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特点:这个探究是个理论探究,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对实验探究各个步骤的回顾,而是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中建立假设和设计实验思维训练。此探究可能在课堂上无法完成,课后可指导学生在课堂的基础上,对做出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花的特色,了解并熟悉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探究思想,了解实验探究设计中对变量的控制。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发展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从理论上根据事实做出更多的假设。发展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表达、交流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论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保护花鸟的意识,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并熟悉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设计实验方案中对变量的控制
难点:了解设计实验方案中对变量的控制,了解对照组和实验组
二、学情分析:在经过《科学探究》的学习后,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于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实施和操作相对陌生,尤其是在设计实验方案中因为存在对比,要对无关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又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这一知识对学生而言比较新鲜但是比较有趣,对学生而言有难度,课堂上发挥集体的智慧讨论实验方案,降低难度。
三、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由张大千一幅价值连城的画起头,吸引学生听觉和视觉,而后通过比画的故事引入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再转移到真的花又是什么特色吸引了蝴蝶,在设计实验方案这一过程中,因存在较大难度,引导班级学生经过自由回答,或讨论,或补充,或辩证的途径完善实验方案,最后经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整个探究方案。
2.教法运用:启趣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3.学法指导:讨论、辨析、归纳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准备:课件、玫瑰花一朵
五、授课过程
教学环 节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被人们称为“画坛皇帝”的张大千,其作品《爱痕湖》在2010年5月17日的拍卖会上,经拍卖以人民币一亿零八十万元的天价成交,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张大千年青时有画家向他切磋画技,两个人在相同时间内,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只见画上的花栩栩如生,难辨优劣,正当大家难以定论时,三只蝴蝶飞了过来,都围着张大千的画。张大千的画因骗过了蝴蝶而理所当然成为胜者。
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新
授
师:听了这个比画故事,请大家思考: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我们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巩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了解科学探究的思想,大家发言。
生:可能是花的颜色。
师:这点最容易想到,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可能。
生1:可能是花香吧。
生:笑着说,画上哪有花香啊。可能是墨香,张大千作画的材料香,会吸引蝴蝶。
师:很好,生1能想到香味也很不错,其他还有吗?
生:瞎猫碰到了死老鼠,这些蝴蝶凑巧碰上的。大家笑了。
师:这个也有可能。刚刚我们探讨的是张大千画的花,那现在如果是我手上的这一束真花,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有没有更多可能,比如花的颜色、花香外,说一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多生讨论补充:花的形状、大小、着生的位置、花的品种等等
师:人多力量大、智慧足,很好。如果是花的颜色,那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呢?
生:只要选2朵颜色不同的花,看蝴蝶会停在哪里
生2:我想香味应该要一样,否则也许是香味引来了蝴蝶。
师:生2说的情况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当花香和颜色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时,花香该不该一样?
生:当然了,必须一样,否则实验结果无效。
师:但选择香味完全一样的花,难度较大,大家开动脑筋,再想想办法。
生:可以用假花,选两张同气味、不同颜色的纸,折成一样形状的花,放在田间,然后看蝴蝶会停在哪里。
生3:放的位置也要相同,因为这个也可能影响结果。
师:(竖起大拇指)办法总比困难多啊,集体的智慧就是厉害。在设计实验中,因为可能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到实验结果,我们应排除实验对象外其他因素的干扰,要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今天这个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除花的颜色外,其他方面,如气味、大小、形状、着生位置等都应当相同。对照组和实验组如何区别,我的技巧是:做什么,什么就是实验组。本实验中,我们改变花的颜色这个就是实验组。下面进行练习,做好学习卡中第二大题第1、2、3题。
生:回答,校正
师:实验设计好后,怎么样的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假设呢?
生:看哪朵花上的蝴蝶多,就能说明它喜欢那种颜色。
师:这样的结果有没有存在偶然性呢?
生:多换几个地方多试几次。
生:多试几次可以,换位置的话实验条件又变化了,不能换地方。
师:对,位置改变也是一个因素,所以不能改变位置,多试几次很有必要,那如果两朵花上的蝴蝶差不多呢?
生:这样就不能说明花的颜色能吸引蝴蝶了。
师:好,刚才几位同学对实验设计的补充说明使实验越来越完善,大家表现都很好,科学家的探究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也要经过不断探究以致完善的。刚刚我们探讨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的步骤,还有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详细写出你们的假设,针对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注意条件如何控制,以及怎样的现象将会验证你的假设,在纸上写下来。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各组进行必要指导。一定时间后学生发言,说明设计思路,然后同学再补充、完善。
师:这节课我们以花的颜色吸引了蝴蝶设计了实验方案,本实验中,探究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实验条件,一定要分清楚实验组就是“做什么,什么就是的那一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除“花的颜色”不同外,其余方面都应相同。在这里“花的颜色”是自变量,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想研究并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被操纵的变量),与自变量对应的还有因变量,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请问本实验中的因变量是什么?
