成因:水的三态变化(内因);环节: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等途径: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3)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
T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1)水循环的外动力主要是___________(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___形成水汽,
水汽被(B)______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
(C)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________和(D)_________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_________循环太阳辐射蒸发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海陆间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PTM巩固练习(4)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三种循环中,
____循环的水量最大,_____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
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地球的淡水资源。TM(5)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
水体平均更新周期是较______(填“长”还是“短”)短谢谢大家!1.1地球上的水
第一部分(课前)
课前自主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内容
一、水的存在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 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 态和 态形式存在。
能不能举例说明: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它覆盖了地球大约 的表面。
3.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 ,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 用水。
4.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 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请举出事实:
小结:用大括号表示出各种水体及所占的比例
请你用事实或实验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写好方案现象与结论,在课堂交流)
①事实(可以小组讨论总结):
②设计实验证明,教师可以提供无水硫酸铜粉末(提示无水硫酸铜粉末白色,遇水变蓝色)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和结论:
其它实验方法(实验设计与现象结论):
二、水与生命
1.水是生物 ___ 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以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 以上 ,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 ,其中水母占 ,草本植物中约占 。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____ 活动也离不开水。例如种子萌发的
外界条件之一就是 。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查资料: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它是怎样适应沙漠的缺水环境的?小组讨论交流)
三、水的循环
1.阅读p.5水的循环图。
2.水循环的涵义:在 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
和 进人大气。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 、 、 、
和 等变化。
3.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水循环用箭头模型表示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的意义:
(2)内陆水循环。
(3)海上内循环。
第二部分(上课)
课堂巩固例题
例1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例2: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种环节名称。
A: ;B: ;C: ;D:__________;E:__________。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请举例具体说明。
课堂巩固练习
1、读图回答
(1)水循环的外动力主要是___________
(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_____形成水汽,水汽被(B)_______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________和(D)_________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_________循环
(3)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 T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_
(4)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三种循环中,____循环的水量最大,_____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地球的淡水资源。
(5)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是较______(填“长”还是“短”)
第三部分(课后)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地球上水的状态呈 ( )
A.液态和固态 B.液态和气态
C.气态和固态 D.固态、液态和气态
2.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是 ( )
A.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
B.全球大气的降水
C.全球陆地地表径流输送
D.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输送
3.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 )
A.湖泊水的蒸发 B.江河水的蒸发 C.海洋水的蒸发 D.植物的蒸腾作用
4.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B.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C.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
D.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问
5.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存在于 ( )
A.海洋与陆地之间 B.陆地与陆地之间
C.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D.地表面与地下之间
6.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 ( )
A.工业废物的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7.地球上的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水占地球上水储量的比例极少,但它在 中的作用却很大。
8.陆地水主要指 、 、 和 等。
深化提高
9.根据下图完成下面空格。
(1)海洋水通过B ,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 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上空的大气水通过C 到达陆地上空,再通过D 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 或 流入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
形成大气。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 、 和 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