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电是什么(共23张PPT)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14.1 电是什么(共23张PPT)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01 22: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第1节 电是什么
课时计划 章节 课时
第1节 电是什么 1课时
第2节 让电灯发光 1课时
第3节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课时
第4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2课时
第5节 测量电压 2课时
内容解读 本章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开始部分,本章我们将从带电体的性质、起电方式以及两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开始,认识电路的四个基本组成及作用,并进一步认识电路的连接方式、两种电路中的电流及电压规律。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能够从微观层面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知道电路的串、并联连接方式,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并通过实验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作用,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生活中的物理
你是否注意到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早晨到学校,有时候手碰到同学的校服会感觉到“麻”了一下;家里的各种家用电器的表面非常容易出现灰尘。
【问题】你知道上面的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吗?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重点梳理
摩擦起电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 电 ,或者说带了 电荷 。
·导学建议·
教师可以做一些摩擦起电的实验、找一些摩擦起电的视频、动画或图片给学生看,以便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电 
电荷 
1.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 摩擦起电 现象,带电体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摩擦起电 
吸引轻
小物体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人们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 正电荷 ,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 负电荷 。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
正电荷 

电荷 
排斥 
吸引 
3.电荷量及单位:电荷的多少叫 电荷量 ,用符号 Q 表示。在国际单位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库仑 ,简称 库 ,符号是 C 。
4.验电器的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
5.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
电荷量 
Q 
库仑 
库 
C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6.静电感应:当带电的物体与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导体内部的电荷 重新分布 ;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 相反 的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电荷性质 相同 的电荷则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重新分布 
相反 
相同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2.如图,这是李老师在研究静电现象时所做的三组实验,其中甲图是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的情景,乙图是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的情景,丙图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D
A.甲图中两个橡胶棒带有异种电荷
B.乙图中的现象可以说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丙图中的现象可以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玻璃棒上的电荷和橡胶棒上的电荷是不同的
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如图所示,用干净的塑料梳子在干燥、干净的头发上梳几下,立即将梳子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1.图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 梳子能吸引碎纸屑。
2.用塑料刻度尺、铅笔、圆珠笔等在头发上摩擦,分别靠近纸屑,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答 纸屑都能被在头发上摩擦过的文具吸引。
3.这些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 实验说明摩擦能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带电体吸引的轻小物体通常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轻质小球、通草球、小纸屑、灰尘等。
探究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实验器材】相同的玻璃棒、橡胶棒各两根,细线一根,细铁丝架一个,丝绸、毛皮各一块。
【实验步骤】(1)如图(a)所示,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发生的现象;
(2)如图(b)所示,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发生的现象;
(3)如图(c)所示,将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另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发生的现象。
1.你认为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或者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一定相同吗?
 相同 。
2.(a)(b)(c)图的实验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两玻璃棒相互排斥,两橡胶棒相互排斥,橡胶棒和玻璃棒会相互吸引  。
3.上面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相同
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两根橡胶棒相互排斥,橡胶棒和玻璃
棒会相互吸引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目前的研究发现,任何一种电荷,与正电荷相互吸引的,必然与负电荷相互排斥,没有发现存在一种电荷既与正电荷相互吸引,又与负电荷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如果存在第三种电荷的话,它将与正、负电荷都相互吸引。
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1.请观察验电器的组成并说出其工作原理。
验电器组成: 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金属箔 ;
工作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金属箔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能否自己收集器材制作一个简易的验电器?
器材: 足够长度的铜丝、锡箔纸、带橡胶塞的玻璃瓶 。
制作方法: 将铜丝对折穿过瓶盖,铜丝上端拧一个圆环,下端折为水平状挂架,在铝箔上剪两个窄条,挂在铜丝下端的水平挂架上,使其自然下垂。把这个加工后的盖子盖到瓶子上,就做成了一个验电器   。
·导学建议·
可作为课后的要求,最好让学生做成后带来展示。
足够长度的铜丝、锡箔纸、带橡胶塞的玻璃瓶
将铜丝对折穿过瓶盖,铜丝上端拧一个圆环,下端
折为水平状挂架,在铝箔上剪两个窄条,分别挂在铜丝下端水
平挂架的两侧,使其自然下垂。把这个加工后的盖子盖到瓶子
上,就做成了一个验电器
3.通过前面的学习,请解释【生活中的物理】中的三个现象。
答 干燥的秋冬季节的晚上脱毛衣时,衣服上的毛会因摩擦而带电,因为放电现象会产生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有时候手碰到同学的校服会感觉到“麻”了一下,是因为同学的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荷,手因为接触了带电体而有“麻”的感觉;家里的各种家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带有电荷,带电体会吸引空气中轻小的灰尘,使得其表面非常容易出现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