生:我们记录的蝴蝶的个数。因变量是蝴蝶个数。
师:好,下面我们进行巩固练习,看学习卡第三题。
生做题、答题、讲解
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倡导和谐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肯定学生,激发积极性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结
课
师:这节课我们的收获是:再次熟悉了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论探讨了花色、花香、花的大小、着生位置可能会将蝴蝶吸引过来,经过激烈而又和谐的讨论,以集体的智慧确定了实验方案,大家的表现令人惊喜。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进行现场实验。但对于类似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希望大家多动脑多动手,提升科学素养。
回顾,肯定集体智慧
作
业
1、以“可能是花的香味吸引了蝴蝶”为探究课题,设计好整个探究过程。
板
书
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一、张大千的《爱痕湖》
二、科学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2、建立假设
(1)可能是花的颜色
(2)可能是花香
(3)可能是花的大小
(4)可能是花的形状
(5)可能是花的着生位置
3、设计实验方案:以花色可能吸引蝴蝶过来为课题,设计实验方案
4、获取事实和证据:怎样的结果验证你的假设。
5、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互相交流,逐渐完善方案
三、科学探究思想:关键控制变量
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区别
实验组:做什么,什么就是实验组
2、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想研究并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被操纵的变量)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
学习卡(学案)
一、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尽可能多的根据已有事实写假设
3、设计方案
(以花色将蝴蝶吸引过来为课题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证据
怎样的实验结果或现象验证你的假设?
5、检验与评
6、合作交流
经小组交流或班内交流,逐步完善实验方案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练习
探究植物缺水会怎么样。实验组:___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____
探究某种药物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实验组: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
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组:_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_
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组: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
探究氧气的助燃性。实验组:_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_
6、可能是花的香味吸引了蝴蝶实验组:_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_
三、蟑螂是一种会传播疾病的昆虫,蟑螂生有一对复眼,那么蟑螂是否是通过眼睛"看"到食物的呢?为此,小莫按如下步骤进行了实验:
1、在一个密闭箱子的一个角落放上一小堆糖,在箱子中间放入几只蟑螂,结果蟑螂很快找到糖。
2、将这个箱子放入一个黑暗的小房间内,多次重复(1)的实验,蟑螂仍然很快找到糖。
此实验的主要变量_______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莫继续思考:
蟑螂有可能是通过触角"嗅"到糖的。请你帮助小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其假设。
课后作业:1、以可能是花的香味吸引了蝴蝶为探究课题,设计好整个探究过程
课件18张PPT。唐寅(又称唐伯虎)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被人们称为“画坛皇帝” 。 张大千1968年所作巨幅绢本泼彩,宽76.2厘米,长264.2厘米,画面描绘
的是远眺瑞士亚琛湖所见。2010年5月17日晚11点半,经过近60轮激烈叫价,《爱痕湖》以人民币一亿零八十万元的天价成交,这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时,这一价格也创出张大千个人作品成交新纪录,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格新的里程碑。 爱痕湖张大千年青时有画家向他切磋画技,两个人在相同时间内,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只见画上的花栩栩如生,难辨优劣,正当大家难以定论时,三只蝴蝶飞了过来,都围着张大千的画。张大千的画因骗过了蝴蝶而理所当然成为胜者。 是什么将 吸引到花上去的?蝴蝶探究本节提纲巩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及
了解科学探究的思想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搜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2.建立假设
猜测4:可能是花的品种。
猜测5:可能是花的着生位置。
猜测6:可能是花的大小。
猜测7:可能是花的形状
猜想1:可能是花的颜色。
猜测2:可能是花的香味。
猜测3:可能是蝴蝶为了找食物凑巧碰上的。
3.(设计方案)检验假设(假说)
如何设置对照组?
如何进行变量控制?
如何减少实验误差?
