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方志敏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2.能够结合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单元回顾,导入新课
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毛泽东的常人情感与伟人胸怀,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与革命领袖方志敏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请你读一读课题,说说你如何理解“清贫”。
3.方志敏同志领导过农民游击战争,创建过革命根据地,他如何理解“清贫”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走近方志敏。
(设计意图:联系本单元前几篇课文中所认识的人物,揭示课题,简单介绍方志敏,让学生对课文的基调有大致的认识。)
板块二 自主默读,把握大意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来看一下课文的学习要求。(出示课
文学习要求)
2.回想学习前几篇课文时所用的方法,怎样才能走进人物的内“清贫”?
3.我们可以借助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关键句,
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而联系课文内容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来理解“清贫”,更丰富,也更深刻。
4.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在概括课文大意之前,先回顾学习本单元精读课文时所用的方法。学生根据要求回忆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深入理解课题的方法,明确接下来的学习方向。高年级阅读需要清晰的学习思路,也需要对学法的迁移运用,从而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板块三 精读课文,初解“清贫”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联系梳理的主要内容,抓关键句,说说对清贫的理解。
(1)抓住“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这些关键句,就知道方志敏是个生活朴素、清清白白的共产党员。
(2)从描写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派对“清贫”不同看法的关键句中能体会到,在共产党员心中搞革命不为发财,而是为解放天下百姓。
(3)从“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心世界?又能用什么样的方法理解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这个关键句中可以体会到,共产党员们都以清贫为美德,始终坚持艰苦朴素的革命信仰。
2.清贫是像方志敏这样经手巨额款项,却分文不取;也是像方志敏这样心里只想怎样才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而非自己从中获取利益。
(设计意图:学生当下对“清贫”的看法与方志敏所坚守的“清贫”革命信仰是有差距的,在紧扣关键句、抓对比的过程中完成对“清贫”的初步理解,这些自读自悟的学习经验也是学生深入探究“清贫”的起点。)
板块四 聚焦内心,探究“清贫”
不管是方志敏被俘时所带的物品,还是他家中的财产,都是他所坚守的“清贫”革命信念的最好写照。
1.方志敏被国方兵士搜身时,各自的言行都表现了他们对“清贫”的理解,关注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关键句,理解不同人心中的“清贫”。
层次一:方志敏眼中国方兵士的动作神态。
(1)在方志敏眼中两个国方兵士是如何看待“清贫”的?
(2)默读课文第2~8自然段,找出描写方志敏眼中两个国方兵士动作、神态的关键句,揣摩人物的内心,完成表格:
(3)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内容:
师小结:两个国方兵士搜不到钱,最后抢走了方志敏的表和水笔。抓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神态等关键句,就能体会到他们内心的贪婪。在他们心中,牟取私利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而联系方志敏的自述,就会发现方志敏生活朴素,心中所想都是天下百姓的解放,所以在被国方兵士搜身时始终不卑不亢、正气凛然。
教师过渡:除了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神态描写,我们还可以关注哪些细节深入理解“清贫”?
层次二:方志敏与国方兵士的语言描写。
(1)再次默读课文的第2~8自然段,抓住方志敏与两个国方兵士语言描写的关键句,揣摩人物的内心,完成表格:
(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内容:
师小结:两个国方兵士搜身时一副凶恶的嘴脸,他们无法相信方志敏这样的高官没有钱。从方志敏所说的“一个铜板都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可以看出方志敏是矜持不苟、廉洁奉公的。品读描写双方语言的关键句,方志敏恪守清贫、舍己为公的形象也就烙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师过渡:方志敏不仅被俘时身无分文,家中也无财产。
2.课文第9自然段中哪些细节描写也有助于你深入理解“清贫”?
(1)“旧的汗褂裤、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传世宝、保藏着”,从这些关键词可以体会到方志敏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的艰苦朴素。
(2)国民党反动派高管们会“齿冷三天”的旧衣物,方志敏还要交给妻子,害怕被抢走,还准备天热再拿出来穿,说明方志敏的内心根本不在意自己吃什么穿什么,体现出方志敏的清正廉洁。
(3)方志敏说话的语气也值得品味:“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但我说出那几件‘传家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方志敏说这些话时,内心充满了对国民党反动派高官们的蔑视、嘲讽。
(4)不管是方志敏所说的内容,还是说话的语气,都值得品味。从他的话里话外都能感受到他无私廉洁、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以及他对国民党反动派高官们的轻蔑不屑。
(设计意图:借助表格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关键句进行杭理,体会人物的品质。这样的梳理是对学生迁移学法的一种试炼,让学生在摸索中逐步习得学法。品读第9自然段,方志敏的自述内容及说话语气都是非常好的教学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品味,深入理解“清贫”,感受方志敏以清贫、朴素的生活为乐,在狱中也仍然乐观、坚定。)
板块五 联系生活,丰富内涵
1.有同学说,革命年代情况特殊,现在已经国富民强,不再需要“清贫”这种革命信仰。你同意吗?联系自己眼中过着“清贫”生活的人来谈一谈。
(1)出示做出无数善举的普通农民孔凡清、“布衣院士”卢永根的图片及事例简介。
(2)大家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查阅相关书籍等方式,联系生活中的真实事例理解“清贫”。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改善很多,但“清贫”这种革命信仰依然需要,朴素的生活锻炼人的意志,与物质生活相比,我们更应该注重精神追求。
2.课文最后方志敏再次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看法:“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过分追求物质生活,要以朴素为乐,具有奉献精神。共产党员就是这样,才获得了人民的喜爱和支持,最终取得了革命事业的成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不同身份的人的事例,丰富对“清贫”的认识。在搜索、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检索信息的意识,也让本篇课文的学习回归生活,明白“清贫”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伟大信仰,对当下依然有着重大意义。)