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北京课改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学期
期中素养综合测试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湖南株洲中考)孙悟同学将校园内常见的植物如苔藓、银杏和樟树通过图解方式进行分类,下列不正确的是( )
2.【识图分析题·关系图】(2023湖南常德中考)下列选项不符合如图所示对应关系的是( )
A.Ⅰ——植物,Ⅱ——裸子植物,Ⅲ——被子植物
B.Ⅰ——根尖,Ⅱ——分生区,Ⅲ——成熟区
C.Ⅰ——原核生物,Ⅱ——细菌,Ⅲ——真菌
D.Ⅰ——食肉目,Ⅱ——猫科,Ⅲ——犬科
3.(2023北京中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正式发布,共收录物种135 061种,其中动物就有13 861属,65 362种。与2022版比较,新增物种10 027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同属比同种的生物相似程度更高
C.名录可以反映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D.物种数量的增加与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4.(2023湖北仙桃中考改编)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乳酸菌分解为乳酸。下列有关乳酸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菌是多细胞生物
B.个体微小,可用培养基培养
C.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D.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5.【新独家原创】海带和紫菜都是可以食用的美味食品,下列有关海带和紫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多细胞的真核生物
B.海带和紫菜靠根固定自身
C.海带属于褐藻,紫菜属于红藻
D.都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生生物
6.(2023北京通州一模)如图是网红微景观“一叶蕨”,主要由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组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它们都是孢子生殖
C.它们都有茎和叶的分化
D.它们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7.(2023广西防城港一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分别用“来时迎客松”和“走时送别柳”来表达中国人民独特的浪漫。其中松和柳在植物分类上的区分标准主要是(B8213002) ( )
A.是否产生孢子
B.是否产生种子
C.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
D.是否产生种皮
8.(2023山东文登一模)对下列四种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B.①②④都属于真菌,③不属于真菌
C.①不能进行出芽生殖
D.①②③④都是分解者
9.【新独家原创】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数量呈上升趋势,成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图是五种外来入侵物种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③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B.④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有坚硬的外壳保护身体
C.⑤的心脏只有一心房一心室,用鳃呼吸
D.②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动脉血与静脉血完全分开
10.(2023北京通州一模)蓝鲸与鲨鱼在分类上属于不同的类群,但蓝鲸与海豚是相近的类群,主要的判断依据是蓝鲸与海豚( )
A.具有脊柱 B.胎生、哺乳
C.生活在水中 D.体表不被毛
11.【新独家原创】【中华传统文化·剪纸】剪纸是我国传统艺术,关于下图剪纸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B.b、c、d都用肺呼吸
C.e的幼体用鳃呼吸
D.生殖方式与其他四种不同的是d
12.(2023北京西城期末)大肠杆菌T4噬菌体(如图)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模式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需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B.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C.主要侵染人体细胞
D.可在空气中复制增殖
13.【跨学科·语文】(2023北京房山二模)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竞争关系
B.“南橘北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D.“雨露滋润禾苗壮”——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
14.(2023北京门头沟一模)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在谷雨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增加,农作物长势良好。这体现了(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依赖生物
15.(2023河北广平二模)百灵鸟借助保护色可以避免食肉鸟类的攻击,但常常被嗅觉灵敏的狐所食。这说明( )
A.适应具有普遍性 B.适应具有遗传性
C.适应具有绝对性 D.适应具有相对性
16.(2023湖南株洲中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减少水分散失,适应干旱的陆地环境
B.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是用孢子生殖
C.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卵外有坚韧的卵壳,适应陆地环境
D.许多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利于躲避敌害与捕食猎物
17.【跨学科·模型制作类】(2023北京怀柔二模)生态瓶常作为家庭摆设,其结构密闭、内部有水、包含3~5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放入了一些水草。下列关于生态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中的生产者是水草
B.该生态瓶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即小鱼→水草→微生物
C.该生态瓶中小鱼是消费者
D.该生态瓶食物链简单,易遭到破坏
18.(2023新疆中考)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有四条食物链
