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 12 月联考 高二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 2023 年 12 月 27 日上午 10: 30—11: 45 试卷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1 小题, 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 8~1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得得 4 分, 选对但不
全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 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科学 研究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成为人类智慧的瑰宝。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 了解他们、学
习他们。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奥斯特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 G
C.开普勒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D.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下列有关电场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强度的公式 E = F 表明, 电场强度的大小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成 q 反比, 若 q
q
减半, 则该处的电场强度变为原来的 2 倍;
B.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 E = 表明, 点电荷周围某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与该点到
场源电荷距离 r 的二次方成反比, 在 r 减半的位置上, 电场强度变为原来的 4 倍;
C.在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强度公式 E = , U 为两点间的电势差, d 为这两点间的距离;
D.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 其内部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即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产
生的电场强度为零。
3.下列有关电流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q
t
)A. 电流强度的公式 I =
说明, 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越多, 电流就越大;
(
U
R
)B. 电流强度的公式 I =
阻成反比;
说明,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与导体的电
C.在电流强度的公式 I = nesv 中, v 表示电荷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
D.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而且各支路电流与该支路电阻成正比。
高二物理试题 6- 1
4.关于单摆的运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摆摆动过程中, 摆线的拉力和摆球重力的合力为回复力
B.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 所受的合力为零
C.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 所受的回复力为零
D.摆球经过最大位移处时, 所受的合力为零
5.一简谐机械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周期为 T, 波长为λ .
若在 x=0 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 则该波在t = 时
刻的波形为图中的( )
6.如图所示为两列同频率的水波在 t=0 时刻的叠加情况, 实线表示波峰, 虚线表示波谷. 已 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 2 cm, 波速为 2 m/s, 波长为 0.4 m, E 点是 BD 连线和 AC 连线的交 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C 两点是振动减弱点
B.B、 D 两点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 8 cm
C.E 点是振动加强点
D.t=0.05 s, E 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 2 cm
7. 如图所示, 三根通电长直导线 P、 Q、 R 互相平行, 垂直纸面放置, 其间距均为 L, 电流
均为 I,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O 点为 P、 Q 连线的中点,
RO 垂直于 PQ, 则 O 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为( )
A. 方向指向 x 轴正方向
B. 方向指向 y 轴正方向
C. 方向指向 x 轴负方向
D. 方向指向 y 轴负方向
8.如图所示, 水平轻弹簧与物体 A 和 B 相连,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处于静止状态, 物体 A 的质量为 m, 物体 B 的质量为 M, 且 M>m. 现用大小相等的水平恒力 F1、 F2 拉 A 和 B,
从它们开始运动到弹簧第一次为最长的过程中( )
高二物理试题 6-2
A. 因 F1 =F2, 所以 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因 F1 =F2, 所以 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 由于 F1、 F2 大小不变, 所以 m, M 各自一直做匀加速运动
D. 弹簧第一次最长时, A 和 B 总动能最小
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的电动势 E=6 V, 内阻 r= 1Ω , 电
阻 R1=6Ω , R2=5Ω , R3=3Ω , 电容器的电容 C=2 × 10-5 F.若将开
关 S 闭合, 电路稳定时通过 R2 的电流为 I;断开开关 S 后, 通过
R1 的电荷量为 q, 则( )
A.I=0.75 A B.I=0.5 A
C.q=2 × 10-5 C D.q= 1 × 10-5 C
10.如图所示, 电流表 A1(0~3 A)和 A2(0~0.6 A)是由两
个相同的电流计改装而成, 现将这两个电流表并联后接
入电路中。 闭合开关 S, 调节滑动变阻器,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A1、 A2 的读数之比为 1∶1
B. A1、 A2 的读数之比为 5∶1
C. A1、 A2 的指针偏转角度之比为 1∶1
D. A1、 A2 的指针偏转角度之比为 1∶5
11.如图所示, 边界 OA 与 OC 之间分布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边界 OA 上有一粒子 源 S。 某一 时刻, 从 S 平行于纸面向各个方向发射出大量带正电的同种粒子(不计粒子的 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同, 经过一段时间有大量粒子从边 界 OC 射出磁场。 已知AOC = θ , 从边界 OC 穿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等于
(T 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 则从边界 OC 穿出的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θ= 600, 则从边界 OC 穿出的粒子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短为 T;
6
B. 若θ= 450, 则从边界 OC 穿出的粒子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短为 T;
4
C. 若θ= 300, 则从边界 OC 穿出的粒子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短为 T;
3
D. 从边界 OC 穿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的长短与θ的大小无关。
高二物理试题 6-3
二、 实验题: 本题共 2 小题, 第 12 题 6 分, 第 13 题 10 分, 共 16 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 指定的答题处。
12. (6 分)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一种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 水平桌面固定 一长导轨, 一端伸出桌面, 另一端装有竖直挡板, 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挡板上, 另一 端被入射小球从自然长度位置 A 点压缩至 B 点。 释放小球, 小球沿导轨从右端水平抛出, 落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 重复 10 次, 确定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再把被碰小球放在导
轨的右边缘处, 重复上述实验 10 次。 在记录纸上分别确定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
位置(从左到右分别记为 P、 Q、 R), 测得 OP = x1 , OQ = x2 , OR = x3 .