怎样的实验现象能验证你的假设探讨交流案例:探究“是花的颜色将蝴蝶吸引到花上来的”这一假设的方案设计:
1、用不同颜色的纸,剪成两朵大小形状相同的纸花,放入田间。
2、选取同种蝴蝶若干只,观察记录蝴蝶落在两种纸花上的只数
3、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4、分析数据,检验假设。猜测1:可能是花的颜色吸引了蝴蝶√二、科学探究的思想探究实验的关键:
控制实验条件
控制实验条件分两个部分:
1.建立对照组和实验组;
2.暂不探究的其他因素,应控制条件相同,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
如:对照组是:鲜艳的一组花,实验组:灰色的一组花,而其他条件(大小,气味,着生位置等)均控制相同
科学探究的思想:
控制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指实验者想研究并影响
实验结果的变量,被操纵的变量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
化的变量,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花的颜色蝴蝶的数量本堂小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及
科学探究的思想 蟑螂是一种会传播疾病的昆虫.蟑螂生有一对复眼,那么蟑螂是否是通过眼睛“看”到食物的呢?为此,小莫按如下步骤进行了实验:
(1)在一个密闭箱子的一个角落放上一堆糖,在箱子中间放入几只蟑螂,结果蟑螂很快找到糖。
(2)将这个箱子放入一个黑暗的小房间内,多次重复(1)的实验,蟑螂仍然很快找到糖。思维巩固 此实验的主要变量_______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小莫继续思考:
蟑螂有可能是通过触角“嗅”到糖的.请你帮助小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其假设.
光照蟑螂不是通过复眼看到食物的 答案揭晓(1)在一个密闭的箱子的一个角落放上一小堆糖,在箱子中间放入几只蟑螂。
(2)将几只蟑螂的触角全部摘除,重复(1)中的实验,
若(2)中蟑螂找到糖,则假设不成立,
若(2)中的蟑螂找不到糖,则假设成立。 今天的收获…《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花的特色,说出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探究思想,了解实验探究设计中对变量的控制。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准备知道探究的基本过程和花的特点;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灯泡为什么不亮“的思考强化探究过程及发展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通过对“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的?”理论探究,训练学生运用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练习来强化这种能力;通过组内、组间交流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论探究过程中,通过张大千比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保护花鸟的意识,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了解并熟悉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设计实验方案中对变量的控制。
2、学习难点:了解设计实验方案中对变量的控制,了解对照组和实验组
知识准备
1、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万紫千红的大自然中,花朵的什么特点吸引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过程
探究家中灯泡不亮的原因?
1、如果你家的一个节能灯泡不亮了,你能说出灯泡为什么不亮吗?(提出问题)
2、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进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这些可能的原因你有什么相应的计划和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落实后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现象你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的?
1、提出问题:被人们称为“画坛皇帝”的张大千,其作品《爱痕湖》在2010年5月17日的拍卖会上,经拍卖以人民币一亿零八十万元的天价成交,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张大千年青时有画家向他切磋画技,两个人在相同时间内,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只见画上的花栩栩如生,难辨优劣,正当大家难以定论时,三只蝴蝶飞了过来,都围着张大千的画。张大千的画因骗过了蝴蝶而理所当然成为胜者。看了这个比画故事,请思考: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2、建立假设。小明提出的假设:”吸引蝴蝶的可能是花的颜色。”
你还有其他假设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用彩色纸张做成的假花放在田间,就能吸引蝴蝶。根据你的假设,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链接:对照组就是保持原有状态的组或是已知实验结果的组。
实验组就是人为改变实验条件的组或是未知实验结果的组。
老师的经验是:你做了什么,什么就是实验组。
【试试看,你最行!】
实验组与对照组练习
A、探究植物缺水会怎么样。实验组:___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____
B、探究香烟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实验组: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
C、探究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组:_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_
D、探究花的香味吸引了蝴蝶。实验组:_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_
E、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组: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
F、探究水分蒸发的影响因素。实验组:_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_
4、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小明和你设计的实验中,怎么样的实验结果能证明你们的假设,什么样的事实证据则否定你们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比看,那个小组设计优】
5、合作讨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强大的。请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组内轮流说明个人的设计方案,注意实验组
和对照组的设计,把变量控制好,小组交流后优化实验。
实验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优实验”组间交流,完善。
归纳总结
如果我们以花的颜色吸引蝴蝶设计方案,那本实验中,探究实验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一定要分清两组实验,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实验中,除_____________不同外,其余方面 _____________。在小明实验中“花的颜色”是自变量,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想研究并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被操纵的变量),与自变量对应的还有因变量,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请问本实验中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做看,你一定能过关】
蟑螂是一种会传播疾病的昆虫,蟑螂生有一对复眼,那么蟑螂是否是通过眼睛"看"到食物的呢?为此,小莫按如下步骤进行了实验:
1、在一个密闭箱子的一个角落放上一小堆糖,在箱子中间放入几只蟑螂,结果蟑螂很快找到糖。
2、将这个箱子放入一个黑暗的小房间内,多次重复(1)的实验,蟑螂仍然很快找到糖。
此实验的主要变量_______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莫继续思考: 蟑螂有可能是通过触角"嗅"到糖的。请你帮助小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其假设。
作业布置: 1、以可能是花的香味吸引了蝴蝶为探究课题,设计好整个探究过程.
实验反思:1、实验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2、通过实验探究,有哪些收获?
3、通过探究实验,你觉得对待事物应该怀有怎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