B.食虫鸟和青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该生态系统中含有能量最多的生物是草
19.(2023山东费县二模)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A.图中生理过程表示呼吸作用的是①
B.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体内积累得最多
C.二氧化碳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D.图中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甲
20.【时事热点·碳中和】(2023北京延庆一模)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彰显了大国担当与风范。下列生活方式与倡导的“低碳生活”不相符的是( )
A.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
B.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
C.出门就餐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盒
D.垃圾分类,合理利用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含评分细则](2023山东兰陵二模)(12分)2022年12月7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在会议上国际社会赞扬我国引领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图乙中的①所对应的图甲中生物从细胞结构上看与其他生物存在的显著区别是
。
(2)图乙中⑤所对应的图甲中生物的发育方式为 ;⑥所对应的图甲中生物所属类群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3)图乙中的②对应的图甲中的生物与③④最大的区别是其用 进行繁殖。
(4)分析图乙可知,图甲中与红豆杉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金丝猴、红豆杉等都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生物,保护它们的最有效措施是 。
22.[含评分细则](2023北京燕山一模)(12分)地球上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多种多样,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也存在差异。
(1)图中细胞中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 ;有细胞壁、营养方式为异养的是 。
(2)蜜蜂、蛔虫和蚯蚓的共同点是身体内没有 ,因此属于无脊椎动物。写出能区别三者的外部特征:
。
(3)从图示生产者中可以看出它们在生殖方式上的进化趋势是: 。
(4)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程中呼吸器官的变化过程是: 。
23.[含评分细则]【新中考·开放性试题】(2023山东烟台中考)(10分)湿地又称“地球之肾”,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重要作用。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烟台市鱼鸟河湿地经过几年的修复,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吸引了生态保护社团的同学前来实践和研究。
(1)修复后的鱼鸟河湿地风景如画。春天,樱花、海棠、美人梅、玉兰等争奇斗艳,花瓣中的花青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中。深秋,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2)湿地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社团同学经过调查后,绘制了该湿地部分生物的食物网(如图)。其中鱼和白鹭的关系是 。写出一条包含中华绒螯蟹的最长食物链
。
(3)修复后的鱼鸟河水质清澈。河里生长着大量的芦苇、菖蒲、菱草等水生植物,这些修复时种植的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吗 同学们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对菖蒲吸收磷酸盐的情况进行探究:
①取甲、乙2个相同的塑料桶,在乙桶中植入10株菖蒲,两个桶中均加入20升生活污水,检测磷酸盐的含量。②将塑料桶放到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连续培养3~4周。③每周最后一天从甲、乙桶中取等量水样,分别检测磷酸盐含量,计算出磷酸盐减少的比率(即去除率,是污水净化指标之一)。结果如下:
组别 第一周 (去除率) 第二周 (去除率) 第三周 (去除率)
甲 0 0 0
乙 52.3% 80.6% 90.2%
该实验的变量是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由此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4)同学们从鱼鸟河采集了动植物及河水等材料制作了生态瓶。下列利于生态瓶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做法是 (多选)。
A.选择透明、密封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生态瓶装置
B.对加入的河水、河泥进行消毒
C.加入适量的水生动植物
D.所选动植物要能形成食物链
E.生态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
(5)湿地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保护修复好的湿地,你去湿地游玩时应该怎么做 。
24.[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14分)土壤中的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呼吸作用是调节土壤中碳含量的重要途径。
(1)土壤中的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其呼吸作用不仅能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 ,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 。
(2)科研人员测定了24小时内两种生态系统中每千克土壤微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结果如表所示。
土壤有机物含量(g/kg) 土壤微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mg/kg)
热带雨林 生态系统 30.2 307.15
橡胶林 生态系统 15.64 128.62
①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 ,其释放量可以表示呼吸作用的强度。
②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更高,其原因是: 。
(3)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很多,请你提出一个研究方向 。
25.[含评分细则](2022北京平谷二模)(12分)科普阅读。
冬虫夏草,有人认为它冬天是虫,夏天是草。其实它既不是虫,也不是草,而是一种披着虫皮的真菌。