(1) 关于该实验的要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入射小球的质量可以小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B.入射小球的半径必须大于被碰小球的半径
C.重复实验时, 每次都必须将弹簧压缩至 B 点
D.导轨末端必须保持水平
(2) 若入射小球的质量为 m1, 被碰小球的质量为 m2, 则该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
要验证的表达式为 (用所给符号 m1 , m2 , x1 , x2 , x3 . 表示) .
(3) 若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发生的是弹性碰撞, 则该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
(用所给符号 x1 , x2 , x3 . 表示) .
13. (10 分) 某实验小组正在测定一节新型电池的电动势(约为 3 V) 和内阻, 选取一个定
值电阻 R0 当作保护电阻。
(1) 首先为了准确测量定值电阻 R0 的阻值, 在操作台上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 A. 电压表 V(量程为 0 ~ 3 V, 电阻约为 4kΩ)
B. 电流表 A1(量程为 0 ~ 1 A, 内阻约为 0.5 Ω)
C. 电流表 A2(量程为 0 3 A, 内阻约为 0.5 Ω)
D.定值电阻 R0(阻值约为 3 Ω)
E.滑动变阻器 R(0 ~ 10 Ω)
F.开关 S 一个, 导线若干
高二物理试题 6-4
上述器材中, 在测量 R0 阻值时应选择 (填器材前面的序号) 为电流表, 其
实验电路图应选图甲中的 (填图号), 经测量定值电阻 R0 的阻值为 2.8 Ω。
(2) 完成图乙中实验器材的连接。
(3)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 U-I 图线如图丙所示, 根据图丙可以求出待测新型电池
的内阻为 Ω , 电池电动势为 V。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三、 解答题: (本题共 3 小题, 共 40 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和重要的 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4. (10 分) 如图所示, 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60° 的光滑金属导轨间有一 电源, 在相距 1 m 的平行导轨上放一质量为 m =0.3 kg 的金属棒 ab, 通以从 b→a、 I=3 A 的电流, 磁场方向 竖直向上, 这时金属棒恰好静止(g =10 m/s2)。 求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高二物理试题 6-5
15.(15 分) 如图为某游戏装置原理示意图。 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半圆形竖直挡板, 其半径为 2R、 内表面光滑, 挡板的两端 A、 B 在桌面边缘, B 与半径为 R 的固定光滑圆弧轨道CDE (一)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过 C 点的轨道半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60°。 一质量为 m 的小球 P 以 某一水平初速度由 A 点切入挡板内侧,在 B 点与另一个质量为 2m 的静止小球 Q 发生碰撞, 碰后合二为一, 从 B 点飞出桌面后, 在 C 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轨道CDE (一) 内侧, 并恰好能
到达轨道的最高点 D。 小球 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空气阻力, 小物块可视为质点。 求:
(1) 小物块在 A 点的初速度大小;
(2) 若在 B 点 P 与 Q 发生弹性碰撞, 碰后 Q 从 B 点飞出桌面后, 在 C 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轨道CDE (一) 内 侧, 并恰好能到达轨道的最高点 D。 小球 P 与桌面之间的 摩擦力不计, 小球 P 由 A 到 B 所受弹力的大小及合力的
冲量的大小。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忽略
16. (15 分) 如图所示, 在 y>0 的区域中存在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 方向垂直 于纸面向里; 在 y<0 区域中存在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E,方向与 y 轴正向的夹角θ 为 45 °且斜向上方。 现有一质量为 m、 电量为 q 的正粒子, 从 y 轴上的 A 点以大小为 v0、 方向与 y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30 ° 的速度射入第 2 象限。 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从 X 轴上的某点进入电场区域时, 速度方向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45 °。 不计粒子的重力,
设磁场区域和电场区域足够大。 求: (tan 26.60 = )
(1) 粒子第一次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圆心坐标; A 点的坐标;
(2) 粒子从 A 点出发到第三次穿越 X 轴时的运动时间。
(3) 粒子从 A 点出发到第四次穿越 X 轴时的速度及位置坐标。
高二物理试题 6-62023-2024学年度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 12月联考
高二物理答案
月考体现阶段性、基础性、应用性和区分性,12 月月考设计
40 分纯基础题(课本公式、概念、规律理解,课后练习及习题),40
分中档题(对主要规律的简单应用),20 分拔高题(对高频考点的综
合应用,多过程分析,对运算推导能力要求较高)。考查范围(电场
4 分、电流 12+10=22 分、磁感应强度 8 分、动量 25分、机械振动 4
分、机械波 8分、安培力 10 分、洛伦兹力 19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1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 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8~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得 4分,选对但不全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答案:D。 2.答案:B。3.答案:B.4.答案:C。5.答案:A。6.答
案:D.
7.解析:选 C。 P、Q 两根导线距离 O 点的距离相等,根据安培定则,
在 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 O 点合磁感应强
度等于 R 在 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其方向沿 x
轴负方向。
8.解析:选 BD.此过程 F1、F2均做正功,A、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
能增大,系统机械能不守恒,故 A 错误;两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 B 正确;在拉力作用下,A、
B 开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故 C
错误;弹簧第一次最长时,A、B 的总动能最小,故 D 正确;故选 BD.
9.答案:AD.
10.解析:选 BC 根据电流表改装原理可知,电流计并联电阻改装成
{#{QQABaYSAggAoAAIAABgCQQV4CAAQkAGACCoGhEAEIAABwRNABAA=}#}
Ug
大量程的电流表,内阻 R= ,则内阻之比等于最大量程的反比,A1、
IA
A2的内阻之比为 1∶5,并联时,电流之比等于内阻的反比,则 A1、
A2的读数之比为 5∶1,故 A错误,B 正确;电流表 A1(0~3 A)和 A2(0~
0.6 A)是由两个相同的电流计改装而成,图中两个电流表为并联电
路,则两电流计也是并联的,电压相等,流过电流计的电流相等,则
A1、A2 的指针偏转角度之比为 1∶1,故 C 正确,D错误。
11.答案:ABC
解题思路:题中的条件说明,很多相同(m、q)的粒子在同一点以相
mv
同的速率(v)沿不同方向射入磁场,由 r 知道,所有粒子轨道半
qB
径相等,由T 2 m 知道,所有粒子的运动周期是相等的,从边界 OC
qB
T
穿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等于 ,说明在不同边界的磁场
2
中粒子源 S 到 O 点的距离不同,所以要分别作图分析。若 600,如
3
图 1 所示,所有粒子运动轨迹的圆心为以 S 为圆心以 OS为半径的
2
半圆弧 DFGH 上。从边界 OC 穿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等于
T
,该粒子的轨迹所对应的弦为直径 SE,随着轨迹圆的旋转,轨迹
2
所对应的弦先减小再增大,弦最长为 SE 3SO ,对应的圆心为 D;弦
1 3
最短为 SF SE SO,对应的圆心为 G,在 SFG中,各边等长,即
2 2
对应的圆心角为 FGS 600,从边界 OC 穿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
T
间最短为 。若 450, 300,同理分析,从边界 OC 穿出的粒子
6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短不同。由图 4 可知在 OC 边界上,只有 EI
{#{QQABaYSAggAoAAIAABgCQQV4CAAQkAGACCoGhEAEIAABwRNABAA=}#}
段有粒子穿出,所以从边界 OC 穿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的长
短与 的大小有关。
解题探究:本题主要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圆
旋转问题。关键是“定圆心、画轨迹、找半径、求圆心角”;磁场边
界一定,粒子运动周期和轨道半径一定,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圆对应
的弦越长,时间就越长,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圆对应的弦最短,时间
T 0
就最短。若最长时间不是 ,或者磁场边界的夹角不是 60 ,那么最
2
短时间也就不同了。本题的另一个特色是三角函数、三角形的知识的
运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2 题 6 分,第 13 题 10 分,共 16 分。把答案
{#{QQABaYSAggAoAAIAABgCQQV4CAAQkAGACCoGhEAEIAABwRNABAA=}#}
写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处。
12.(1)CD.(2)m1x2 m1x1 m2x3.(3) x1 x2 x3.