在海拔3 500米的高原,盛夏时分,雌雄蝙蝠蛾双宿双飞,然后产下它们的爱情结晶——卵。入秋后,卵孵化成幼虫,以植物叶片为食。冬天来临,蝙蝠蛾幼虫随雨水进入潮湿而温暖的地下,以度过寒冷的隆冬。漫山遍野的莎草科、蓼科和蒿草类植物进入冬季后,地下的嫩根多汁,富有营养,是幼虫们越冬的粮食。不是每只幼虫都能享用这些美味,大多数蝙蝠蛾幼虫还没来得及进到土里,便被蚂蚁、山蝴蝶、鸟类等天敌捕食。和这些劫难相比,被冬虫夏草菌入侵,更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在同一海拔的地方,有一种真菌叫冬虫夏草菌。入冬后,冬虫夏草菌成熟的子囊孢子,也随雨水渗入土里,一旦发现蝙蝠蛾的幼虫,便黏附在幼虫柔软的体表,钻进幼虫的体腔,以幼虫的内脏为养料,滋生出无数菌丝。可怜的虫子,任凭冬虫夏草菌在自己体内增殖却无能为力。这种致命的侵染要维持2到3周。随着蝙蝠蛾幼虫生命体征消失,它的五脏六腑会被坚硬的冬虫夏草菌丝塞满。柔软蠕动的蝙蝠蛾幼虫,从此成为坚硬的虫形菌核。
冬虫夏草菌没有了食物后就进入休眠期。来年春末夏初,虫体的头部会长出一根圆棒状的子实体,高2至5厘米,即所谓的“夏草”,真菌学家称之为“子囊果”,一颗“子囊果”长着数以亿万计的子囊孢子。大部分孢子离开母体后不久生命就会结束,只有很少部分随雨水渗入土壤,找到蝙蝠蛾的幼虫,从此过上“穴居”生活,如此循环往复。
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冬虫夏草。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土壤多呈黑褐色,土壤含水量常年在30%到50%,土壤普遍有10厘米到30厘米的腐殖质层,适合各种菌类的繁殖。
(1)通过阅读文章,你认为冬虫夏草是 。
A.一种传说中的神奇生物,事实上并不存在
B.某些蛾子的幼虫被一些真菌孢子感染后,从身体上长出的菌体
C.某种植物的名称
D.一种蛾子的幼虫的名称
(2)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幼虫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3)文中涉及的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植物→蝙蝠蛾幼虫
B.植物←蝙蝠蛾幼虫←山蝴蝶
C.植物→蝙蝠蛾幼虫→冬虫夏草菌
D.植物→蝙蝠蛾幼虫→蚂蚁
(4)根据文中信息可知,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冬虫夏草,影响冬虫夏草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 (至少写两个)。冬虫夏草菌为什么不去感染菜青虫或其他虫体,偏偏就认定蝙蝠蛾幼虫,这是长期 的结果。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C 苔藓属于孢子植物,不产生种子;银杏和樟树都属于种子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樟树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C错误。
2.C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不属于原核生物,C符合题意。
3.B 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生物相似程度越高。种的分类等级比属小,所以同种比同属的生物相似程度更高,B符合题意。
4.A 乳酸菌是细菌,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A错误。
5.B 海带和紫菜都属于藻类,藻类无根、茎和叶的分化,靠根状物固定自身,B错误。
6.D 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无输导组织,D错误。
7.C 松属于裸子植物,柳属于被子植物,两者在植物分类上的区分标准主要是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
8.D ①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A错误;①酵母菌、②根霉、③蘑菇、④曲霉都属于真菌,B错误;①酵母菌可进行出芽生殖产生新个体,C错误;①②③④都营腐生生活,都属于分解者,D正确。
9.D ②属于爬行动物,心脏有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心室中有不完全的膈膜,动脉血与静脉血混合程度减小,但并未完全分开。
10.B 蓝鲸与海豚是相近的类群,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11.A a虾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12.B 大肠杆菌T4噬菌体属于病毒,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A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正确;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主要侵染细菌细胞,C错误;病毒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D错误。
13.B “南橘北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跨学科解读 本题需要在正确理解古诗以及俗语的基础上,再结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相关知识,仔细分析选项,才能正确作答。
14.A 由题意可知,由于降水明显增加,农作物的长势良好,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5.D 具有保护色的百灵鸟,可以避免食肉鸟类的攻击,但容易被嗅觉灵敏的狐捕食,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16.B 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是有了真正的根,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B错误。
17.B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并且不包括微生物,该生态瓶里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B错误。
跨学科解读 此题中的模型是根据水生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通过设计制作而成。
18.A 图中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共5条,A错误。
19.C 题图中:乙代表生产者,丙、丁代表消费者,甲代表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A错误;在食物链“乙→丙→丁”中,丁是最高级消费者,它体内的能量最少,B、D错误;二氧化碳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C正确。
20.C 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盒,浪费了大量资源,与“低碳生活”不相符。
二、非选择题
21. (1)无成形的细胞核 (2)完全变态发育 胎生、哺乳 (3)孢子 (4)向日葵 建立自然保护区
【评分细则】 每空2分,写错不得分。