13.(1)B,a.(2)
(3)0.950,2.88V。
三、解答题(本题共 3小题,共 4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
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4.解析:金属棒 ab 静止,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则有
mgsin 60°=IlBcos 60°,
mgtan 60° 0.3×10× 3
解得 B= = T≈1.73 T。
Il 3×1
答案:1.73 T
15.(15 分)【答案】(1)v 11gR;(2)A N mg 145
;
I 3m gR
8
【解析】
(1)PQ 恰好能到达轨道的最高点 D,则在 D 点有 2
3mg 3m D
R
解得 vD gR
小球 PQ 从 C 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轨道C DE内侧,则在 C 点有
cos60 v B
vC
{#{QQABaYSAggAoAAIAABgCQQV4CAAQkAGACCoGhEAEIAABwRNABAA=}#}
小球 PQ 从 C 到 D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3mg R R cos600 1 1 3mv2D 3mv22 2 C
联立解得 vB gR,
对小球 PQ 在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mv 3mvB
小球 P 从 A 到 B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mgs 1 1 mv mv2
2 2 A
S = π 2R 解得 vA 11gR
(2)由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知,PQ 碰后 Q 的速度为 vB gR
对小球 PQ 在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 mv1 2mvB
1 mv2 1 mv2 1 2m2
2 2 1 2 B
解得 v 1.5 gR
小球 P 从 A 到 B,水平方向的弹力 9 竖直方向的弹力N mg N2 mg
,
1 8
总弹力的大小为
N N 2 N 2 mg 145 1 2 8
小球 P 从 A 到 B 由动量定理得 I 2mv 3m gR
16.(15 分)
3mv 2mv
【答案】:(1)P 点的坐标为 ( , ) ;A 点的坐标为(0,
2qB 2qB
(1 2)mv t t t t 13 m mv m mv (13 6) m);(2) 1 2 3 2qB 12qB qE 2qB qE 12qB
v v2 v 2 5v 26.60 (( 3 3 2)mv 2 2mv
2
(3) G y , , ,0)2qB qE
{#{QQABaYSAggAoAAIAABgCQQV4CAAQkAGACCoGhEAEIAABwRNABAA=}#}
【解析】:(1)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对粒子由牛顿第二定律
qvB mv
2
得, ,
R
P 点到 x 轴的距离为 yP R cos 45
0 2mv ,
2qB
P 点到 y 轴的距离为 xP R cos30
0 3mv ,
2qB
3mv 2mv
所以 P点的坐标为 ( , );
2qB 2qB
AO 的距离为 yA R sin 30
0 (1 2)mv yP ,2qB
(1 2)mv
所以 A点的坐标为(0, );
2qB
(2)粒子从 A 点出发到第三次穿越 X 轴时的运动时间由四部分运
0
动过程组成,粒子第一次在磁场中运动的圆心角为 195 ,对应的时间
0
为 t 195 2 m 13 m1 0 ,360 qB 12qB
粒子在电场中的往返时间由动量定理得qEt2 2mv
t 2mv即 2 qE
0
粒子再次在磁场中运动的圆心角为 90 ,经过的时间为
0
t 90 2 m m3 3600 qB 2qB
{#{QQABaYSAggAoAAIAABgCQQV4CAAQkAGACCoGhEAEIAABwRNABAA=}#}
所以粒子从 A点出发到第三次穿越 X 轴时的运动时间为
t t t t 13 m mv m mv (13 6) m 1 2 3 。12qB qE 2qB qE 12qB
(3)如图所示,粒子从 D 到 G 做平抛运动,对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做
1
正交分解,两分位移大小相等,即 vt at 2,
2
所以平抛的时间为 t 2mv ,
qE
粒子在 G 点沿电场方向的速度为 vy at 2v,
即粒子从 A 点出发到第四次穿越 X 轴时的速度为 vG v
2 v 2y 5v,
v 1
粒子在 G 点的速度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 ,则 tan ,即
2v 2
26.60。
粒子从 A 点出发到第四次穿越 X 轴经过了五个运动过程,其位置坐标
为( xOG ,0),OC 间的距离为 xOC R cos30
0 R cos 450 ( 3 2)mv ,CD 间
2qB
x 2mv 2 2mv
2
的距离为 CD ,DG 间的距离为 x 2vt ,即 OG 间的距qB DG qE
x x x x ( 3 3 2)mv 2 2mv
2
离为 OG OC CD DG ,所以 G 点的坐标为2qB qE
(( 3 3 2)mv 2 2mv
2
,0);
2qB qE
{#{QQABaYSAggAoAAIAABgCQQV4CAAQkAGACCoGhEAEIAABw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