解析 (1)图乙中①所对应的图甲中的生物是乳酸菌,属于细菌,其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生物的显著区别是其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2)⑤所对应的图甲中的生物是蜜蜂,蜜蜂的发育类型为完全变态发育;⑥所对应的图甲中的生物是金丝猴,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3)图乙中②对应的图甲中的生物是肾蕨,其与种子植物最大的区别是其用孢子进行繁殖。(4)图甲中与红豆杉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向日葵,二者同属于种子植物,因此亲缘关系最近。金丝猴、红豆杉等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生物,保护它们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2. (1)大肠杆菌 酵母菌、大肠杆菌 (2)脊柱 蛔虫身体不分节,蚯蚓身体分节,蜜蜂身体分节并且分部 (3)由孢子繁殖到种子繁殖 (4)鳃→肺和皮肤→肺
【评分细则】 每空2分,写错不得分。(2)第二空答出能区分三者的其他外部形态特征也给分。
解析 (1)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细胞内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图中有细胞壁、营养方式为异养的是酵母菌、大肠杆菌。(2)蜜蜂、蛔虫和蚯蚓的共同点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蛔虫是线虫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蜜蜂是节肢动物,能区别三者的外部特征是:蛔虫身体不分节,蚯蚓身体分节,蜜蜂身体分节并且分部。(3)从图示的生产者中可以看出,它们在生殖方式上的进化趋势是:由孢子繁殖到种子繁殖。(4)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用鳃呼吸;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某些两栖类进化成为原始的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都用肺呼吸。可见,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程中呼吸器官的变化过程是:鳃→肺和皮肤→肺。
23. (1)液泡 温度 (2)捕食和竞争 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中华绒螯蟹→白鹭 (3)菖蒲 菖蒲对水质有净化作用 生物能影响环境 (4)CDE (5)不乱扔垃圾(或看见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等)
【评分细则】 除(4)外,每空1分,写错不得分。(4)2分,多选、少选均不给分。(5)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 (1)花瓣中的花青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深秋,温度降低,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2)据图可知,白鹭吃鱼,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和白鹭都吃脊尾白虾,它们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此生态系统中包含中华绒螯蟹的最长食物链是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中华绒螯蟹→白鹭。(3)甲、乙两组中除了菖蒲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菖蒲是实验变量。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菖蒲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由此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4)选择透明、密封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生态瓶装置,不利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不利于生态瓶较长时间地维持平衡;如果将河水、河泥进行严格地消毒,会杀死里面的微生物,不利于生态瓶较长时间地维持平衡;加入适量的水生动植物能增加生态瓶中的生物种类,利于生态瓶较长时间地维持平衡;所选动植物材料要能形成食物链,利于生态瓶较长时间地维持平衡。生态系统中,太阳能是能量的最终来源,所以要把制作好的生态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利于生态瓶较长时间地维持平衡,故选:CDE。(5)为了保护修复好的湿地,去湿地游玩时我们要不乱扔垃圾、看见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进行湿地保护宣传等。
24. (1)分解 能量 循环 (2)①产物 ②热带雨林 有机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有机物的含量更高,故可供给微生物更高强度的呼吸作用 (3)温度(湿度、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合理即可)
【评分细则】 每空2分,写错不得分。(2)②合理即可才给分。(3)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 (1)土壤中的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其呼吸作用不仅能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①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其释放量可以表示呼吸作用的强度。②根据题表数据分析可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更高,其原因是:有机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有机物含量更高,可为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更强。(3)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湿度、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等,故研究方向可以是温度、湿度、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
25. (1)B (2)寄生 (3)D (4)水分和温度(或土壤、湿度等) 自然选择
【评分细则】 (4)第1问答全给4分,少答,答错不给分,其余每空2分。
解析 (1)冬虫夏草菌冬天在感染的蝙蝠蛾幼虫体内形成菌核,外表保持原来的虫形,到次年春末夏初时菌体再生长,在虫体的头部长出子实体,即所谓的“夏草”,B符合题意。(2)冬虫夏草菌与蝙蝠蛾幼虫的关系是寄生。(3)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食物链起始部分是生产者,箭头应该指向捕食者,D正确。(4)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冬虫夏草,影响冬虫夏草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水分、温度、土壤、湿度等。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冬虫夏草菌不去感染菜青虫或其他虫体,而偏偏认定蝙蝠蛾幼虫,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